孙建荣|山东抗日根据地(四)共产党在山东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

大院文化 2024-09-11 02:39:20

编辑/孙建荣

1937年9月中旬,日军沿津浦铁路南犯,山东形势更加危急。9月底,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关于在敌人后方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以及北方局提出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指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加快恢复发展山东各地党组织,大力开展抗日民族统战线工作的同时,加紧准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会议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十大纲领,研究了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确定了发动武装起义的时机,并将营救出狱的党员干部、中共中央和北方局选派的红军干部派往各地,组织领导发动抗日武装起义。至1938年6月,中共在山东地区发动了数十起抗日武装起义,抗日的烽火燃遍齐鲁大地。

图:1937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制定的《山东抗日武装起义十大纲领》。

山东抗日武装起义十大纲领

一、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二、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加组织抗日武装;

三、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时机应选择在韩复架溃逃、日军尚未到达或立足未稳之时;

四、起义部队可采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或"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名义,号召广大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参加;

五、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收容溃散的国民党官兵参加起义;

六、用"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的口号,筹集抗日经费和枪支弹药;

七、部队成立后,要积极打击敌人,提高部队的威信;在部队中,必须建立政治工作、党的组织,保证党的领导;

八、实行政治动员,募集给养,没收汉奸财产充实抗日经费;

九、严格部队纪律,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秋毫无犯;十、部队必须帮助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中共中央和北方局派到山东的红军干部

为加强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应山东省委要求,中共中央、北方局自1937年10月起,先后抽调8名红军干部到山东工作。他们是:洪涛、廖容标、韩明柱、赵杰、程绪润、周凯东、郭盛云、廖云山。

图为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发展群众运动和游击战争,坚持在山东与日寇作斗争”给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信。

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示意图(1937年7月中旬——1938年6月)

冀鲁边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7月15日,受中共河北省委领导的津南工委负责人马振华联合盐山县的爱国进步人士周砚波等召集民众,在盐山县宣告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10月,中共山东省委派于文彬到冀鲁边组建了鲁北特委,统一领导津南、鲁北地区党的组织,对救国军进行了整顿。年底,鲁北特委决定,在确保党对军队领导的情况下,接受国民政府委任,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改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1938年3月,于文彬在对日作战中牺牲,鲁北特委与山东省委失掉联系。不久,特委与河北省委取得联系,河北省委派干部到冀鲁边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领导。

马振华

周砚波

于文彬

鲁西北地区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10月下旬,共产党员解彭年带15名政训服务员到堂邑县和当地党组织一起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中共山东省委代表张霖之以及王幼平、徐运北和洪涛到堂邑后,成立了山东省第六专区抗日游击第一大队,洪涛任大队长,李福尧任指导员。1938年1月31日,经中共鲁西特委与范筑先商定,以第一大队为基础,吸收冠县、范县、博平、寿张等县党组织组建的武装,建立了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随后,又组编了第十支队东进梯队、西进梯队、独立团、独立营。另外,中共鲁西特委和各地党组织先后创建了第二十七、第十三、第十二、第三十支队,以及一些游击大队或八路军武装工作团。到1938年秋,在鲁西北,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到1万余人。1938年11月范筑先殉国后,第十支队于1939年1月改编为筑先纵队,归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领导。

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第一大队大队长洪涛。

鲁东南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8月,莒县爱国进步人士谢辉、张子亮、何连峰、刘瑞卿等在莒县十字路(现为莒南县)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创建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谢辉任大队长,张子亮任副大队长,刘瑞卿任参谋,队伍很快发展到200余人。同月,共产党员赵昭和进步教师杨炽晨在临沂兰陵县北大寺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9月发展到150余人,称兰陵国民抗敌义勇军。

10月,爱国进步人士、沂水县一区乡农学校校长李贯一,以该校学员为基础建立了沂水县抗日游击第一中队。图:谢辉

邵德孚

11月上旬,民先队员、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生郭有邻联络进步青年、莒县高房乡乡长刘炎光等,组建了高房乡民众抗敌自卫团,共50余人,编为第一中队。接着,又将任家庄等村的常备队和佛教会的武装争取过来,编为第二中队,两个中队共100余人。图:郭有邻

同月,共产党员孔福亭、张百川帮助聚宝乡党员朱斑卿和其弟朱仲祥,建立莒县聚宝乡民众抗敌自卫团。

1938年1月初,中共山东省委派李仲林、邵德孚等到临沂、沂水、莒县、日照等地建立抗日武装。3月下旬,根据山东省委的决定,沂水、莒县等各路抗日武装统一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鲁滨任大队长,邵德孚任党代表,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所属部队500余人,陆续编为第一、二、三、四、五中队及特务中队。6月,山东省委决定红军干部罗积伟任第六大队大队长,吴瑞林任政治委员,吴坤任副大队长,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第六大队先后在莒县以南的十字路、良店,日照西南的碑廓,以及临沂城东北汤头歼伪军、土匪300余人。8月,部队发展到1500余人,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图1937年11月10日,莒县高坊乡民众抗敌自卫团成立纪念照,前排左起:孔福亭、郭有邻、孙发启。

天福山、威海及胶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以红军胶东游击队为骨干,在文登县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1938年1月中旬,特委又领导了威海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部,理琪任司令员,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1月30日,黄县抗日救国团在黄格庄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三军第三大队。2月1日,文登县黄山抗日救国会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黄山大队,不久编为第三军第一大队。

2月3日,蓬莱县委组织党员和"民先"队员150余人发动武装起义,不久,队伍扩大,成立第三军第二路。2月初,根据胶东特委的指示,即墨县共产党员袁超将几经努力组织起来的300余人的部队,定番号为第三军第七大队。2月7日,宋竹庭、贺致平、王亮等在牟平县育黎(今属乳山市)乡农学校举行武装起义,后编为第三军第五大队。2月11日,王斌(又名刘国柱)等人在荣成县伟德山主峰古迹顶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后编为第三军第八大队。2月底,莱阳县委根据胶东特委的指示,成立了第三军第九大队。3月8日,中共掖县县委发动500余人在城北玉皇顶举行起义,成立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郑耀南任支队长。9日,起义部队一举攻克掖县城,活捉伪县长刘子容,俘伪军200余人。

天福山起义主要领导人,中共胶东特委书记,胶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肖像。

天福山起义主要领导人,中共胶东特委委员林一山。

1938年2月13日,第三军所属第一大队和特务队在理琪等人率领下,举攻克敌占牟平县城,俘伪县长以下170余人。随后,理琪、林一山率领特务队20人,在牟平城南雷神庙被数倍于己的日军包围。经激战,毙伤日军数十名,理琪牺牲。3月下旬,曹漫之代理特委书记,林一山任胶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第三军总指挥,宋澄任第三军政治委员。

1938年8月12日,第三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并,撤销第三支队番号。9 月 18 日,第三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下辖5个团,司令员高锦纯,政治委员宋澄。

天福山起义组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旗。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党旗。

1938年,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郑耀南(坐者)与李佐长在支队部合影。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队旗。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战士使用的武器。

1938年9月1日,中共胶东特委会宣传部编印的《党的生活》第一期。

郑耀南,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

张加洛,掖县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

曹漫之,1938年3月至5月代理胶东特委书记。

王文,1938年6月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

高锦纯,1938年6月任胶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指挥。

宋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政治委员。

雷神庙战斗遗物——弹痕累累的石碑。

1941年11月24日,《大众报》转载《前线报》刊登《追念手创五旅的理琪同志》的文章。

天福山起义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张修己、于得水;后排左2宋执栋、左3张修竹。

1938年胶东特委成员合影。前排左起:于克恭、高锦纯、林一山、王文,后排左起:柳运光、曹漫之、宋澄、吕志恒、李紫辉。

1938年8月15日,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黄县绛水河西岸的校场举行成立大会的场景。

1938年9月18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成立暨“九一八”七周年纪念大会会场。

第五支队成立暨“九一八”七周年纪念大会主席台。

1938年9月18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成立暨“九一八”纪念大会会场一角。

1938年9月18日,参加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成立大会的支队代表与胶东党政机关团体代表合影。

1938年秋,蓬黄掖三县民众慰劳团观看第五支队大检阅。

1938年10月1日,胶东军政干部学校第三期教职员与来宾合影。

1938年10月16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在平度西大青杨一带歼灭伪军赵保原部230余人。图为第五支队在大青杨战斗中。

在大青杨、蓬莱城战斗中屡立战功的重机枪“老黄牛”。

1938年10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在蓬莱城反击国民党顽军蔡晋康部战斗中使用的土炮。

胶东抗日军政学校的油印教材。

胶东公学校歌。

迟健民,胶东公学教师,在1942年反“扫荡”斗争中牺牲。

1938年,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颁发的军事训练班毕业证书。

1938年10月16日,第五支队部队在平度城北大小青杨一线阻击进犯蓬黄掖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图为是年11月17日第五支队建立的大青杨战斗牺牲烈士纪念碑。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26日,出狱不久的共产党员姚仲明和红军团长廖容标、原在鲁北地区工作的赵明新率领长山中学师生、训练班学员和部分“民先”队员、青年农民100余人,汇集在长山、桓台、临淄三县交界的黑铁山下的太平庄,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数日后,成立第五军临时行动委员会,马耀南任主任,姚仲明为副主任。1938年1月8日,第五军一部夜袭长山县城,消灭伪维持会武装30多人;19日,又在小清河上伏击日军汽艇1艘,击毙日军官兵12人。

2月4日,第五军在白云山区的三官庙击退日伪军的进攻,毙、伤敌近百人。这三次战斗,震慑了敌人,锻炼了部队,鼓舞了群众。各地群众自发组织的小股武装纷纷加入第五军,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接受第五军领导的就有30多个中队。2月底,第五军决定分两路开展活动,廖容标、姚仲明率一部跨过胶济铁路,南下淄川、博山一带;马耀南、赵明新率一部留在胶济铁路北的长山、邹平一带。4月,第五军改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二师,师长马耀南,副师长廖容标。经过近半年战斗锻炼,部队发展到5000多人。

廖容标

马耀南

姚仲明

赵明新

在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前后,临淄县组织了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不久,军训团改编为县游击第三大队,李人凤任大队长。1938年4月,临胸县爱国青年以互济会名义建立的一支100余人的抗日武装,与益都县委领导发动的抗日武装会合,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十支队,李云鹤任司令员。5月下旬,这两支抗日武装合编为新的临淄县游击第三大队,李人凤任大队长。

193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撤销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二师番号,改称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政治委员霍士廉,辖第七、八、九团、特务营。7月,将临淄游击第三大队改编为第十团。

图:1938年10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司令马耀南签署的捐赠荣誉证书。

马耀南烈士的帽子。

马耀南烈士使用过的子弹带。

鲁东地区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29日,由张文通任主席的“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在牛头镇举行起义,正式宣布成立第八支队,马保三任司令员,张文通任政治委员。1938年1月27日,中共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在潍县北部发动了蔡家栏子起义,建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王培汉任支队长,鹿省三任政治委员。2月14日,鲁东工委和昌邑县委领导100余人在昌邑县北瓦城镇举行起义。次日,起义部队与第七支队会合,编为第七支队的两个中队。3月2日,潍县南部的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在东曹庄举行起义,自愿编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第二大队,何凤池任大队长。

马保三

张文通

1938年4月5日,鲁东工委为加强第七、八支队的统一领导,决定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马保三任指挥,鹿省三任政治委员,韩明柱任副指挥。第七支队,由张鸿礼任支队长,鹿省三兼任政治委员;第八支队,由王云生任支队长,李汉卿任政治委员。4月7日,鹿省三被混入起义部队的敌特分子杀害。之后,张文通任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委员,刘光汉接任第七支队支队长。10日,第七、八支队在马保三、张文通、韩明柱率领下,由昌邑开往掖县与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会合;又于5月上旬到达黄县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部及部分基干部队会合。在掖县、黄县期间,鲁东游击指挥部所属部队迅速发展到4000余人。

图:鹿省三

韩明柱

1938年4月,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到达潍北与第七支队合编,组成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图为马保三指挥(站立者)在干部会上讲话。

1938年4月2日,鲁东游击队攻打柳曈。

李建梓,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10月,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指挥马保三(中)奉命率部赴鲁南,途经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团驻地时与李人凤(左)留影。

1938年冬,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第四支队和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部分领导干部合影。左起:韩明柱、姚仲明、霍士廉、廖容标、马耀南、张文通。

1938年11月29日,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副司令员韩明柱率部于长山县蒙家庄(今属邹平县)伏击日伪军,歼敌200余人。韩明柱在战斗中牺牲。图为该部举行的韩明柱烈士追悼会会场。

1938年12月,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随后奉命西返清河地区。这是改编后的第八支队阵容。

祖徕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泰安祖徕山直接领导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负责政治工作,马馥塘经理部主任。1月中旬,新泰、莱芜、宁阳、泗水等县建立的武装编入该支队。1~2月间,先后发起寺岭伏击战、四槐树公路桥伏击战,初战告捷。2月底,山东省委在新泰县刘杜召开扩大会议,确定黎玉去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山东工作情况;在黎玉离开山东期间,由林浩代理省委书记兼任第四支队政治委员,孙陶林任政治部主任;第四支队兵分两路,开辟新的抗日活动区域,北路由洪涛、林浩等率领向莱芜、博山、淄川一带发展,南路由赵杰、程照轩等率领向泗水、蒙阴、费县一带发展。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成立时使用的军旗。

黎玉

洪涛

林浩

1938年1月26日,第四支队在寺岭伏击日军,首战告捷。图为此战缴获的战利品。

4月上旬,北路部队经博山进至淄川县马棚、磁窑坞一带,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一部会师。此间,郭有邻、邵德孚、李仲林等率领的莒县和沂水县组建的抗日武装500余人,张岗、汪洋、崔介、谢辉等率领的临沂、兰陵和莒县十字路(今属莒南县)抗日武装300余人,徐化鲁、张敬焘率领的博山抗日武装大部,陆续编入第四支队。4月下旬,林浩在磁窑坞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展对敌斗争等问题,决定将第四支队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南下莱芜,建立以莱芜为中心的泰山区抗日根据地。

4月28日,赵杰率南路部队智取莱芜城,俘顽固派县长谭远村等300余人,并救出被顽军秦启荣部扣押的起义部队人员。29日,南北两路部队胜利会师。次日,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成立,洪涛任师长,林浩任政治委。部队编为3个团及1个教导队、1个独立营,共4000余人。5月初,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调集重兵向莱芜扑来,第一师被迫反击后转移到祖徕山以北。5月25日,洪涛病逝。6月,部队又恢复第四支队的番号。1938年10月9日,第四支队特务大队大队长武中奇在淄河流域的太河庄(时属博山县七区,即今淄川区太河镇太河村)率部击落日机1架。图为展示日军飞机残骸时的情形。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1月1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张北华、远静沧等在泰安城西南夏张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1日,起义部队在空杏寺与泰安、肥城交界处的抗日武装会合,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张北华任主席,葛阳斋任副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图: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团旗

1月17日凌晨,自卫团冒雪奇袭肥城县城,俘获伪县维持会武装20余人,处决了汉奸维持会会长。28日夜,张北华、崔子明等率领60余名队员,突袭津浦铁路上的敌据点界首车站,毙、伤日军18人。两次战斗的胜利,震动了整个泰西地区,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斗志,坚定了人民群众的胜利信心,自卫团迅速发展壮大。3月,泰安县武圣域组建的抗日武装及泰安、长清、肥城几支队伍相继编入自卫团。到3月底,自卫团发展到2700余人,有1000余支枪。图:张北华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于台儿庄大战期间,在万德火车站附近炸毁铁路和公路桥,在北集坡车站附近炸翻敌军车1列,毙、伤日军20余人。两次破袭战,使日军十多天无法通车,有力地配合友军在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之后,自卫团分两路活动,一路由张北华、远静沧率领,到泰(安)肥(城)山区活动;路由李文甫、徐麟村率领,到长清县大峰山区活动。4月6日晨,日军100余人兵分三路向道朗一带进攻。道朗南小马庄红枪会奋起与日军展开搏斗。自卫团闻讯后,立即由张北华、远静沧率部赶来增援。红枪会与当地群众积极协同自卫团作战,经一天战斗,歼灭日军20余人。远静沧在战斗中牺牲。图:远静沧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张北华(后排左一)和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政治部主任远静沧(前排左)等合影。

鲁南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3月初,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时受中共河南省委领导)书记郭子化、宣传委员兼沛县县委书记张光中通过统战关系,从国民党徐州专员兼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处,为特委建立的一支有100余人的抗日武装,争取到“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并委任张光中为队长。特委即利用这一合法名义,公开在沛县和滕县、峰县、临城等地发展抗日武装,配合国民党军在台儿庄地区作战。

5月19日徐州沦陷后,边区特委调集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以及王见新、王佑池、李乐平等以善烟农民抗日训练班为基础组成的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朱道南领导峰县二区邹坞乡农学校暴动后建立的鲁南抗日自卫团,董尧卿、董一博领导的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等抗日武装在滕峰边的南塘、善烟一带会合。21日,正式成立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治委员,韩文一任参谋长,王见新任政治部主任(不久李浩然接任)。6月,改称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发展到1000余人,多次在临(城)枣(庄)公路上伏击日军辎重部队,破坏津浦铁路临城(今薛城)至滕县段的日军交通线。7月,何一萍在战斗中牺牲。图:何一萍肖像

在鲁南,除义勇队第一总队外,还有数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爱国人士万春圃和共产党员万国华、刘清如率领的临(沂)郯(城)费(县)峰(县)四县边区联庄会常备队,计200余人;临(沂)郯(城)青年救国团抗日义勇队;邳县青年救国团抗日义勇队;以及邹(县)西南亢埠起义建立的有200余人的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团等。图:万春圃,1940年2月任临郯费峰四县边区游击支队支队长。

彭建华,中共邹县县委书记、南亢抗日武装起义负责人之一,1938年3月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围攻中壮烈牺牲。

湖西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春,中共鲁西南工委和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徐(州)西北工委,在(山东南阳、独山、昭阳、微山)湖西地区组建抗日武装。

2月,在鲁西南工委领导下,金乡县工委王鉴览、翟子超、耿荆山、秦和珍等组建了一支抗日游击队。3月,单县县委在张寨举办抗日骨干训练班,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自卫团。4月,马霄鹏、郭耕夫等动员民主人士聂峨亭,在鱼台县成立了第五战区鱼台抗日游击司令部。5月,郓城中心县委以抗日救国训练班为基础,组成了郓城抗日自卫团。

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领导人利用在国民党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工作的合法地位,在萧县等地组织抗日武装。在沛县地区组织的武装参加鲁南起义部队后,中共徐(州)西北工委书记王文彬等,又在铜山、沛县,萧县、丰县、砀山、永城、宿县等地分别组织抗日武装,编成“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由李贞乾任总队长,王文彬任政治委员,张如任参谋长,郭影秋任政治部主任。图:李贞乾肖像

王文彬肖像

徐州失守不久,上述武装于6月11日在丰县以南的华山镇会合,组成“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李贞乾任总队长,王文彬任政治委员。部队随即搜集国民党军撤退时丢弃的大量武器收编了许多地方武装。8月28日,第二总队在萧县西北黄庙全歼日军一个小队。至12月,第二总队发展到约5000人,成为坚持湖西地区抗日游击战的骨干力量。图: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总队的小队员。

1938年上半年山东各抗日武装起义部队进行的部分战斗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孙建荣

0 阅读:8

大院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