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上将兄弟姐妹9人,谁与他关系最好?晚年叶飞:我总是怀念他

又莲评历史故事 2024-12-14 08:16:54

叶飞上将兄弟姐妹9人,谁与他关系最好?晚年叶飞:我总是怀念他

1930年的厦门监狱,一封求助信穿越重重阻隔,寄往遥远的菲律宾。收信人是叶启存,这位性格内向的华侨青年立即踏上归途,只为营救亲爱的弟弟——后来的开国上将叶飞。从童年形影不离的玩伴,到并肩投身革命事业的战友,叶飞与二哥叶启存有着最特殊的手足情谊。然而1931年的那次重逢,竟成为两人永别前的最后一面。四年后,叶启存在党的地下斗争中不幸牺牲。直至晚年,每当追忆往事,叶飞总是最怀念这位与自己同床共枕、同窗苦读、共同追求革命理想的二哥。这段跨越国界的手足情,在中国革命的浪潮中写下了动人的篇章。

血脉相连 命运多舛的兄弟情

二十世纪初的福建南安,一个贫苦农民叶孙卫正面临着生存的抉择。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农村经济破产,结婚不久的叶孙卫不得不跟随同乡远渡重洋,来到菲律宾谋生。

在异国他乡,叶孙卫从最底层的小工做起。凭借着勤劳和智慧,他逐渐积攒了一些家业,开起了自己的小买卖。

按照当时菲律宾华侨的普遍现象,叶孙卫在当地娶了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麦尔卡托为妻。麦尔卡托不仅精通英语,还经常用英文书信与人交流。

在这个跨国婚姻中,叶家共育有八个子女。大哥叶启迪是父亲在中国老家妻子谢氏收养的儿子,这是一段特殊的缘分。

叶飞与二哥叶启存年龄相仿,两人从小形影不离。他们共用一张床铺,同坐一张书桌,后来还在同一个班级读书。

1919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了。叶孙卫带着年仅五岁的叶飞和七岁的叶启存回到了中国故乡。在此之前,他经常教育孩子们要牢记自己的根在中国。

然而命运弄人,回乡仅一个月,叶孙卫就遭遇土匪绑架。虽然最终赎回,但这次经历让他不得不匆忙返回菲律宾。临行前,他对两个儿子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人在海外受欺辱,就是因为政府太腐败,你们自己要争气。"

兄弟俩回国后,由父亲的原配妻子谢氏抚养。谢氏一生未育,却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两个孩子身上。她省吃俭用,供两兄弟读书,操持他们的日常起居。

在读高小时期,兄弟俩遇到了改变他们命运的恩师叶骥才。叶骥才看中两兄弟的聪慧,常常向他们传授革命思想,为他们日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1926年,在叶骥才的推荐下,叶飞和叶启存一同考入了厦门港中山学校。在这里,他们不仅汲取新知识,还结识了地下党员,由此开启了他们革命生涯的序章。

革命征程血洒硝烟终别离

1926年的厦门港,叶飞与叶启存在中山学校的生活平静而充实。两兄弟在这里接触到了大量进步读物,经常与同学们讨论时局。

学校里的地下党员注意到了这对心怀大志的兄弟。通过他们的引导,叶飞和叶启存逐渐了解了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1927年,叶启存在一次秘密集会上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个月后,叶飞也在哥哥的介绍下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兄弟俩的革命活动开始变得频繁。叶启存负责在校内组织读书会,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叶飞则利用假期到工厂去宣传革命理念。

1928年,国民党当局开始大规模搜捕共产党员。叶启存被迫离开学校,转入地下。叶飞则继续留在学校,作为秘密联络员。

在这段分离的日子里,兄弟俩通过暗号和接头人保持联系。叶启存经常给弟弟传递重要情报和指示。

1929年底,叶飞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不幸暴露。国民党警察对他进行了长达三天的审讯。

被关押在厦门监狱期间,叶飞设法托人向在菲律宾的叶启存传递了求救信息。得知弟弟被捕的消息,叶启存立即放下在菲律宾的一切事务,火速赶回厦门。

经过四个月的奔走营救,叶启存终于在1930年初帮助叶飞获得保释。兄弟重逢的那一刻,两人相拥而泣。

获释后,叶飞按组织安排前往上海继续革命工作。临别前,叶启存拿出自己积攒的盘缠,硬塞给弟弟作为路费。

1931年春,叶启存来到上海看望叶飞。兄弟俩在一家小饭馆里长谈,回忆童年往事,畅谈革命理想。这顿简单的家常便饭,成了他们此生最后的相聚。

随后的两年里,叶启存奔波于福建、广东等地,组织工人运动。他经常化装改扮,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开展地下工作。

1933年,叶启存在一次秘密会议上遭到叛徒出卖。他在与敌人搏斗中身负重伤,被捕入狱。

狱中的叶启存遭受了残酷的审讯和折磨。敌人用尽各种手段,试图从他口中得到党组织的情报。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暴露任何同志。

1935年8月,叶启存在狱中壮烈牺牲,年仅三十岁。组织为了保护其他同志的安全,没有将这个噩耗及时告知叶飞。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叶飞才得知二哥牺牲的详细经过。在调查核实中,他找到了当年关押叶启存的狱警。那位狱警讲述了二哥在狱中坚贞不屈的事迹。

这些年来,每当谈起二哥,叶飞总是说:"我这一生最怀念的就是二哥。他不仅是我的亲哥哥,更是把我引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赤子丹心照初心不忘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叶飞被任命为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在繁忙的军务工作之余,他始终惦记着家中的兄弟姐妹。

叶飞派人前往菲律宾,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这一寻找,让他得知了大哥叶启迪已在菲律宾成家立业,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的贸易公司。

1950年春天,叶飞收到了大哥叶启迪的来信。信中详细讲述了这些年家族的变迁,特别提到了几位妹妹在海外的生活状况。

为了让分散各地的兄弟姐妹重聚,叶飞多次向组织申请,希望能邀请海外亲人回国探亲。组织考虑到国际形势复杂,暂时没有批准这个请求。

叶飞开始通过书信与家人保持联系。他在信中经常提到二哥叶启存,讲述他们年少时的故事,也说起二哥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壮举。

1956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授衔仪式后的家宴上,他特意摆了一副碗筷,这是为了纪念在革命中牺牲的二哥叶启存。

随着国际关系逐渐缓和,1978年,叶飞终于等来了与大哥叶启迪的重逢。这是两人分别四十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

叶启迪带来了父亲叶孙卫生前的遗物,其中包括一张全家福照片。照片上的叶启存正值青年,面带微笑,与叶飞站在一起。

兄弟相见的那天晚上,叶飞拿出珍藏多年的二哥叶启存的日记本。这本日记记录了二哥在狱中的最后时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1980年代,叶飞开始着手整理家族史料。他特别关注二哥叶启存的革命事迹,多次前往福建南安、厦门等地,走访当年的同志和知情人。

在采访中,叶飞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二哥曾在狱中写下诗句,歌颂革命理想;狱友回忆说他总是在深夜默默擦拭脚上的伤口,从不向敌人屈服。

叶飞将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亲自执笔写下《忆二哥叶启存》一文。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入《革命烈士传》,成为了党史教育的重要材料。

1995年,年届八旬的叶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这一辈子,最怀念的就是二哥。他不仅教会我读书识字,还把我引上了革命道路。"

在叶飞的晚年,他经常对前来探望的后辈讲述二哥的故事。每次说起二哥为革命献身的经过,这位铁血将军总是泪流满面。

叶飞把二哥的照片一直挂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每逢清明节,他都要带着家人去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祭奠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英烈,其中也包括了永远长眠于福建的二哥叶启存。

兄弟情深百年传万古流芳

2007年,叶飞将军在北京八一医院住院期间,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这是一位福建南安的老人寄来的,信中附上了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1935年叶启存被关押在监狱时的场景,这是目前发现的叶启存最后一张照片。老人是当年狱警的后人,他将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转交给了叶飞。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叶飞决定完成一件重要的事:为二哥树碑立传。他联系了福建省党史办,提供了大量关于叶启存的史料。

福建南安市政府响应叶飞的请求,在叶启存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建立了纪念园。纪念园内的石碑上,镌刻着叶启存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事迹。

2008年春节前夕,叶飞召集全家人开了一次特别的家庭会议。他将二哥的遗物一一整理,叮嘱子女要永远铭记这段革命历史。

在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了叶启存在狱中用铁丝刻在墙上的诗句:"革命理想高于天,点点热血为人间。"这些字迹虽已模糊,却见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贞信念。

叶飞将二哥的故事编写成册,分发给每个家庭成员。他特别交代后人要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2009年,叶飞将军与世长辞,享年95岁。在他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个精心保管的木盒。盒中装着叶启存的照片、书信和一缕头发。

叶飞的长子遵照父亲遗愿,将这些遗物捐赠给了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如今,这些珍贵的文物成为了革命教育的重要史料。

2010年,南安市举办了"叶启存烈士牺牲75周年纪念活动"。叶氏后人齐聚一堂,重温这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历史。

活动中,有位老党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叶启存在狱中曾用缝衣针在牢房墙上刻下"兄弟情深"四个字,这是他留给叶飞的最后话语。

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叶启存的事迹被收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一书。这对革命兄弟的故事成为了党员干部的教材。

今天,在福建南安的中小学里,叶飞与叶启存的故事仍在传颂。每年清明节,学生们都会来到纪念园,聆听这段震撼人心的革命往事。

叶飞与叶启存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手足情深的佳话,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理想献身的缩影。这份跨越生死的革命友情,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中。

在南安市革命烈士陵园,叶启存的墓碑庄严肃穆。墓碑上镌刻着叶飞生前题写的一段话:"兄弟一场,今生难忘。革命理想,永放光芒。"

0 阅读:10

又莲评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