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吗?我看没必要

周蓬安闲谭 2019-09-25 18:24:30

周蓬安: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吗?我看没必要

【专家建议:#学习音乐要从孩子抓起#】爱因斯坦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音乐启发的。”从小学习音乐能净化心灵,培养高雅审美情趣和高雅的气质。你认为#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吗#?(9月24日《@光明日报》)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昨天《微博热议话题》中的该主题,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不出所料,多数网友是赞成这个基本观点的。(@光明日报)所做的网络投票结果是:1、学习音乐好处多,都应该学3171人;2、有天赋的小孩可以学3904人;3、太烧钱,没必要412人。

我认为,从小学习任何知识,对今后都是有用的,即使你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一些古诗词,对你今后写作也是有帮助的。如果孩子有兴趣,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是有益的。可是,孩子有那么多的精力吗?家长的经济条件允许吗?

因此,我成为少数派,投的是“太烧钱,没必要”。针对“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吗”?笔者认为,中国很多家长绝对是被爱因斯坦老先生给误导了。爱因斯坦作为智力上的绝对“大神”,他的所思所想,他的经历肯定不值得普通人去学习,去效仿,去借鉴。而正因为很多家长错误地“借鉴”,导致中国孩子苦不堪言。

每到“双休日”,你在大街上,在公共汽车上,都能看到孩子们带着各种乐器,有些是去培训机构学习乐器,有些是上老师家接受私教。无论在哪里上课,他们上的每一节课,家长都要付出不菲的代价。那么,回家后就必须花大力气“练习”,否则跟不上下一节课程,更对不起娘老子的金钱付出。有的家长对待“三心二意”学乐器的孩子,就是棍棒伺候;有的名人甚至公开称自己的艺术造诣得益于父母的棍棒。大家可以想象,孩子们为了学会一门乐器,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爱因斯坦老先生强调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大家就都将孩子送去学音乐。相信很多家长送孩子学美术,大概也是听了某位“大神级”名人鼓吹书法对孩子成长如何有利的话。

如今中国孩子虽然物质条件普遍不错,但他们却过早地体会到人生“真累”,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更失去童真。童年及少年时代,原本是快快乐乐,尽情玩耍的年龄,却被社会逼得他们连正常的睡眠时间都没有,更不要奢谈玩得痛痛快快了。他们过早地背上了不该那么沉重的书包;他们绝不该“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他们戴眼镜的年龄不该那么早,戴眼镜的比例不该那么高。可以这么说,在这一点上,我们这一代成年人,对“祖国花朵”的未来,是不够负责任的。

但另一方面,家长对此的付出也是相当多的。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学习音乐等艺术课,以有限的薪酬支付着不菲的教育费用,弄得不堪重负。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孩子未必就真心喜欢这门乐器。正如(@母婴健康录)的评论:

我了解,一些父母为了给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带孩子辗转各种音乐会,却不顾孩子真正的念想可能只是去动物园,喂一喂猴子,看一看老虎。

我还知道不少家长,一门心思地花重金为孩子买某种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等。等到孩子中途想放弃之时,非常心疼自己所下的本钱,于是勃然大怒,或者对孩子各种威逼利诱。

殊不知,钢琴、小提琴,等等,这些不过是展现音乐和表达情感的一件工具。没有音乐和艺术的感知垫底,学会弹琴跟学会劈柴火,有何本质不同?

这样功利化的、盲目从众的音乐启蒙,真的够了!

没错,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学音乐”。

笔者在《家长孩子都热衷于兴趣班,是社会病了》一文中,建议家长不要过于热衷于给孩子上兴趣班。你们不妨在周边调查一下,看看那些从幼儿就开始,参加过数不清的兴趣班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对兴趣班内容依然有兴趣?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花费了家长大量钱财和时间不说,还有可能导致孩子最原始的厌学。一些孩子因为兴趣班毫无建树,半途而废,也给他们的自尊心带来沉重的打击,这也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培养。

当然,家长这么做除了受“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误导,更重要的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作怪。还有就是有的家长自己童年没有实现的愿望,希望子女来帮助实现,这归根结底还是虚荣心在作怪。在学校已经给的沉重课业负担状态下,家长们仍然逼着孩子这么做的最大弊端是,绝大多数孩子的音乐学习,到最后都是半途而废。这样的结果,也让孩子的人生有了第一次“挫败感”。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个人生之初的挫败感,很有可能还会伴随并影响孩子一辈子,甚至最终让许多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因此建议,这类“烧钱”的玩意儿,还是少“瞎起哄”为好。

0 阅读:8

周蓬安闲谭

简介:为您提供不一样的时政、财经等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