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即正阳门,其前身是丽正门,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位于今北京市长安街稍南。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成祖朱棣营建北京城,将丽正门迁至现在的位置,并仍沿用旧名。在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丽正门增修了月城、箭楼及左右闸楼,正式改名为正阳门。

建国初期前门箭楼
正阳门的名称“正阳”二字从字面上来看,有端正、明亮之意思。古人将帝王比喻为太阳,因此“正阳”即表示君主。正阳门位于天安门南端,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因此正阳门也俗称“前门”“大前门”“前门楼子”。这前门的名称,甚至比正阳门还叫得响。不过,有时前门专指正阳门箭楼。“大前门”香烟烟盒正反面的两幅图就是正阳门箭楼的侧面和背面(背面)。

明清时期,正阳门箭楼、城楼、瓮城等共同构成一组兼具防御性和礼仪性的城门建筑群。所谓箭楼,是指古城墙上周围有远望、射箭窗孔的城楼。由于防御功能的需要,箭楼比城楼更加高大、厚实,可以对比一下正阳门箭楼与城楼。北京城曾有十几座箭楼,现仅存正阳门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城垣角楼三座箭楼。正阳门箭楼(前门箭楼)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名气最大。

民国时期的正阳门箭楼
正阳门箭楼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楼高24米,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门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1901年开始修缮箭楼,1906年竣工。
正阳门是北京最大的城门,正阳门箭楼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楼。正阳门箭楼从它建成的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与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入城式当天,在前门箭楼临时设了检阅台,供军政首长检阅入城部队。那么,检阅台为什么不在天安门呢?
因为当时的天安门根本不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因年久失修,加上连年战乱,天安门已显得非常破败。梁柱上积存着厚厚的鸽粪,城台上到处是破损的城砖残瓦,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上长满高高的蒿草,多年来未曾油饰的城墙斑斑驳驳……天安门广场也是坑坑洼洼、荒草丛生,中间有些地方的草长得比人还高,垃圾成山,渐渐成了一个散发恶臭的巨型垃圾场,最大的垃圾堆竟然有六七米高,和城墙一样高!短时间根本来不及清理。显然这里不便于大部队整队行进,也不方便人民群众聚集观看。后来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经过上万军民一个多月的突击清理整修,才彻底改变了天安门和广场的面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入城队伍是从永定门开进来的,经过前门大街由南向北正对着前门。高高的前门箭楼是最理想的检阅台。

民国时期正阳门箭楼,正对着前门大街

当时从前门箭楼往下看前门大街的效果,远处隐约可见永定门
于是,前门就被选为北平入城式的检阅台。为了这个检阅台,北平市首任市长叶剑英和北平警备司令程子华派人进行了清理打扫。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师生们还给箭楼进行了装点,特别悬挂上了“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大字标。

入城式战车部队接受检阅,前门箭楼上高悬“欢迎人民解放军!”标语
入城式那一天,登上前门箭楼检阅入城式部队的首长有: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叶剑英,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刘亚楼等,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著名民主人士。

前门箭楼上,平津前线司令部和北平军管会领导在检阅入城部队。

在检阅台上的林彪(中)、罗荣桓(右)、聂荣臻检阅入城部队
阅兵首长们是站在正阳门箭楼露台的南侧回廊上,面向前门大街检阅入城部队。其回廊古时承载少量的守城兵丁、章京,必要时在此巡视,宽度(进深)很狭窄,距地面高度为12米,结构支撑有一定危险性,明显不如北侧的露台宽敞、平温,适于驻足走动。但进城路线是由南至北,不宜绕道箭楼北侧进行检阅。领导人决定在南侧回廊上一字排开,就是为了给入城式部队与夹道欢迎的群众带来方便。
北平入城式,可以说是前门箭楼见证过的最辉煌的历史。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有“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的词句,如今,从1949年2月3日到2025年2月3日,已经过去了两个三十八年,也是弹指一挥间。正所谓:
七十六载驹隙间,
前门箭楼忆当年。
雄师入城声威震,
北平盛事史书传。

如今的前门箭楼

雄伟的前门箭楼,从侧面拍照是最佳位置,参见“大前门”香烟正面图
正阳门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城楼、箭楼,是北京老城城垣结构的标志性建筑。它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正阳门箭楼1988年1月31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体量宏伟高大,是前门地区的景观制高点,向南可遥望永定门。1990年1月21日曾对社会开放,四层均辟为展厅。后因故关闭。 2024年12月26日,正阳门箭楼恢复对公众开放。有去参观的游人,可以在高大的箭楼上体验一下当年北平入城式检阅台的感受,也许你站的地方,正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开国元勋所站的位置。

从正阳门城楼看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