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马克龙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带头下,全球27个国家于3月27日在巴黎举行了支持乌克兰的“志愿者联盟”峰会。
会议上,这27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首脑就“向乌克兰派驻军队”一事进行了讨论,令人意外的是,美国竟罕见的没有出席此次峰会。

“志愿者联盟”峰会
最关键的是,对于此次峰会牵头者的英法两国,美国白宫高官还嘲笑其“只是在做做样子”。
身为俄外交部发言人的扎哈罗娃则是警告称:这种干预可能导致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环球网 3月31日 关于“27国在巴黎开会讨论向乌派兵,俄方指责:这种干预可能导致直接军事冲突”的报道
在此背景下,王毅外长乘专机直飞俄罗斯,并先后会见了俄总统普京和俄外长拉夫罗夫。
种种迹象表明,27国讨论向乌派兵一事并不简单,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志愿者联盟”峰会
“志愿者联盟”
3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召集了一场特殊的会议,27个欧洲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讨论俄乌停火后向乌克兰派驻“欧洲安全部队”的计划。
这场名为“志愿者联盟”的峰会,旨在展示欧洲“没有美国也能行动”的雄心,但结果却暴露出欧洲的力不从心。

马克龙
马克龙在会后解释称,计划中的欧洲部队不会直接参与战斗,而是部署在乌克兰战略要地,作为“威慑力量”并提供军事训练和后勤支持。
此外马克龙还强调称,此举只是为了维护“持久和平”,而非对抗俄罗斯。

扎哈罗娃
然而,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却当即就选择了反击,指责这是“以维和为幌子的军事干预”,并警告这很可能引发俄与北约的直接冲突

最关键的是,此次峰会最大的尴尬来自美国的缺席,白宫官员甚至还公开嘲讽英法的计划“只是做做样子”,并认为欧洲的军事行动难以形成实质威慑。
据数据显示,美国自2022年以来对乌援助累计超400亿美元,远超欧洲总额,这种差距让欧洲的“战略自主”显得苍白无力。

尽管马克龙试图以“欧洲领头羊”的姿态推动计划,但这场峰会却暴露了欧洲内部的深层矛盾。
自冷战结束后,欧洲普遍削减军备,极度依赖北约框架,法国所提议的3万人“威慑部队”因装备、资金和指挥权分配等问题难以落实,最终缩水至1万人。

这也导致3月27日的峰会并没有就派兵乌克兰达成一致,意大利明确拒绝派兵,克罗地亚总统更是直言“计划不可能实现”。
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却表示,英法两国将继续推进该计划的实施。

就在欧洲峰会陷入僵局之际,中国外长王毅于3月31日至4月2日访问俄罗斯,与普京和拉夫罗夫会面。
王毅外长的此次访问,向外界明确释放出了两大信号:中俄关系的“三大特质”、中俄合作对冲美国制裁。

在此次访问期间,王毅外长提出中俄关系“世代友好、永不敌对”“平等合作、不结盟对抗第三方”,直接回应美国试图离间中俄的“反向尼克松战略”。
最后王毅还强调,中俄将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与国际秩序,反对单边主义。

在能源合作方面,面对美国的制裁,中方明确表态不会因美国压力放弃与俄合作,这无疑为俄方提供了关键支持。
此次访问的时间点耐人寻味,3月31日,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倒计时。

普京
中俄宣布将在2025年共同举办纪念活动,普京计划访华出席相关仪式,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安排不仅是历史纪念,更是对当前国际秩序的宣示。

王毅外长和普京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立场始终如一,这种立场与欧洲的“强硬路线”形成对比,也为中国在未来谈判中发挥斡旋作用奠定基础。

马克龙
而此次巴黎峰会的结果印证了欧洲的困局:既想摆脱美国主导,又无力独立应对俄乌冲突。
马克龙的“欧洲雄心”与王毅外长的莫斯科之行,折射出当前国际秩序的深刻裂变。

巴黎峰会的喧嚣渐散,欧洲的“派兵”计划却仍停留在纸面上,反观王毅外长的莫斯科之行,则为中俄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马克龙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任何国家而言,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任何草率的决定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环球网 2025年03月31日 关于“27国在巴黎开会讨论向乌派兵,俄方指责:这种干预可能导致直接军事冲突”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新京报 2025年03月28日 关于“马克龙:法英将派代表前往乌克兰讨论乌军建设事宜”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环球网 2025年03月28日 关于“27国在巴黎开会讨论向乌派兵,美国没有参与,并嘲笑英法‘只是做做样子’”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 2025年03月31日 关于“大外交|王毅开启访俄行程,加强战略对表、夯实两国关系”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