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西安空难160人惨死,警方查明后,发现其内幕令人咋舌!

诺言的卿史录 2024-11-06 03:10:46

“飞机出现异常摆动,请指示!请指示!”

这是1994年6月6日8:15分来自于航班号为WH2303的求救讯号。此时,飞机距离起飞时间仅仅三分钟。

一旦飞机出现紧急情况,机组成员为了保证飞机上全体成员的安危,有权利做出最灵活机动的安排。

可是,此时来自于地面指挥调控中心的指示同样重要。

此刻飞机已经起飞,已经不可能走回头路。

就像一个重达二百多斤的拳击手挥舞出的拳头,力道已经发出,已然不可能贸然缩回,否则同样会换来严重的后果。

空姐正在安抚飞机上的乘客,然而飞机仍旧在剧烈摇晃,左右摇摆。任何的安抚都无法缓解机舱内恐慌的气氛。

机长只能寄希望于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希望其能自动纠正飞机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然而,这一系统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五秒钟过后,大家发现飞机剧烈摇晃的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地严重。

机长只好切断自动驾驶,试图通过自己的操控来稳定飞机的飞行,可是根本无济于事。

当日的8:22分零30秒,这架飞机的命运已经注定,任何手段和措施都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

十二秒以后,在距离地面2884米的高空处,黑匣子永久地停止了记录,飞机开始解体。

14名机组成员以及146名乘客全部身亡,无一幸免。

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西安6•6空难事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是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还是人为因素?

调查原因

飞机起飞前,据说,机场5名维修人员按照常规进行维修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飞机从塔台起飞之前,飞机也没有出现任何危险的预警,一切似乎都与往常一样。

因此,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危险的悄然来临。

而就在飞机起飞三分钟后,左右翼飞行开始失去平衡,任何常规的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一状况。

直到飞机失事,碎裂为无数小碎片,散落于长安县鸣犊镇一带,当时很多村民都看到了这一惨烈的景象。

而飞机在空中碎裂这一事实,正是从这些村民口中得知。

事件发生后,官方非常重视这一事件,当即派遣了调查组到现场调查。

调查工作进行得十分艰难,首先,这些飞机碎裂的碎片到处都是,还有一些乘客散落到各地的首饰与纸币,那些捡到手里的乘客岂会随意交出?

根本没有人看到,他们就说没有捡到,谁又能给出证据证明呢?

而每一个散落到地面的物证,都有可能是查出飞机失事原因的最重要的证据。

于是,工作人员开始挨家挨户地上门询问,挨家挨户地索要,当时究竟是如何索要的?

在此无法给出详细的描述,因为这个画面太过于暴力,致使当时很多村民心目当中都有阴影。

从这个事件可以体现出我国的国民确实有劣根性的一面,他们最关心的不是那些死者的安危,而是自己是否能获得一笔意外之财。

当然也体现了某些部门“老爷主义”的一面,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操作,才能对付国民身上的劣根性。

结果是,他们搜罗出了一大笔有价值的东西,却仍旧没有找到关键的证据。

但是,这些散落各地的有价值的东西,却证明了飞机上没有发生任何劫机的事件,不然财富不可能如此分散在各个村庄里。

证明飞机失事的关键所在不是黑匣子吗?只要找到这个不就行了吗?

找这个玩意儿不是最重要的吗?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力气从各家各户搜罗这些呢?

而且他们又如何证明这些财物就属于飞机呢?

这些答案或许不重要,这么多年过去,也不会有人关心这些问题!

调查组继续寻找证据,他们发现一具空姐的尸体,这位空姐的尸体倒是完好无损。

就是掉到地面上的动作有些奇怪,她是头朝地,直愣愣地插进泥土里。

经过分析得知,空姐应该是在爆炸前,尸体被空中强烈的气流甩出了机舱。

尸体刚刚甩出时,由于强大的气流,尸体会在空中漂浮一会,以十分缓慢的速度下降。

在逐渐接近地面时,气流会骤然消失,人类在那种强烈的气流下,生存时间超不过三分钟,也就是说在那些时刻里,空姐已经死亡。

而后随着气流力度的下降,空姐的头部先朝地,形成了这么一个姿势。

这具尸体也恰好验证了村民的说法,飞机在空中就发生了碎裂爆炸。

然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仍旧悬而未决,调查组又对机场的安保人员进行了例行审问,机场六十七名安保人员无一人在飞机起飞前,接近过飞机。

这就奇了怪了,那飞机失事的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除非找到黑匣子,否则这场空难恐怕将会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最后,是否能找到黑匣子呢?或者说会不会有人不想让调查组找到黑匣子?

真实原因

当时,已经有人猜测,或许正是因为飞机上坐了一些重要人物,有人故意安排了这场空难。

这些人把一系列证据罗列出来,说得有鼻子有眼,好像确有其事似的。

很多人开始产生怀疑,于是,有些人开始提出假设,若是这些人再次出手,怕是这黑匣子将会永远找不到。

以上猜测后来不攻自破,为什么?因为黑匣子找到了,里面的记录非常完整。

从记录来看,从飞机起飞到飞机失事,中间一共间隔了十分四十二秒,从记录来看,机长的操作完全符合要求,没有什么不当操作。

而失事的原因就藏在黑匣子里。

1994年6月4日,也就是飞机起飞的前两天,维修人员按照惯例进行常规检查,其中一名维修人员,在处理阻尼器时,将阻尼器的插头插错了地方。

阻尼器有什么功能?

控制飞机的副翼与方向舵,而插错了插头,就等于说飞机完全失去了这方面的功能。

对于飞机而言,这是至为关键的所在,失去这项功能,就等于是将飞机推向了毁灭。

原因找到了,5名检修这架飞机的维修人员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是那160条无辜的人命,以及160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又有谁去挽救呢?

因此,事情不能就这么结束,必须从这场惨痛的事件吸取教训,避免事件再次发生。

阻尼器的插头为什么会插错?按照当时官方的解释,阻尼器的每一个插头都有颜色标识,只要找到了相同颜色,完全不可能插错,这一切都是维修工的错误。

试想一下,我们都是打工人,如果面临着长时间的工作,有没有偶尔疏忽的时候。

况且,这是飞机至为关键的部分,难道不能重新设计一下,即不同的插头与插座之间,根本不兼容,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傻子来干这种活,都不会出错。

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里面的门道我们不懂,我们是外行。

但是,根据如今的发展,我们得知后来飞机的插头的确是如此设计的,也就是说类似的错误根本不可能再发生了。

如今飞机安全系数非常高,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可能重现。

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了,人员素质以及工作时间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一下。

首先,每一位上岗的员工都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工作素养,上岗前要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培训。

且为避免工作人员疲惫上岗,还要进行白夜班交替制度,如今这项制度今天已经推行开来。

无论是飞机,还是火车,实行都是类似的调休制度,目的就是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过程中不出任何失误。

而且整修检修过程不止是一拨人,而是在上一拨人检查完后,下一拨人还要上前同样检修一番。

如此检修工作要进行三轮,以确保飞机本身没有任何安全问题。

这是那160条鲜活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教训。

虽然今天我们国家的民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了西安6·6事件。

必须时刻以此为警钟,时时提醒着自己,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对生命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个让国家因此而蒙羞的行为。

0 阅读:1

诺言的卿史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