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去世多年后,毛主席回忆起他: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历史学馆 2023-12-31 20:08:04

前言

1956年9月15日,北京“八大”顺利举行,据毛主席的贴身近侍李银桥回忆,“大会上的人对这个开场白都非常满意,个个称赞这个开场白好!”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略带自豪地对众人说:“我可没有作开场白,这开场白是谁作的,是一位少年书生所作,正是田家英。”

田家英所作的序言中,有一段著名的话,叫做“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相信所有人都知道,而田家英的这句话,更是家喻户晓。

与毛主席的相处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最后决战时期,毛泽东亲临西柏坡。由于战事经常发生,毛泽东手头又很缺人,所以胡乔木就把田家英介绍给了他。

那年,26岁的他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尽管田家英很有才华,但在毛泽东的周围,他还是很紧张的。毛泽东见他不自在,就问:“家英,你到我这儿来,是怎么想的?”

田家英很干脆地回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毛泽东对田家英的答案虽然不太满意,但也是知道这是发自内心的。毛泽东不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而且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新中国的领导人。

因此,作为毛泽东的秘书,他不但肩负着繁重的工作,而且还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稍有差池,就会酿成大祸。

尽管心中忐忑,但他的工作能力和文字功底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才能顺利地通过毛泽东“面试”,当上了毛泽东的秘书。

田家英刚上任,毛泽东就叫他打一封电报,并要他当场抄写。作为这是党的最高领袖,他对这份电报也很看重。这不但要体现中央的意思,而且措辞要准确,要有针对性,要有政策,不能出差错。

第一份电文,田家英尽管心中忐忑,却也写得十分流畅。毛泽东读了之后,既没有发表什么看法,也没有对他进行特别的夸奖,就这样,这一次“面试”,他就这么过去了。

没过多久,毛泽东就给田家英安排了一项重要的工作,让他深入东北几个城市,做一些工作。

“主席,您的意思是?”田家英问道。

毛主席回答道:“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吩咐,就是到地方上去转转,观察一些地方的街道,或者是一些商店,了解一些情况,然后再来向我报告。

尽管没有明确的指示,但田家英认为,这是毛主席对他的一种特别考验,所以他也很重视。

田家英在去东北的途中,心里一直在想,共产党就要执政了,而国民党的败局已定。然而,共产党执政以后,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时候,特别是在城市里。

我们党在城市里扎下了根,缺乏城市管理的经验。毛主席既然让他到东北来,那肯定是要他做一件大事,他必须要重视起来。

田家英到东北以后,与东北局配合,开始了对东北各大城市的考察,特别是对东北工业的考察。

不过,这一次的调查,并没有公开。不过,经过这次的调查,毛泽东已经完全相信了田家英。新中国成立以后,田家英又被派到浙江,湖北,四川去考察,可以说,这一趟东北之行,算是圆满完成了。

从那以后,毛泽东越来越信任田家英,田家英也成了毛泽东手下最得力的助手。

他不但负责保管毛泽东的私人印鉴、私人存款以及相互之间的书信往来,而且还逐步为毛泽东修建了一座藏书阁,经过数年的努力,将藏书从十个架子的数百册扩大到了一万册。

双清庄园,香山,1949年4月。北京。

4月23日晚上,阳光明媚,毛主席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并在蒋介石的总统官邸竖起了旗帜。

毛主席,党中央,人民军队,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推倒了“三座大山”,推翻了“四大家族”,结束了蒋介石集团的专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如今,经过这么大的牺牲,我们离这个伟大的目的又近了一步,毛主席心中充满了高兴,他的诗意一下子就来了,他提笔写了一首七律诗:

钟山风雨起苍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未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主席将这首诗看了一遍,觉得这首诗还不够好,于是将这首诗揉成一团,扔到了旁边的纸篓里。

第二天,当秘书的田家英来帮毛主席整理行李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张纸篓里有一张纸条,他好奇地拿起一看,上面竟然是一句墨迹未干的诗词!

田家英跟随毛主席多年,养成了收集毛主席亲笔手书的习惯。

毛主席平日里写诗,写文章,写笔记,写毛笔字,这些都是要丢掉的,毛主席也不以为意,直接就扔了。

田家英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毛主席留下的每一张纸,他都会仔细地检查一遍,如果有什么价值的,他就会小心翼翼地收好,然后让人重新装裱好,装进一个特殊的箱子里,不让任何人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欣赏一下。

当然,要是毛主席扔出去的是机密资料,田家英也不会私自藏着,而是直接毁掉了。

田家英看了毛主席留下的那首《七律》,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好,既有气势,又有历史感,不能扔掉,所以就偷偷地留了下来。

14年后,毛主席扔掉,田家英收藏,这首诗却被收入了《毛主席诗词集》,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

最佳助手

毛主席与田家英合作了这么久,两人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默契,也有了一些交情。中南海的人都知道,田家英和毛主席是好朋友,从1950年开始,毛主席就经常把田家英叫过来,两个人的话题很多,不只是工作上的事情,还会说一些自己的生活。

两个人在一起这么久了,也都了解了一点彼此的习惯,比如说毛主席就知道田家英最爱逛二手书店,最爱去的就是琉璃厂,有时候毛主席想要跟田家英商量工作,他都会给琉璃厂打电话,田家英这个时候应该是在琉璃厂的老书店里,而不是在家里。

毛主席虽然日理万机,但对同僚的关心却是不少,1951年,田家英患了严重的感冒,请假回家,毛主席听说后,生怕田家英被感染,就跑到他家来看他。

又有一回,田家英外出办事,要离开一段时间,毛主席得知此事,特地叮嘱田家英,一定要把田家英的老婆董边也带来,只是他老婆另有要事,没有跟来。

田家英和毛主席的共同兴趣很多,用一句俗语来说,那就是“臭味相投”,毛主席对中国古籍情有独钟,田家英也是如此,他们对古文、古典诗词之类的东西,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田家英虽然没有毛主席那么多的文采,可是只要毛主席有什么事情,他都会第一时间帮他。就拿田家英来说,他最爱读的就是古典诗词,古文之类的东西,他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毛主席有时候会查一些诗词歌赋,查找古诗,古词的来源和出处,这些都是他交给田家英去做的,田家英过目不忘,没过多久,他就找到了毛主席想要的答案。

田家英不仅爱读书,而且和毛主席也有同样的爱好,那就是书法。毛主席没事的时候就会写书法,他最爱的就是书法,田家英听说之后,就给毛主席准备了一大堆字帖,有北京的,也有从其他地方弄来的,田家英送给主席的那些书法作品,都被他整理得整整齐齐,足足有三四个架子!

田家英不仅为毛主席购书,还给自己收藏了不少书法,据田家英之子说:“到1966年,我爸的藏书已有两千多套,涵盖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几乎涵盖了清朝各个朝代的各个流派。”

毛主席知道,田家英是个爱读书的人,经常去书店,毛主席有什么事情,他都会给直接给田家英去的书店打电话。

想起田家英病倒的那一天,毛主席亲自登门探望。田家英的家很小,两个房间加起来差不都只有一间8平米左右。

中南海的房子,总是很潮湿,散发着一种难闻的臭味。但是毛主席却从未因此而厌恶。

大约五十年代,毛主席经常和田家英谈话,谈工作,谈别的。田家英在这里生活了九年。

田家英也成了毛主席在农村方面的参谋。

田家英刚来村子里,吃了不少苦头,有些人对他的身份并不信任,田家英刚要休息,就被看门的老头给赶了出去。

但田家英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感到愤怒和悲伤,而是尽可能的去调查村子里的实情,哪里发生了饥荒,田家英就会第一时间问清楚,甚至连一些小细节都能问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田家英去村子里做了一次调研,大部分人都不信,只给了他一碗粥,然后田家英就被赶出了村子。

不过,田家英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调查,他对周围的人都很客气,面带微笑地问着问题,并没有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

田家英的存在,让毛主席对村子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而田家英的大名,也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都称呼田家英为“田青天”。

有些人还为田家英立了一座雕像,因为田家英的存在,毛主席才能听到村子里发生的事情。

离世

1959年,毛主席曾派田家英率领调查组到四川考察,起初选定的地点是郫县,但所到之处,皆有当地官员随行,村民们又不敢说实话,无法展开调查。

田家英考虑再三,决定改道,到新繁县崇义公社,也就是姑妈家的所在地。当时“浮夸风”很流行,崇义公社甚至喊出了“亩产两万四千斤”的口号,震惊了所有人。

以他对生活的了解,田家英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个结果,并不是真的。所以,他才会率队前来,想要摸清其中的小九九,好向毛主席汇报。

田家英用四川语和村民们攀谈了几句,见他和自己一起干活,大家也就放下了戒备之心。

田家英与众人闲聊时,也问过几次,得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田家英也不是吃素的,他并不着急,只是一遍遍地告诫自己,要忍住。

一日,田家英在街上碰到了一个新结识不久的大队书记林功谦,两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气氛十分和谐,林功谦听了田家英的真诚,很是感动,然后语重心长道:“田主任,实不相瞒,这片地的亩产最多只有650斤!”

林功谦抬起头,看了一眼田家英身后的几个领导,顿时吓了一跳,连忙改口说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决定先去查一查。不过,田家英却知道,对方说的都是真的。

田家英向队长马世才打听了一下,他的库房中,到底存了多少食物,那人斩钉截铁地说,三万斤。

当他打开粮仓的时候,却发现里面竟然真的是一眼看过去三万斤粮食,这让田家英更加不解了,难道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他仔细的看了看,然后一脚踩在了那一堆谷子上,感觉到了一种松软而富有弹性的感觉,这说明了一件事情,有人弄虚作假。

田家英用一根竹子戳了戳,露出了里面的一层薄薄的谷粒,谷粒之下,是一层薄薄的稻草。

1950年,石景山的工人们由于生活的艰难给毛主席送去了一封援助信,但是那时候国家才刚刚建立,毛主席又忙得不可开交。田家英一直认为,国事为重,之前是苏联的外交,现在是抗美援朝的战争,所以田家英才会将这份求援信留在自己的手中。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以后,首先向田家英发了一通火,问他:“你们把那些信件关起来,有何用意?你了解此事的本质吗?真是不争气!”

田家英连忙解释道:“我知道你一直在忙,我觉得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你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毛主席大声说: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难道你们忘记了我们建立国家的终极目标?百姓无小事,一切都要以百姓为本!”

田家英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连忙给毛主席赔礼道歉,并且给他写了一份检查报告。但是田家英身上所带有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个性,却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在1966年录制毛主席在杭州的讲话时,故意删去了毛主席的评语。毛主席并不想把事情闹大,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误,让他发现,田家英虽然是个老实人,不但喜欢看书,但骨子里,并不认同阶级斗争的思想。

毛主席意识到田家英与他当初所坚守的路线不一样,他希望田家英能好好地反思一下,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1966年3月,他把田家英叫到书房,狠狠地训斥了田家英一顿。而且身为毛主席的秘书,他也希望自己周围的人,都能把阶级斗争的精神发扬光大。毛主席很是失望的说,如果我以后不去看你,你也不要来看我。

田家英被这个消息狠狠地砸了一下,他想不明白,也想不明白,觉得自己被人陷害了。在审讯过程中,更是被人指出来“私藏典籍”,弄得田家英百口莫辩。

田家英很喜欢看书,田家英除了工作之外,最喜欢的就是研究历史,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和默认,现在竟然被人反咬一口,给自己戴上了一顶大帽子,这让田家英很是憋屈。

田家英忧心忡忡,终于于1966年5月,在家里上吊自杀了。临死前,他的遗言是这样的:

“我受了委屈,我想毛主席,还有组织上,一定会还我一个公道的……”

很多年过去了,当毛主席想起田家英的时候,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田家英实际上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1980年,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陵园举办了一次田家英追悼会。

0 阅读:3
历史学馆

历史学馆

温一壶酒,煮一杯茶,请君暂座儿,听我道尽那茫茫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