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家族在当时文坛那可是相当出众,他父亲班彪是有名的史学家。从小受浓厚文化浸染、担着编史重任的班固,立志要继承父亲的志向,着手编纂西汉历史。但是,命运好像不太眷顾这位胸怀大志的年轻学者。公元 70 年,班固的工作受到朝廷质疑,他被以“私改国史”的罪名抓了起来,面对这般严重的指控,他的命运仿佛陷入绝境。
然而,在这性命攸关的当口,班固的弟弟班超大胆地替他申辩,坚称班固是清白的,皇帝经过一番思量后,最后决定将他释放。可是,这场冤屈在班固心里烙下了重重的印记,也让他明白得更加小心地做事。经过这一遭后,班固谨小慎微地接着进行他的史书编写工作,慢慢地把《汉书》的主要部分给完成了。
他出狱后,官运倒是稍微顺畅了些,被委任为兰台令史,职责是管理国家的档案与图书。这个职位离权力核心较远,适合静心钻研学问。可是,命运又跟这位才子开了个玩笑。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年幼的汉和帝登基,权力渐渐被窦氏家族掌控,班固竟意外地被卷入了这场权力纷争之中。
窦宪是和帝的舅舅,在当时是权势极大的人。为了巴结这位权势熏天的人物,班固卖力地给窦宪写文章,对他进行夸赞,这使得班固在某些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认可。而且,当窦宪向北攻打匈奴的时候,班固还跟着军队出征,负责记录战事并撰写文献。这样一来,班固和窦氏家族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了。但是,这种紧密的关系注定会把他带入更危险的境地。
得说一说,班固在这个时候写出了有名的《两都赋》,这作品不但是文学领域的佳作,还让他在史学方面占据了重要位置,他所写的西汉历史特别生动,把那个时期的各种变化都记录下来了。不过,在这耀眼的成就背后,其实藏着好多危机。
公元92年,窦宪因谋反之罪被下令处死,窦氏家族瞬间崩溃,但凡和其有关的人都脱不了干系。班固作为窦宪的好友,必然最先受到冲击。这一回他又被抓进监狱,失去了自由。他使劲儿解释自己没有参与政治阴谋,只是在记录事实,然而在权力争斗的浪潮里,这些解释都太过微弱了。
在牢里,班固的状况那是相当凄惨。监狱中的逼问和折磨使他受尽了苦头,可他始终坚称自己是无辜的,然而朝廷就想要个顶罪的。既然窦氏已经倒了,和他有关的人就得一块儿被清算。最后,班固病死狱中,他的这种结局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悲惨命运。
学者对班固在史学方面的成就予以评价,他所创的纪传体结构,让后世诸多史学著作在形式上加以仿效,《汉书》为我国断代史筑牢了根基,从《三国志》至《晋书》,再到《宋书》,都深受其影响。另外,班固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细腻刻画,还有他在文字方面的精心打磨,也被视作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项重要进步。
虽说在有些评论者眼中,班固所著的《汉书》太过循规蹈矩,没什么个性,然而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毫无疑问是对他自身历史悲剧的一种回应。班固的一辈子和我国东汉时期的权力争斗联系紧密,他不单单是历史的记载者,更是沦为了权力的受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