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已经公布了2024届毕业生去向数据,本届毕业生总人数为868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634人占比53.3%、研究生4054人约占46.7%,截至统计时间止时有7920人落实了去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了91.2%,未能落实去向的学生计划集中在二战考研、考公或留学等方面。

作为“四非”(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高校,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高达48.68%(含第二学士学位升学),这个比例超越了很多纯“双一流”甚至211高校。其中,留在国内读研的学生中,继续留校读研的学生人数达到了597人,流向校外的学生则以浙江大学189人为最,另外像华东理工大学79人、中国科学院大学48人、华东师范大学37人、上海大学34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3人、苏州大学30人等相对靠前,近60%被“双一流”或中国科学院所录取。
选择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中,除34人流向香港地区之外,选择英国的毕业生规模最大,达到了119人,另外澳大利亚42人、日本29人、美国26人等去向最多。在留学群体中,有66.3%被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强高校录取,具体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

浙江工业大学披露的非升学深造、入伍当兵等直接就业的5540名毕业生中,有884人进入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占比约为16%;有1340人约占24.2%的毕业生进入了500强行业头部企业就业;60人进入军工单位、57人成为县乡机关选调生、20人选择了“西部计划”或“三支一扶”或“研究生支教团”等。
从披露的具体单位来看,录用10人及以上的单位达到了72个,其中海康威视46人、国家税务局44人、浙江大华42人、中建集团39人、舜宇光学37人、华海药业35人、三花集团34人、杭州银行32人、海天塑机31人、杭州实投30人等录用毕业生人数较多,其次如工商银行、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典型、中石油、农业银行、中核集团、中铁集团、中车集团等录用毕业生人数均在10人以上。

学校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有1022人占比18.45%,进入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超过了六成。从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来看,制造业占比27.85%为最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14.19%据第二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94%排名第三,这三大行业占毕业生社会就业总人数的55%左右。毕业生就业地域占比来看,留在浙江本地就业的毕业生占79%为最多,另外江苏3.1%、上海3%、广东2.5%、安徽1.6%、山东和北京各1.5%占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