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如何提升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提低分用减法,提高分则靠特色

慕青谈教育 2025-04-10 14:49:12

现在的社会舆论,在针对高中生及家长时,都希望他们不要拼命去卷分数,要双休不要补课、要神童不要小镇做题家。可现实社会中,不仅只有高中生与家长在卷分数,我们的高校同样在拼命地卷分数,哪一所高校都想将最低录取分卷高一些、将最高录取分卷得更高一点,所以凡是要求不要卷分数的都是因为目前家里没有高中生或者已经另谋出路了,不是吗?

对于高校来说,提升最低录取分的手段大家基本上都清楚,比如大幅减少低分专业招生计划、低分专业与热门专业搭配成为新的专业类或专业组、将低分专业打包给三大专项计划招生、大幅减少低分专业招生省市数量、低分专业改名升级、低分专业与另外的专业组合搞双学位、停招低分专业、……等等,不一而足。

比较典型的就是合并了各省数一数二医科大学后的985高校对待护理学专业的招生。要知道,对于合并前的医科大学来说,护理学专业无论分数多低,都是一个非常主流的招生大户,比如目前没有被合并的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2024年招生规模接近500人、南京医科大学335人、广州医科大学123人等,数量都不算少;而合并了本地知名医科大学的985高校护理学专业招生计划又有多少?四川大学双学士学位105人、中南大学护理学16人(国家专项)、浙江大学不招护理学专业学生,电子科技大学19人(在西南地区均无计划投放)等等,从这个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还有一个更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土木工程专业了,由于近年房地产热爆冷,土木工程专业几乎成了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个“禁区”,网络舆论一片不能报考的声音,更将其作为新“四大天坑”专业之首,目前在校大学生们转专业中,土建类专业也是在校大学生们转出的大户。哪怕就是素有世界排名榜首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也“遇冷”,怎么办?不可能不再招收土木工程专业,于是在新工科热潮、智能+热潮的冲击下,高校们灵机一动,将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升级改造”成了智能建造专业,2017年全国有了首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同济大学),目前国内已经有近200所高校开设或申请开设这一专业。

同样,高校不仅追求不断抬高自己的最低录取分,同样还在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最高录取分。2024年高考录取分数提升最为惊人的高校当数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该校从2020年起,全国平均录取最低排名就不断上升,从当年的2611位提升到2022年的2129位,2023年进一步提升到1459位,2024年更是提升到了惊人的821位,也就是近三年时间,该校的全国平均录取最低排名较2021年提升了2倍有余。

哈工大提分的秘诀是什么?院士特色班、未来技术拔尖班,这种特殊培养机制的特色班对理工类考生的吸引力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存在,另外再发掘出了医学工科试验班、AI先进技术领军班(工科试验班),医工交叉热潮学科、AI风暴眼学科等等,一眼望去,哈工大贡献给高考生及家长们全部是一种热门好专业,至于原来拉分的化学、智慧建筑与建造等专业尽数装入了中外合作办学中去了。

对于高校来说,要提升自己最高分的上限,该如何操作?医学类专业给了大家最好的启发,我们看一个临床医学专业招生,除了五年制临床专业之外,有5+3一体化招生、有八年制本博招生,更有各种各样的名人班。譬如重庆医科大学,2022年在重庆物理类高考录取中最高分出现在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的636分之上,当时全市排名在1369位;2023年学校直接开出一个临床医学(钱惪班),最高分拉到了659分,全市排名提高到了637位。拉分效应之明显,无出其右。

高校提高上限的手段有哪些?高分专业要再往上走难度早已见顶,那么在这些专业身上罩上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本博连读的光环,分数提升立竿见影,临床医学的5+3一体化即是如此;除了提前批发学历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名人光环效应,重庆医科大学的钱惪班、清华大学的姚班、北京大学的图灵班等等都是如此;再一个就是打出双学位,比如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当然还有教育行业屡试不爽的各种试验班(实验班)、钱班等等,都可以在一个 专业录取最高分达到天花板时给予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对于高校来说,提分的策略总结起来无非就两句话:提低分靠砍专业和计划,提高分靠专业特色与实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适用上述策略,因为有些高校最低分本来就相对固定,要打造特色本身也没有过多的实力与名人可以依靠。

1 阅读:58
慕青谈教育

慕青谈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