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取得新发现,却有坏消息闹心,欧空局:或终止与中国的月球合作

来看世界 2024-06-15 03:50:27

欧洲很多国家是美国的合作国甚至盟友,因此曾经对于我们的航天发展有所限制。近些年由于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欧空局和我们的合作逐渐多了一些,主要目的是搭便车,在嫦娥五号的时候,我们与欧空局合作进行飞船的遥测控制,在嫦娥六号的时候进一步扩大了合作,有包括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在内的4个有效载荷,乘着嫦娥六号着陆于月球表面。

嫦娥六号可能代表着中国与欧空局合作的终止,未来仍不好说

欧空局这次的载荷成功在月球取得了新发现。原来科学界根据太阳风暴的特点,认为月球表面可能存在负离子,这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然而月球表面的负离子在离开月球后很快就会消散,因此在月球轨道上难以观测到,需要更近距离。这次欧空局的阴离子探测器随着嫦娥六号着陆月球,成功探测到了阴离子的存在。

这一研究将使得人类对月球表面的空间气象有更深的了解,以便于未来开发更切合月球表面粒子环境的探测器和月球车。欧空局在刚有此发现的时候也表达了兴奋,和中国的合作也比较顺利了。其实我们的航天发展比较晚,而且航天发展需要的投入很大,所以我们是想要和欧美进行合作的,然而事情往往不如所愿。

欧空局和我们中国的合作可能会在嫦娥六号之后迎来终结,目前欧空局并不打算继续参与中国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月球探测项目。目前我们的嫦娥七号的有效载荷已经公布,与我们合作的国家主要有埃及、巴林(其中巴林是美国盟友,巴林和埃及合作开发探测器)、俄罗斯、意大利、瑞士、泰国、国际月球天文台协会等,共7个组织或国家的6个有效载荷。

空局国际关系主管最近却对美国的媒体谈到:“目前我们还没有和中国就嫦娥六号、七号继续合作的计划。”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也不会和我们进行未来的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因为我们的合作对象——俄罗斯,目前被欧洲禁运制裁,而俄罗斯是我们建设月球科研站的重要合作对象,虽然整个项目是我们主导,但是也想要有国际合作,俄罗斯曾经是一扇窗口。

影响是多面的,这标志着欧洲和中国在空间站方面的合作也可能面临终止。欧空局曾经派遣航天员来中国进行培训交流,这些航天员甚至可以说中文,原本可能在未来进驻中国的空间站,以防止在国际空间站退役的时候,欧洲没有太空的研究场所。因为俄罗斯这个事,欧空局在未来怕是难以派遣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至少目前是没有这样的计划。

国际航天竞争,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波涛汹涌,甚至超脱了航天范畴

欧空局做出的决定,也和他们与美国的合作有关。美国同样计划在月球轨道建设轨道站,同时进行载人登月、在月球表面建设永久的科研站等计划。欧空局主要参与Gateway 和 Artemis 计划,其中42个欧美洲国家和美国签署了《Artemis 协定》,Gateway计划是一个目标是在月球轨道建设空间站的计划,可以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任务、科研做准备。

同时,欧空局还和商业公司进行合作,签署了星际实验室和Vast商业空间站的合作协议。星际实验室是由空中客车公司和航海者航天公司发起,拟建设空间实验室以替代可能退役的国际空间站,星际实验室空间站为欧洲的航天科技人员提供上行或下行的服务,并且支持欧洲的研究人员利用星际实验室开展研究。

Vast商业空间站类似于星际实验室,计划在明年的后半年发射Haven-1 空间站的舱段。欧空局为Vast商业空间站争取一些供应,比如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以便他们更好的发展空间站项目。而Vast商业空间站则可以让欧洲的航天员进行在轨驻留任务,未来主要面对欧洲国家的公民,用于发展地球轨道的商业活动。

鉴于这些空间站合作项目,欧空局未有和中国合作继续扩展中国空间站的计划,同时也不想参与中国后续的月球表面科研站的建设。在与欧洲的探讨中,我们主要是想要争取一些合作国,以便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对我们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显然,就像当年我们被拒绝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一样,欧空局也一样提防着我们。

欧空局的主要借口是,因为有俄罗斯的存在,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目前发生的那些破事。虽然,月球表面科研站是一个由中国主导的项目,但是抱歉,合作不能再继续了。目前有包括俄罗斯、土耳其在内的11个国家同意与我们一块建设月球科研站,这和美国以及欧洲现有的航天计划有些冲突,他们更倾向于和美国的合作。

欧洲航天整体上比较依赖美国,对于中国,欧洲有合作项目,但是有更多提防

欧洲航天在整体上比较依赖美国,并且在多个项目上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从地球轨道到深空探测,双方都有众多的合作项目。尽管在某些领域欧洲拥有技术优势,但由于中国与欧洲及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看法不同,欧洲不常将中国视为主要合作伙伴。为了防止技术流出,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他们也是避免与中国进行深度合作。

欧洲航天局(ESA)是ISS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提供了多个模块和实验设备,由于欧洲自己制造和发射的火箭的成本比较高,欧洲也比较依赖美国的发射服务(如SpaceX的龙飞船)将宇航员和物资送往ISS;在空间观测方面,ESA与NASA合作开发和发射了JWST,ESA提供了发射服务和部分科学仪器;ESA依赖NASA的深空网络进行探测器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欧洲国家担心与中国的合作可能导致敏感技术的泄露,这些技术可能被用于军事或与欧洲的商业利益相竞争,因此可能以国家安全为理由,限制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欧洲对中国参与其重要导航或通信系统项目持谨慎态度,尽管存在担忧,目前仍有科学任务上的合作,例如ESA的地球观测卫星与中国的遥感卫星共享数据,以提升全球环境监测能力。

中国还需要自力更生啊,就像建设中国空间站一样,但中国也有相当大的优势

建设中国空间站,几乎全部是中国自己的努力,而且花费的成本远远低于国际空间站,目前国际空间站的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未来还可能进行扩展,开启二期甚至三期项目,通过不断迭代的方式更新舱段,我们的空间站在轨的时间预计将很长。

在建造成本方面,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是由16个国家合作进行,总共花费了大约1600亿美元才最终建成, 而且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也有着较高的成本。且不同国家制造的舱段存在着运输和技术标准的差异,需要多国合作协调,复杂的设计和制造、频繁的发射和维护任务导国际空间站的运营成本也更高。

而中国空间站,虽然具体的总成本未公开,但估计远低于ISS,建设和运营成本可能在80-100亿美元之间。因为空间站完全是我们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因此在不同舱段上我们的标准很统一,对接的时候也更为简便。加上我们的制造成本本来就低,中国因为全产业链的关系,所有的零部件都可以自主打造,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国际空间站(ISS)的加压空间约915立方米,远高于中国的110多立方米,然而由于桁架结构的影响,国际空间站实际上有很多的空间浪费,实际上安设的科研柜和中国空间站差不多,甚至还有不足,而中国的科研柜是用近些年最新的技术制造,而国际空间站已经是20来年前的东西了,由于结构限制和复杂的国际合作协调,部分空间未能完全用于实验设备或科研用途。

因此在科研柜方面,尽管国际空间站的加压空间较大,但由于国际合作的复杂性和不同模块的功能限制,科研柜的数量和布局受到一定限制,利用效率并不总是最优,有时可能受到不同国家模块之间协调和资源分配的影响。中国空间站通过精心设计和集中管理,科研柜和实验设备的数量和布局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未来建设月球表面的科研站的时候,我们也具有这方面的优势,由我们主导各种舱段以及航天器,并且由我们主导进行发射。那么我们对于资源的利用将更加的统一,也是便于降低科研站的建造。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中,欧美付出了远高于预想的成本,月球站建设的过程中可能重新遭受这样的问题,不同国家之间会出现扯皮的现象,也是耽误建设进度。

其实现在和俄罗斯合作,也是我们想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原本也想和欧洲合作,但看样子他们有别的想法。未来,建设月表国际科研站,我们依然会是主导,因为航天本身就是比较庞大且长期的投入,俄罗斯现在的情况不允许他们有太多的投入。但是俄罗斯也有很多空间站实际建造的经验,他们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0 阅读:1

来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