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人,医疗大数据赋能“三高共管”新机遇

桐乐说健康 2024-09-12 17:24:4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超重及肥胖率、不健康的饮食结构、身体活动不足增加1,导致我国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数据显示,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2,“三高”慢病管理迫在眉睫。

任重道远:我国“三高共管”不容乐观

在中国,约有27.9%的成人有高血压,40.4%的人存在血脂异常3。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三高”常常合并存在。经典的3B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约三分之一人合并“三高”4。“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相互影响,危害叠加,显著提高发生心血管事件(CVD)的风险,进而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据统计,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亡原因,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CVD。同时,CVD为国家及患者带来沉重经济负担,2022 年主要诊断为CVD的患者次均住院总费用高达17312.8 元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管理刻不容缓。

图.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加重组织损伤6

多项研究提示,“三高”共管可获得协同获益。与血糖、血压、血脂三项不达标者相比,3项指标均达标者CVD风险可降低62%7。Steno-2研究中,“三高”共管可使心血管主要终点事件显著降低53%8,随访21.2年后,“三高”共管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45%9。此外,“三高”同时管理可减少69%的重复管理。由此可见,实行“三高”共管理不仅能更好地预防心血管事件,还能减少重复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

至此,“三高”共管管理理念应运而生。

多措并举:“三高共管”政策陆续出台,“三高”共管方案加快落地现状

“三高”管理理念提出后,我国多方面积极推广“三高”综合管理。

在疾病管理方面,先后发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在不同管理领域,均一致强调血糖、 血压、血脂需综合管理。与此同时,《“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重磅发布,进一步从临床实践角度给出了科学指导。

在政策支持方面,最新颁布的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三高共管”理念,强调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健康中国2030”中明确提出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至≥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的管理目标。

图.“三高”共管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上下联动体系

为积极推进“三高”共管的落地和实施,“三高共管”管理模式在多地启动运行。2020年12月26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的“三高”共管项目正式启动10。2021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基层健康管理基金“县域三高共管关爱计划”启动11。2021年,山东省“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2。

高效赋能:医疗大数据助力中国“三高共管”新模式

随着我国“三高”共管管理模式在全国各地的不断试行,实践管理中仍发现诸多不足,如血脂异常管理尚未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慢病管理项目、共病管理多学科协作开展有待提高、国内“三高”共管质控标准有待完善、如何将“三高”共管与中西医、大数据有效融合等。

在近期举办的一些大型中西医学术会议中,诸多临床工作者就目前“三高”共管现存挑战贡献良策。

其一,应积极推动血脂异常检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三高”共管,以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效率。建议在有条件的城市中,对年龄大于45岁的城镇居民实行免费筛查血脂。探寻血脂简单易行的管理方法,推动三高防控的整体效果。由此推动将血脂异常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慢病管理项目。

其二,强调落实“三高”共管多学科协作,建立整体管理理念。当前患者多喜欢就诊于综合性医院,很多综合性医院分科较细,“三高”共管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有待完善。可通过将三高防控战线前移,并采取综合防控的模式,增强慢病管理的整体效能。还可建立三高共管中心、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等,进行多学科协作,建立整体管理理念,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多维度地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借助于示范区建设平台,整合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行业的政策和各项措施,同时更好整合各方面主体力量。

其三,泛血管疾病管理与医疗大数据应用密切相关,两者结合为“三高”共管带来新的机遇。泛血管疾病是以血管病变(其中95%为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13。主要涵盖以病人为中心、规范化治疗、多学科协作、全周期管理、医疗科技融合等五个方面14。泛血管疾病管理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整体和全面的方法,使血管系统作为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部分,从而使患者受益15。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Pan-Vascular Management Center,PVMC)通过标准化泛血管疾病综合管理平台,将泛血管性疾病纳入统一筛查路径,通过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系统性检查和诊治。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目前总注册医院已达300多家,成为“三高”共管创新模式的范例。

然而,随着全国各“三高”共管创新模式的陆续开展,临床工作者需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适合中国患者的“三高”共管质控标准。与此同时,在实践阶段,创新应用新型管理手段,如有效地将中医与西医融合,以促进“三高共管,医防融合”。新技术、新方法赋能“三高”共管模式,科学、精准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三高”共管。如建设数字化平台还提供健康管理计划、营养指导和运动方案等个性化服务,促进医患互动和共同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三高三慢疾病。同时可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优化资源利用,提高防治效果,提供更好的患者护理。

图.疾病人工智能管理(图片来源:piabay)

总体而言,“三高”共管是国家卫生防控关键的一环。实行“三高”共管有助于提供早期、全面、协调的防治服务,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国“三高”共管将走向更高效、更科学、更精准及可持续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静,郭立新.中国糖尿病地图.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6):553‑578.

[3]“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专家组.“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3,6:e1000144(2023‑07‑24).

[4]Ji L, et al. Am J Med 2013,126(10):925.e11-22

[5]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概要.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7.

[6]Kowluru RA, et al. Prog Retin Eye Res 2015 Sep;48:40-61.

[7]Wong ND, et al. Diabetes Care. 2016 May; 39(5): 668–676.

[8]Gaede P,et al.N Engl J Med 2003,348(5):383‑393.

[9]Gaede P,et al.Diabetologia 2016,59(11):2298‑2307.

[10]202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通讯第四期,2024-9-6

[11]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19/content_5600560.htm,2024-9-6

[12]http://fgw.shandong.gov.cn/art/2021/8/12/art_207185_10318331.html,2024-9-6

[13]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14]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建设手册

[15]Wong M, et al. Cardiol Plus. 2024 Jan-Mar;9(1)

审批编号:CN-143446

有效期至:2025-9-10

声明:本文的采访/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0 阅读:1

桐乐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