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的法国英雄贝当元帅在二战时却投降德军,戴高乐对其减刑

史海撷英 2025-04-24 11:13:33

放眼世界各国的历史,每当一个国家遭遇外敌侵略,往往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不过,也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卖身投敌,认贼作父。就比方说二战时期的法国。

亨利・菲利普・贝当(法语:Henri Philippe Pétain,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2日),一个让法国人又爱又恨的名字。

贝当成名于一战的凡尔登战役,带领法国军队击溃同盟国集团,捍卫着欧洲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荣耀。那时候,他如同精神领袖一样的存在,然而短短几年之后,当二战的硝烟弥漫法兰西时,他却没了当年的英雄气概。逼迫主战的诺雷总理下台、签订屈辱的“合作条款”、甘心沦为德国人的傀儡,甚至在纳粹德国已经危如累卵之际,仍在执迷不悟地委曲求全。

这些截然相反的行为,很难想象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是贝当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也许盖世英雄和无耻叛徒之间,真的只有一墙之隔。

当年在一战中的出色表现不仅为贝当赢得了极高的人气,更为他的仕途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从师长到法军总司令的跨越,贝当仅仅用了两年多一点的光景。而一战结束以后,贝当更是直达人生的巅峰,光看这些头衔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陆军元帅、陆军总监、防空总监、驻西班牙大使……

亨利・菲利普・贝当

俗话说“男人一有了钱就变坏”,那将军呢?至少从贝当这里来看,应该是“一有了权就变怂”。

当1940年5月法国人的“底牌”马奇诺防线彻底玩完了之后,法国人开始慌了,于是,一战时的英雄贝当被火速从西班牙召回出任内阁副总理,除了乱成粥的局势以外,贝当还担负着国民赋予的救世主的希冀。只不过,这一次人们的希望落空了。

在经过1940年6月13日至16日为期4天的国会讨论中,贝当一派最后拿出的并不是什么作战方案,而是一套“如何体面地同德国人实现讲和”的方案。在国会的宣读仪式上,贝当传达了他们最终的决定——“法国的复兴已不可能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取得,停战,是保证不朽的法兰西永世长存的必要条件!”最后,他还补充了一句:“我把本人献给法国,来减轻他的痛苦。”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打不过希特勒,投降得了,免得落个亡国灭种的下场。不过,投降毕竟不是多么光彩的事情,所以只好是拐弯抹角说那么一大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时的贝当,再也不是那个能把法国带出深渊的领袖了。其原因除了贪恋权势之外,也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到了年事已高的时候就会丧失进取心,古今中外概莫能免。

1940年6月22日,贝当与希特勒经过短暂的谈判后,在“停战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议。

请注意,22年前,德国人正是在这里向法国人签订了投降书,没成想22年后,同样的屈辱原原本本地还到了法国人头上。

而且,所谓的“停战协议”,更像是一份法国纳贡称臣的清单:包括巴黎在内的三分之二的法国国土要划归德国占领,而且德国军队的一切开销都由法国人买单;法国的陆军、空军都裁减到10万人以下;另外,贝当政府还要同德国在政治、经济等十多个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这样的一份协议,几乎是断了法国的香火,也标志着法国彻底沦为纳粹德国的傀儡。

贝当不仅甘愿向德国支付高额的占领费用,还卖力地为德国招收劳工,甚至还设立了强制劳动局,以保证向德国输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更无耻的是,贝当依然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法国好——“在祖国受难的时候,不应该抛弃本国的土地和自己的同胞。”

纵观历史上的汉奸、卖国贼,好像都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悲壮感,好像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好,为什么大家都不理解自己?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

然而,在战争结束后,贝当元帅却免于死刑。而更确切地说,法院本来确实判处了贝当元帅死刑,但是,戴高乐将军却亲自签署了特赦令,减刑为无期徒刑,贝当元帅因此免于一死。

戴高乐将军何许人也?众所周知,在法国沦亡期间,他在英国举起了抗战的大旗,是救法国于水火之中的民族英雄。按理,戴高乐将军和贝当元帅是水火不容的。既然如此,他又为何要免除贝当元帅的死刑呢?

一战期间,贝当将军立有大功

萨米・科恩的《戴高乐传》记载:一战期间的1916年,德国移师西线,决定逼迫法国投降。德军的进攻目标锁定在了凡尔登要塞。该要塞是拱卫法国首都巴黎的门户,军事意义十分重要。为此,德国一共集结了20余万精锐大军,上千门火炮。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皇太子殿下也御驾亲征。可见德军此战来势汹汹,势在必得。相比之下,法国对凡尔登却不怎么重视。该地的法军只有10万人,火炮数量仅有德军的五分之一。面对德军的猛烈进攻,法军招架不住,节节败退,凡尔登要塞十万火急。

为此,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将军紧急下令调兵19万增援前线,并任命贝当将军为要塞新任指挥官。贝当将军下令绝对不能让德军通过法军阵地,并将之列为口号。同时,贝当将军亲自走上一线,不摆架子,与广大前线士兵同吃同住,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

在贝当将军的指挥下,凡尔登战役终于以法军的胜利告终。至此,德国失去了西线战场的主动权。显然,贝当将军功不可没。当时的贝当将军饱受军民的爱戴,被法国人民尊为了“国家的救星”。因此,虽然二战期间的贝当元帅犯有叛国大罪,但是他毕竟曾经也是法兰西的功臣。为法兰西立下过汗马功劳。这成为了戴高乐将军特赦贝当元帅的第一个原因。

贝当元帅与戴高乐将军二人不平凡的交情

《戴高乐传》记载:1912年,年轻的戴高乐少尉从圣西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了33步兵团。该团团长正是贝当上校。一次,贝当上校正在给大家讲授火药相关的战史,却不小心混淆了历史人物的事迹,被戴高乐少尉打断。贝当上校并没有因此责怪戴高乐少尉,反而认为这位年轻军官有才华,有个性,对他十分欣赏。

贝当上校一方面对戴高乐少尉严加要求(他对戴高乐少尉期望很高),一方面也对他颇为关照。对戴高乐少尉而言,贝当上校既是严师,也是益友,更像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那样照顾着他。

凡尔登战役期间,戴高乐上尉负伤被俘。时人以为他英勇殉国了。贝当将军听说爱徒牺牲的消息,伤心不已,还为他申请了勋章。后来,贝当将军得知戴高乐上尉还活着,心情这才好了不少。

《戴高乐传》记载:战后,戴高乐上尉进入陆军学校深造。在毕业论文答辩中,戴高乐上尉思维新颖,表现很是出色,按理说完全应该得优秀。但是,大部分评委老师觉得他性情过于高傲,只想给他及格的分数。此时,贝当将军出面干预,要求评委老师们给戴高乐上尉打分高一点。在贝当将军的要求下,众人这才给戴高乐上尉打了良好的分数。

亨利・菲利普・贝当

从上文中可以发现,贝当将军对于这位门徒一向提携颇多。法国沦亡后,贝当元帅晚节不保,屈从于德国,而戴高乐将军则举起了抗德旗帜,双方的关系这才彻底破裂。维希法国当局缺席判处戴高乐将军死刑(彼时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但是,贝当元帅却又在这份死刑判决书后签了这么几个字:不要执行。促使他这么做的,正是二人昔日的师生情谊。他也不忍心真的向自己昔日的爱徒下狠手。

戴高乐将军何尝不是如此。对于贝当元帅昔日的栽培提携,戴高乐将军一直都是牢记在心。正像贝当元帅所做的那样,在战后,戴高乐将军同样因为二人昔日的师生情谊,免去了贝当元帅的死刑。

事实上,当贝当元帅得知自己被法院判处死刑后,幽默地说自己和戴高乐互相都判了对方死刑,现在两不相欠了。他还说,自己还特地下令不要真正执行,想必戴高乐一定也会这么做的。果不其然,戴高乐将军随即签署了特赦令。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戴高乐将军对贝当元帅网开一面,免去了他的死刑。

1944年8月,纳粹德国在几近败亡的时候,将贝当软禁于洛克马跟林的一处城堡中,直到1945年4月才被遣返回国。在审判庭上,贝当由于叛国罪而被处以死刑,后经戴高乐将军的特赦,改为无期,最终于1951年病逝于大西洋中的椰岛上。

从万众瞩目到遗臭万年,这样的人生也算得上是“丰富多彩”了。

0 阅读:12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