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率大军出征攻楚前,却先请求赏赐,为何秦王听后不怒反喜?

历史紫陌阁 2023-06-05 00:45:02

说起秦将王翦,我们并不陌生,他与其子王贲可以说是秦始皇武力兼并关东六国,开疆拓土的最大功臣,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中除了被内史腾攻灭的韩国之外,其余五国之战中都有王翦、王贲父子的身影,而能征善战,赫赫战功的王翦也因此在战国四大名将之中有了一席之位。

而且王翦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中唯一一位获得善终的名将,因为王翦除了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武将之外,还是一位善于揣测君心,智勇多谋的政客,这也是王翦能得以善终的关键原因。

正如太史公司马迁所说:“武安君白起征战无数,声威震动天下,但他却不能挽救来自应侯范雎的灾难而被秦王赐死。王翦同为武将,征战关东诸侯,连秦始皇都拜他为师,但战功赫赫的王翦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作为臣子的他一生都在刻意迎合秦始皇,从而换来容身之地,直到善终。”

就拿“秦灭楚之战”来说,当初秦王政选择只需二十万兵力就可攻灭楚国的将军李信率军出征,而并没有任用老成持重的王翦,而且还略带嘲讽说了一句:“王将军这是老了,怎么变得胆怯了呢!还是李信将军果断勇敢,他说的对。”。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李信最终被楚国名将项燕率军击败,大败而归。

秦王政闻信便立马前往王翦故乡老家去道歉请其出山率军攻楚,如果此时换成是武安君白起,或许不仅会拒绝推辞,还可能会来一句:“大王当初不听我的建议,看现在怎么样了呢!”。

但王翦不是白起,即便他此时已经立下灭国之功,但王翦也明白自己终归只是秦王的臣子,君乃一国之主,其威严不可侵犯,臣为辅君之人,怎可拒王命而不从。而秦王嬴政也并非其曾祖父,相比起被其母宣太后主政四十余年的秦昭襄王,性格霸道的秦王政又怎可容他人立于秦王之上,践踏王权威严。

大秦相邦文信侯,秦王仲父吕不韦,以及自称秦王假父的长信侯嫪毐都是前车之鉴,纵使他们贵为当时顶级彻侯(通侯、列侯),手执权柄,权倾天下,但只要冒犯秦王权威,两人最终结局就是下场。即便是秦王政的生母赵姬,那也是一句王命便幽禁于秦故都雍城。

深知秦王政性格为人的王翦只是象征性推辞了一下,也是给自己找个台阶,接着一句话:“只要给我六十万兵力就行,大王指哪儿臣就打哪儿”。但是王翦率军出征前画风骤然转变,直接开口请求秦王能先赏赐给他一些良田美宅,园林别业,美其名曰是在大王信任时多给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呢!战未打,功未立,却先开口要赏赐。

你以为这就完事了吗?其实这只是王翦请求赏赐的开始,他率领大军连秦国函谷关天险还未出,就派人专门赶回秦都咸阳请求秦王政赏赐,这一连就是数次,直到大军行至函谷关还又派人再行请赏后才告一段落。

那么将军王翦为何要反复多次向秦王索要赏赐呢?

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正如史料中记载那般,王翦的属下都对他多次请赏的举动看不下了,为此直言说道:“将军如此乞求财货,这真是太过分了”,不过王翦却不以为然。

接着王翦说道:“非也,正因为我了解王上为人才要行如此之举,大王粗暴且多疑而不信任他人,现在却从全国将能抽调的所有精锐军队交付于我指挥,如此本就多疑的大王能不对我产生怀疑猜忌吗!现在我不做些什么来巩固地位,打消大王对我的疑虑,岂不就是要王上怀疑自己吗!”所以王翦多次请求赏赐是为了打消秦王对自己的怀疑顾虑。

第二点原因紫陌在下文讲述,也是王翦多次请求赏赐的关键原因。毕竟只是打消秦王疑虑的话,根本不需要反复六次向秦王“索要”赏赐,这请赏次数多少让人感觉都有些过分了!

那么为何王翦多请求赏赐良田美宅就能打消秦王对自己的疑虑呢?

我们来看王翦第一次向秦王请求赏赐时场景:在距离秦都咸阳不远处的灞上,王翦对着一路亲自前来送行的秦王政说道:“大王,此行臣必当能大破楚军,平定楚地,将其地变成我大秦之郡县,大王能否先行赏赐臣下一些良田美宅?”

秦王政笑着说道:“将军这就要率军出征了,怎么还担心会贫穷呢!”

王翦回道:“做大王的将军,有功最后也没有封侯,所以现在要抓住机会,趁王上还信任臣的时候,多给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罢了。”

结果秦王政大笑,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两人这一番对话从表面来看只是王翦向秦王请求赏赐,但背后深意并非如此,而是王翦在向秦王表忠心。

首先自秦孝公时期实行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便是依法治国,对于军功爵位制度的实行不仅完善且效率迅速,根本不会出现有功无赏的情况。

根据《商君书》记载:每逢战役结束之后,会先把将士们斩获的敌军首级示众三天,然后核实,期限也是三天,如果三天过后,爵位及赏赐没有落实,负责评判的县尉就会被撤职。因此秦军在战场杀敌,获得军功后,在战役结束最多六天之内就能得到的相应赏赐。

即便历代秦王继任后对军功爵位制度有所改动,但秦国军功爵制的特别之处是: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无论贵族,还是普通庶民,都可以凭借军功享受爵禄。这点也是军功爵位赏赐的必要条件,是不可能更改的,不然秦军整体战力会受到影响,从秦国后来的兼并战争也能看出,到秦始皇统一关东六国之前,商鞅变法中制定的军功爵制并未被废除。

即便普通秦军士卒也都知道凭军功可以换取爵位和赏赐,作为建有灭国之功(此时王翦已经攻灭赵国,并打残燕国)的大将王翦又怎么不知呢!为此秦王对王翦请求赏赐感到纳闷,便说道:“将军都快要出发,怎么还担心贫穷呢!”

王翦接下来的一番话也让秦王政明白了他索要良田美宅的原因:原来这位老将军是担心寡人怀疑他啊!

根据《商君书》中对军功爵制的赏赐记载:秦军将士斩杀敌军一名甲士就能获得爵位,而最低一级爵位的封赏就有良田美宅(“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商君书》),爵位越高,赏赐的良田美宅也就越多。

建有灭国之功的王翦又怎么会缺少良田美宅呢!还特意强调是为子孙后代置办产业。而此时王翦之子王贲也建有灭国之功(击败楚国,攻灭魏国),所立军功即便不如其父王翦,但也少不到哪里去,也不缺少良田美宅,可以说武将王氏家族此时并不缺少产业,也不用为子孙后代的生计而担心。

王翦向秦王请求赏赐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意并不是请求赏赐,而是担心秦王猜忌自己。但王翦作为臣子又不能直言明说,于是就用“请求赏赐良田美宅”这种“明知故求”的方法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并借机向秦王表明忠心,希望不要怀疑自己。

秦王政听出王翦弦外之音“表忠心,求信任”后,也不再怀疑率领举国精锐出征的大将王翦,于是大笑,算是给出了回应,“将军多虑了,寡人怎么会怀疑呢!爱卿尽管放心出征。也不用担心朝堂,寡人坐镇咸阳,保尔后方无虞!”

那么在秦王打消疑虑,给予王翦“信任回复”后,王翦为何还先后五次,又反复向秦王请求赏赐良田美宅呢?

看到王翦之后的举动就明白了。他率领秦国大军到达楚国前线后并没有立马对楚军发起进攻,而是加固壁垒防守,面对楚军不断挑战,王翦始终没有下令出击。反而每天改善秦军将士的饮食,并进行娱乐游戏,王翦也与将士们吃同样的饭菜。这一整就是一年,秦军将士那叫一个好不快活,当然战意高昂,也急切想要与楚军一决高下。

王翦在得到秦王的“信任回复”后依然数次请赏,一来是继续表忠心,求信任,二来是因为王翦心中已经初步有了对战楚军的方针。王翦这种对敌方式,其实之前战国四大名将中赵将李牧就在对战匈奴时用过,意在示弱,麻痹对手,同时养精蓄锐,伺机一招制敌。

最终李牧挑选精兵,一战大破匈奴,全歼十余万骑兵,此后匈奴十余年都不敢靠近赵国北部边境。但李牧这种战术过程持续了近十年,以至于期间被赵王怀疑,为此被下令召回了国内。

王翦也担心自己如此做法会再次让秦王怀疑,于是又采用同样的办法向秦王表达自己的心意。大意就是说:“大王,臣已经想好了胜敌之策,但接下来的做法可能会让朝堂上的大臣感到猜忌,王上可一定不要听信谗言,臣必定能击败楚军,攻灭楚国。”

有了前面的先例,秦王政对王翦再行请赏举动也是了然于心,王翦数次请赏都得到秦王回应,除了信任原因之外,这也表明秦王攻楚之决心,王翦也就不用担心重现长平之战,赵王因听信谗言而换将的场面。

一年后,楚军面对坚守不出的王翦开始坐不住了,于是向东撤退。而楚军的举动正是王翦想要的出战时机,于是王翦下令追击楚军。而此时秦军将士们也终于等来了痛击楚军的机会,以释放他们积蓄一年多时间的高昂战意,将之前不断挑战他们的楚军按在地上摩擦。

最终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一战便大败楚军,随后继续率军东进,又一年后,楚王负刍沦为俘虏,楚地完全被王翦率军平定,成为秦国郡县。

结语:

王翦之所以多次向秦王请求赏赐,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想要良田美宅这些身外之物,他与其子王贲在攻楚之战前就都已建立灭国之功,又如何会缺少良田美宅呢!王翦之意实为表心意忠心,博秦王信任,定灭楚之心。

毕竟王翦手掌数十万秦国精锐雄兵在外,难免会引起秦王猜忌,而一旦朝中有大臣再以谗言相进,只怕空穴亦来风,秦王信为真,楚国尚未灭,祸患由此生,王翦无以辩,又添一冤魂。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0 阅读:70

历史紫陌阁

简介:华夏五千年,四夷十万载。看历史百态,观过往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