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在位时,南方有座终年云雾缭绕的鹿吴山。山下住着个叫小满的牧羊女,她天生目不能视,却听得懂风声里最细微的变化。每天清晨,她都会用竹笛吹奏自创的曲调,羊群便跟着笛声上山吃草。
这年大旱,溪水干涸。某日小满的笛声突然被一阵金石之音打断——像是某种巨鸟在应和她的旋律。她惊喜地转向声源:"你是谁?"回应她的是一阵温暖的气流,带着青铜器和雨后青苔的气息。
村里的老祭司听闻后大惊:"那是蛊雕!《山海经》说'其状如雕而有角,音如婴儿之啼',乃是大凶之物!"但小满只是笑着摇头:"可它的歌声明明很温柔啊。"
干旱持续到第九十九天,小满的羊群开始消瘦。这天她摸到溪边最后一块湿泥时,突然听见蛊雕急促的鸣叫。它用喙轻轻叼住她的衣角,将她拉向山阴处。在某个隐蔽的岩缝里,小满的手指触到了冰凉的泉水!
"大家快来!"小满的呼唤引来了村民。正当人们欢呼时,老祭司却举起火把照向岩壁高处——青铜色的大鸟静静伫立,鹿角般的犄角在火光中流转虹彩。人群瞬间寂静,几个壮汉已经摸上了腰间的石斧。
小满突然张开双臂挡在岩壁前:"且慢!你们听——"她举起竹笛吹响那段与蛊雕初遇的旋律。奇迹发生了,蛊雕颈部的羽毛层层竖起,竟发出与竹笛完全和谐的音调。更神奇的是,随着歌声,岩缝中的泉水突然增大,很快汇成一条小溪。
老祭司手中的火把"啪"地掉进水里。他颤抖着捧起一汪泉水,水里竟浮动着细小的金砂——原来蛊雕早就知道,这座山是座休眠的金矿,它的歌声能震动特定频率的岩层,既引出泉水,又不会引发山崩。
从那天起,村里多了项奇特习俗。每月满月之夜,人们会在山脚摆上青铜器皿,里面盛满新酿的果酒。蛊雕有时会出现,用喙轻叩器皿发出编钟般的声响,孩子们就围着它跳舞。它尤其喜欢小满用金砂做的铃铛,总会小心地用翅膀护着,生怕弄坏这珍贵的礼物。
多年后小满离世时,村民看见一只青铜色的大鸟在坟茔上空盘旋三日。它衔来一根挂着露水的桃枝放在墓碑前,露珠里映着当年那个吹笛的盲眼少女。而村里新生的婴儿们,额间都多了个淡金色的鸟形胎记,据说这些孩子长大后,都能听懂最微妙的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