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最节俭的皇帝,也是最无能的皇帝,因为皇帝节俭于国无用

真益谈谈历史 2024-11-17 17:14:59

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是满清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嘉庆皇帝第二子,38岁登基,在位30年。68岁驾崩。

道光的节俭不是故意的,而是迫不得已,是因为财政困难才提倡节俭的,但节俭不能解决财政困难。皇帝穿旧衣式的节俭毫无意义,是一种不成功的搞笑式的作秀。

道光刚刚继位就挨了当头一棒,早在嘉庆二十五年,张格尔利用驻新疆参赞大臣斌静残暴压迫的不满情绪,于八月间煽动当地民众叛乱。满清领队大臣色普徵立即率兵平叛将其全歼,张格尔仅率残部二三十人逃往浩罕,不久之后,张格尔在由英国殖民主义者提供装备,组织训练军队,积极准备再次进入南疆。

道光五年,张格尔叛军屡以小股袭扰边境,杀害牧民妇孺百余,道光帝以贪淫虐杀回民罪,将斌静、色普徵额撤职下狱,判处死刑。

道光六年六月,张格尔与其英国教官乘机率叛军300人以礼拜祖墓为名,煽动当地群众反清。道光得知消息,命新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协办大臣舒尔哈善、领队大臣乌凌阿率兵1千人进剿,叛军大部被歼,张格尔率百余人突围后,以出卖祖国权益为条件向浩罕国求兵,七月,浩罕国穆罕默德·阿里汗亲率万人入侵南疆,攻打喀什噶尔城。经70余日激战,清守军力竭,八月二十日城破,参赞大臣庆祥等自杀殉国。

道光得知消息之后,极为震怒,立即命长龄领兵平叛,讨伐张格尔之役调动三万六千人的军队,花费了政府一千多万两银子。总算平叛成功,但事实上许多人相信,张格尔“失败的真正原因”完全不是清朝的军事力量,而是在于新疆白山派和黑山派的分裂。

战后,长龄向北京的清帝献俘,道光将张格尔寸磔处死,这实际上已经是满清的回光返照了。长了龄立了这么功,在庆功宴会上道光仅仅准备了17个菜,可参加宴会的官员却有18个,一个人还分不上一个菜,即便如此也只是看看,所有武将一个都没有吃上。

在道光看来,现在朝廷没有银子,既然如此不仅皇帝要省,文武大臣要省,各部衙门都要省,总之就是为国家、为百姓、为天下,大家一起省起来。作为皇帝,道光显然是做出了相当不错的带头表率作用。史料记载,道光的衣服,“非三浣而不易”,意思是一个月才会换一套衣服。仅如此,哪怕是衣服破了个洞,道光也不会直接扔掉,而是缝缝补补接着穿,可再会节俭不能治国也是白费。他在位的最后的十年里,遭遇太平天国起义和鸦片战争,道光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旧时代君主和近代第一个君主。

鸦片战争是失败和《南京条约》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件大事,但道光君臣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条约核心就三条,鸦片贸易合法化,开放五口通商以及须向胜利方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约合当时大清白银1470万两。这笔钱也就相当于清朝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刨除当年国库总支出,道光三十年的期初盈余仍过千万两。但问题在于此时国库实际存银子不足三百万两。英国人还算不错,他们要求清政府分四年付清。

别的都好说,道光唯独心疼的就是银子,因为道光大清最抠门的皇帝,而且已经抠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况且此时国库空虚。因此在《南京条约》签署之后,他连发两道上谕,要求全国所有在建或未建的大小工程全部暂停,款项全部归公。清军官兵各项需用,一概从俭,甚至俭而再俭,冬月双俸取消,但同时承诺,兵丁军饷如不能按数发给,将来一定照数补发。

就这样到了年底国库共存银1259万余两。其中大部分,来自临时征收的地丁银子收入。还有一点就是卖官,道光在位30年,仅捐监一项,就收入白银3388万两。这笔钱,足够付清条约的所有欠款了。可羊毛出在羊身上,捐监的人必然要从百姓的身上赚回来。

道光二十六年,赔款终于还清了。信守承诺的英国人将舟山群岛还给了大清,道光大喜过望。可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又来了。随着大清五口通商政策的实施,大量外国商品倾销国内,冲击了小农经济的清朝,导致了满清的财政收入愈发困难。换句话说,国库没钱了,经济要完了。

这个结果,户部的官员们,一早就知道了。但一直抱有维护天朝面子共识的他们,宁愿看着道光在龙袍上打补丁,却始终不说实话。大臣们报喜不报忧,道光自然错误地认为自己英明神武,甚至还一度幻想自己能步康乾盛世。

就在这个时候,浩罕国的“七和卓”发动叛乱,七和卓是当年被乾隆帝打败的“大小和卓”的后人。借助沙俄的势力,这伙人不时从侧面挑衅一下清朝。趁着清朝疲于应付洋人,七和卓在道光二十七年发兵侵袭南疆,占领了喀什和阿克苏等地。

于是道光任命“败军之将”、宗室奕山去新疆戴罪立功。奕山对战英军,战果如何,朝野有目共睹,但说到底他还是皇帝的侄儿。打断骨头连着筋,是自己人,皇帝不不信他信你。因此道光亲自下旨鼓励奕山:“奕山系弃瑕录用之人,此次如能殚竭血诚,早告成功,不仅稍赎前愆,尚可恩施格外。”

为了帮助奕山立功,道光不仅将关外八旗的指挥大权给了他,结果就是,奕山等将帅领着几万八旗精锐在新疆围剿七和卓残余势力,却还是让他们裹挟了近四万人逃回浩罕国。实际上就是赶走了。即便如此,道光还是大喜过望。

虽然都知道道光节俭,但在营建慕陵的时候却很大方,由于第一次不满意,又修了一次,远远超过他的祖父乾隆。道光大兴土木,不惜使用楠木来装饰地面建筑。特别是慕陵隆恩殿和配殿从天花板,隔扇,门窗乃至放置牌位的壁龛全部取材于楠木之最金丝楠木,不仅如此,在施工的时候道光还亲自指导,将殿内楠木刻成龙的图案,仅隆恩殿一处就刻有楠木龙形1096条。如此规制在紫禁城都找不到类似的建筑,只有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可与之媲美。

不过道光又很爱面子,为了维持自己的节俭形象,在修建慕陵地面建筑的时候还下旨减少规制和占地面积,声称要“不在宫殿壮丽,以侈观瞻”。结果就造成从外表来看,慕陵确实风格简约,没有神功圣德碑楼,没有神道石像生,没有方城和明楼,坟头只是简单的宝顶。但慕陵内部结构却大肆采用金丝楠木来装饰,仅从这点来看,道光就十分虚伪。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驾崩。弥留之际,道光终于公布了他的继承人答案: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对于这项决定,在场的重臣与两名皇位候选人均表示诧然。没有人知道,道光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几天后,新登基的咸丰帝颁布《道光遗诏》,以先帝的口吻,对道光三十年执政进行了一番自我总结。遗诏中不乏道光对自己崇尚节俭、勤政爱民的肯定,但对于鸦片战争,则选择了回避态度。

道光也不想自己统治下有贪官,道光也不想留下烂摊子,这不是他所能决定的,道光吃着一两银子一个的鸡蛋,连自己的宫里的人都能蒙他。他什么也办不了。也解决不了什么。这种节俭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他一辈子节省的钱,都不够《南京条约》赔款。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40

真益谈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