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家在扶桑东更东

明矾笑应心 2025-01-22 19:56:57

●韦应

扶桑已到渺茫中,

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赏析】

这是唐代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诗。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乾宁进士,有《浣花集》传世。

"扶桑"在古时指的是"日本"。因为传说日本那里有高数千丈、粗千余围的扶桑树。扶桑是日所出处,属东方。如北魏杨街之在《洛阳伽蓝记》的《龙华寺》中也记载各国前来我国或经商、或问佛、或旅游,为此专门设有类似于现在宾馆之类的接待处。文中说,"东夷来附者,处扶桑馆,赐宅慕化里。"这里说日本人前来我国的,安置在扶桑馆,并在慕化里赐给住宅。其扶桑代以东夷,即为日本。

诗中只是写到送别日本敬龙禅师离开中国回到故国这一事实,由于老朋友的离去,心里生出惜别之情,在祝他一路平安的同时,而吟哦出这首诗来。

扶桑在遥遥茫茫的东边,

你的家却比扶桑还要东。

寂寞一路谁与你作伴,

陪伴你的将是朗朗明月,浩荡海风。

在旧体诗中,送别日本禅师归国的诗不少,如唐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元末明初张羽的《送僧还日本》诗,有"杖锡去随缘,乡山在日边"。诗中语句朴实无华,豪迈大气,因此一直传诵至今。

自古以来,释教是一种世界的宗教,世界文化,因此它属于世界。它自印度传入我国之后,又自我国传至朝鲜,传至日本。

自西汉开始,中国与日本即有往来,东汉光武帝给予日本国王以金印。至魏、南朝两国使者交往频繁,自公元608年开始,日本陆续派请益僧和学问僧随遣唐使来华学佛求经。

在日圣德太子摄政时,他仿效中国的隋文帝,把释教精神视为政治之本,使释教在日本得到普及和发展。日本许多的学僧不远万里,来到我国学佛参禅。

据日本佛教史载,日本禅宗是由曾两度来大宋留学的荣西禅师创立的。此后百余年间,禅宗在日本发展迅猛,深入民间,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特别是佛果圆悟克勤编著的《碧岩录》,在日本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进一步推动了日本的禅学和兴起。

镰仓幕府时期(1185-1333),日本禅宗共发展为二十四派,其中二十一派为临济宗。至今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的真迹还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可想当时我国禅宗对日本的影响了。

我国是一个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接纳不同的异族文化的伟大民族,特别在唐宋时期,对于外来文化,都表现出宽容和热情,因此,各国的文化使者、贸易团体往来不断,不但对外扩大影响,而且也发展和繁荣了我们的民族文化。

今天我们在欣赏古贤的诗句时,揣摩旧时的辉煌,也给我们带来沉思。

自古以来,释教是一种世界的宗教,世界文化,因此它属于世界。它自印度传入我国之后,又自我国传至朝鲜,传至日本。

自西汉开始,中国与日本即有往来,东汉光武帝给予日本国王以金印。至魏、南朝两国使者交往频繁,自公元608年开始,日本陆续派请益僧和学问僧随遣唐使来华学佛求经。

在日圣德太子摄政时,他仿效中国的隋文帝,把释教精神视为政治之本,使释教在日本得到普及和发展。日本许多的学僧不远万里,来到我国学佛参禅。

据日本佛教史载,日本禅宗是由曾两度来大宋留学的荣西禅师创立的。此后百余年间,禅宗在日本发展迅猛,深入民间,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特别是佛果圆悟克勤编著的《碧岩录》,在日本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进一步推动了日本的禅学和兴起。

镰仓幕府时期(1185-1333),日本禅宗共发展为二十四派,其中二十一派为临济宗。至今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的真迹还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可想当时我国禅宗对日本的影响了。

我国是一个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接纳不同的异族文化的伟大民族,特别在唐宋时期,对于外来文化,都表现出宽容和热情,因此,各国的文化使者、贸易团体往来不断,不但对外扩大影响,而且也发展和繁荣了我们的民族文化。

今天我们在欣赏古贤的诗句时,揣摩旧时的辉煌,也给我们带来沉思。

(作者:蒋谱成)

0 阅读:0
明矾笑应心

明矾笑应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