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起兵犯了两个战略性错误,若非如此,不是没有可能改朝换代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5-02-01 03:08:42

前言

因引清军入关让吴三桂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后世在提到他的时候也是尽是冷眼。虽说是投靠了大清但是在康熙年间吴三桂却又起兵反叛。

虽然当时起兵的时机不是很好,但吴三桂还是有很大机会能够成功的,毕竟当时吴三桂手中的兵力还是很可观的,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还是以惨败告终,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吴三桂的两个战略失误了。

一、用人失误

可以说在吴三桂起兵的时候就已经犯了一个错误,在吴三桂麾下有一个名叫方光琛的人,此人谋略过人,是吴三桂身边的“张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他一直都是吴三桂的谋士、军师,当然也给吴三桂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措施。

吴三桂起兵的时候内心也是很纠结的,因为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想要的不过就是世代驻守云南,就像是明朝的沐王府一样。遗憾的是康熙根本就容不下藩王,不然也不会有削藩的事情,吴三桂的想法肯定是要落空的。

并且当年吴三桂的长子和他的四个孙子那是留在京城当人质的,是以在吴三桂想要起兵的时候别说是他的妻子了就是陈圆圆也是不同意的。吴三桂坚持要起兵是受到了吴应麟、胡国柱等人的鼓动。

但是这几人和前文提到的吴三桂的军师向来不和,是以在吴三桂起兵的时候并没有将方光琛带在身边,虽然方光琛本人的身上也是污点的,但并不能否认他确实是有能力,同时他看人也很准。

在还没有起事的时候他就曾经告知过吴三桂吴应麟不可用,此人贪鄙成性不是一个能成大器的人,但吴三桂根本就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这不在战场上贪鄙成性的吴应麟就开始了大发战争财,导致吴三桂在被清军围困的时候连粮草都供应不上。

二、战略失误

可以说吴三桂起兵之初状况还是很好的,吴三桂迅速占领了云贵地区,后很快又拿下了湖南。此时的吴三桂军正是士气旺盛的时候,毕竟吴三桂起兵这一路都势如破竹,清军只能是仓促应战,被动地应战根本就不能发挥最大的实力。

与之相比吴三桂的军队就正好相反了,在占领了湖南后吴三桂也算是取得了一个小的阶段性胜利,当前他最应该做得就是乘胜继续拿下湖北。

在战场上战机向来是转瞬即逝的,当前吴三桂应该渡过长江迅速北上,退一万步说不走这一条路还有一个很好方案。

拿下九江,将南北通道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再不济占领关中地区也可以凭借着手中的关东地区以图之后更大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当前吴三桂应该动起来,而不是带着手中几十万大军在原地固守。

可能有人会说吴三桂也征战多年,他为什么会这样看不懂局势,其实不是他看不懂局势,而是他有别的想法。简单来说就是对这一次起兵的态度,他并非是觉得自己一定会失败,而是他根本没有想成事。

在吴三桂宣布反清的同时他就康熙帝去了一封奏折,在奏折中他也表明了自己最终的目的,推翻大清并非是他的目的,他仅仅是想要通过起兵来威胁康熙和朝廷,双方能够达成和解,和解什么呢,让吴三桂像之前一样永远地驻守在云南。

这也是为什么他之后不愿意和清兵爆发决战的原因之一,吴三桂归顺大清也很多年了,对于清军的战斗力他也是清楚明白的,他知道八旗的长处,所以吴三桂所想就是固守在南方的山区,因为一旦去到了北方,他手中的军队绝对不会是大清八旗的对手。

当前吴三桂还是有一个很好的幻想的,那就是“划江而治”,遗憾的是年轻气盛的康熙帝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处置了吴三桂的。并且此时的康熙帝也已经明白了吴三桂所想,他当即就调重兵驻扎在湖北。

在军事上湖北也是很重要的,若是得到了湖北就能够控制南方的局势,当前也是这样,在康熙驻守湖北后吴三桂就不敢轻易地出湖南,吴军的主力一旦离开了湖南,清军就会在第一时间发动进攻。

对此吴三桂也是知道的,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之后很长时间他都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不敢和清军爆发大型战役,更不要说东进或者是南下了,进退两难的吴三桂直接被康熙堵在了湖南。

众所周知在吴三桂起兵的时候耿精忠也很快就响应了,最初耿精忠邀请吴三桂和他的军队在江西会师的。

可以想象康熙会不会让这件事情发生,这不康熙当即就让重兵驻守在江西和浙江一带根本就不给这两支军队会师的机会。吴三桂当然也是想要和耿精忠的军队会师增加自己战斗力,但是当前的他根本就不敢出湖南。

于是他就派遣一支军队进攻江西吉安,想要打开一个通道,康熙见状后也来了一手围魏救赵,当即就让驻守在湖北的大军对岳阳发动进攻。吴三桂又担心湖南守不住,只能是第一时间就将这一支军队又给叫回来了。

在整个三藩之乱中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军队都没有汇合过,一直都是各自为战的。当然可能有人会说吴三桂其他的几个盟友呢,接下来说说王辅臣,在王辅臣起兵的时候吴三桂只是在口头上给予了支援,但他并未对王辅臣提供过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并且此时在四川的王之茂、王屏藩两人手中的兵力有限,即使是对西北地区进行进攻也不能触及根基,并非能对大清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康熙审时度势在看到吴三桂死守湖南不出去后,当即就将重心放在了王辅臣的身上。

只要是将王辅臣给解决了,就能够打通西北进攻四川的大通道。在平定了王辅臣后,康熙依旧没有将重心放在吴三桂的身上而是继续将他的爪牙都给去除,平定了福建后,其实局势就已经很明朗了。

两广见状当即就不战而降,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反观吴三桂此时却成为了孤家寡人,清军对吴三桂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吴三桂的溃败也是能够看出的。

三、其他原因

除了上文所述的原因外,吴三桂起兵失败还有其他的几个原因,首先就是吴三桂自己的原因,在起兵的时候他已经年过花甲,身体和思想都大不如从前了。

他变得昏庸起来,上文所述的军事战略上的失败也就能够看出,其次就是吴三桂最器重的就是在京城为质的嫡长子,但因为他的起兵嫡长子被康熙所杀,这也就导致吴三桂后继无人。

其次就是内部的原因,这些人虽说是联合在了一起,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是有自己的小算盘,内部的不团结也是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在大清给出一定的条件后,这些人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背叛和吴三桂的联盟。其中还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转而投降大清的,总的来说在三藩之乱的这些势力中并不是统一由吴三桂指挥的,而是各自为政的局面。

结语

在起事的时候向来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看看吴三桂这三点他哪一点都不占据,是以他的失败也是有迹可循的,并且他自己也摇摆不定,这样的政权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0 阅读:364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