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红楼梦》这部小说,常常会在无意之中,生出一种新的体会,新的感悟。或许今天我们谈论的问题,朋友们也曾体体会过:为何服侍林黛玉多年的雪雁,竟然比不上紫鹃与林妹妹的情意?
阅读《红楼梦》的朋友应该明白,林黛玉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而在封建社会之下的贵族家庭之中,在培养女儿这一点上,其配置是大致相同的,都会有一位贴身的、服侍其多年的丫鬟。
正如探春身边的侍书、惜春身边的入画,迎春身边的司棋一般。而作为林如海的女儿,自然,在这一点上,绝不会疏漏。
其实对于这样的安排,也是容易理解的。毕竟在封建社会,男女礼仪众多,尤其对于未出阁的小姐,她们是轻易不能出门、不能面见外男的。就连与父亲之间,到了七岁以后,也得避嫌。
而这个时候,副小姐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一来,她能够监督小姐学习女红以及日常地行为规范;二来,她能够很好的在小姐与父母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替小姐解闷。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但凡副小姐,与小姐的关系都是十分融洽的。只是,在紫鹃、雪雁与林黛玉的关系上,就这一点而言,就似乎与我们所理解的大不相同。
因为服侍林黛玉的紫鹃,仅仅与林妹妹相处几年的时间,然雪雁,却算得上与她一起长大的。而她们之间的情谊,在原文中,却有着这样一番流露:
紫鹃对宝玉说道:“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偏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
如此一来,便有了这样一个疑惑,在喜欢的人身上,究竟有着怎样地优势,能够轻易取代雪雁的位置呢?
或许,对于这一个问题,朋友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性格了。因为在《红楼梦》中,我们从原文的诸多细节中,似乎会发现,雪雁显得比较低调,诚然不如紫鹃活跃。而林妹妹偏偏又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小姐,自然,她与紫鹃相处,会更融洽几分。
当然,对于这一个原文,我们是不宜忽视的,但除了这个原文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文呢?或许,以下这两个原因,是导致紫鹃、雪雁与黛玉形成特殊关系的关键。

一、林黛玉身份的转变。
回看《红楼梦》前八十回,似乎我们会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服侍黛玉的紫鹃,都没有多大的突出表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导致局面发生改变的关键点是什么呢?
是林妹妹身份的改变。
虽然,在黛玉的母亲紫鹃去世后,她被贾母亲自派人接近了荣国府,但这个时候,生活在荣国府的黛玉,还是客居的身份。
所以这个时候的她,性格中,有着几分要强。比如,在对待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比如,在对待王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她都丝毫没有发在眼里,内心有不满,便第一时间发泄了出来。
但是,从《红楼梦》第十六回,当林如海去世后,当林妹妹再次来到荣国府的时候,她的身份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她由昔日的客居,变成了寄养。
在身世的如此转变之下,让她在怡红院,吃丫鬟们的闭门羹都选择了沉默。可见,“客居”与“寄养”之间,差距有多大。
当她的父亲林如海在世的时候,以其具有的政治地位,即便是贾府,也得对他巴结讨好。毕竟,他不仅是世袭之家,还是前科探花,还是被圣上钦点的巡盐御史。

只是,林家一代单传,并未留下一子。这也导致了,随着黛玉父母的去世,她彻底成为了孤儿。那源于其父亲给与她的巨大臂膀,从此一去不复返。
而也是因此黛玉处境地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才让林妹妹对紫鹃有了更迫切的依赖。
二、紫鹃的特殊身份,能够给与林妹妹更周全的呵护。
紫鹃与林妹妹的情谊,之所以比雪雁更深厚,最本质的原因,是她们二人的不同身份。
在彻底脱离林家的情形之下,雪雁所具有地能力,已然可以忽略不计。而作为怡红院中的家生子奴才,又是贾母一手调教的二等丫鬟,很显然,在贾府之中,紫鹃比雪雁更具有话语权。
试想,当林黛玉在薛宝钗的建议下,接受着她的好意,吃着薛家提供的上好燕窝。在这件事上,雪雁能够开口向宝玉提及这件事吗?
显然是不合适的,试想,若宝玉向贾母谈论这件事,若老太太询问她如何得知这件事?按宝玉的直性子,他必然会说出雪雁来。
然如此一来,岂不是又与林妹妹不愿因为自己的病而惹得他人非议的本意了吗?但紫鹃不同,她原本就是贾母派来服侍宝玉的,她原本就有权力,向贾母如实汇报黛玉的一切问题。
再比如,在情试宝玉,让众人明白林妹妹在宝玉心中不可缺少的事件中,换成雪雁,她敢如此做吗?她的身份又适合如此张扬吗?
即便她有意想要试探宝玉,也不能够。为何?因为作为黛玉副小姐的她,在本质上与林妹妹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素养,代表的是林黛玉这位小姐的素养。
若如此一来,若雪雁情试贾宝玉,又与莺儿与宝钗唱双簧,向宝玉道出“金玉良缘”有何不同呢?

小结:
因此,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虽然雪雁比紫鹃,服侍林黛玉的时间更长。但是,因为她们的不同性格,尤其是因为黛玉在其父亲去世后身份的转变,使得寄养在荣国府的林妹妹,不得不更加的依赖紫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有雪雁的功劳,试想,若她没有这样的大度,没有这样的接纳,没有这样的识大体,在潇湘馆,还会如此的融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