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家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6年冬,我在皖武警三支队五中队做通讯员,当时,中队因训练成绩突出,被北京武警总部授予集体二等功,当时参加总队军事大比武的班,每个人也立了一个三等功。

和平年代的荣誉,都是战友们用透支的青春与汗水换来的,荣誉也招来了各级更多领导的关爱与关注。
一个没有阳光的下午,淮河岸边的营地有些湿冷,和平日一样,炊事班在做饭前会把各班与连部的水瓶提前烧满,那天,值班的炊事员是同年兵老乡小应,我下楼取水瓶时,难免会和他多唠叨几句。
当时,站在靠近大门边的我,突然发现从连部墙角拐弯处,走来一位身材高大且满头银发的老头,看样子有五十七八岁,他的腰板笔直,显得气宇轩昂,身上穿着一件当时地方流行的普通老式黄大衣,又让你感觉他与驻地的邻村老头别无两样。
那老头直接走入食堂,未等我开口,主动对撅着屁股正忙于炒菜的老乡小应问:小伙子,你在忙什么呢?
我的老乡小应,听有人与他打招呼,双手边炒菜边回瞄了一下老头,没有搭理他,仍然只顾炒自己的菜。
随后,老头又关心地问:今晚你们吃什么菜呀?小应头没有回头,而是很干脆地回答道:大白菜!
老头:今晚烧几个菜?小应仍没回头,但音量有些提高:就一个大白菜!
老头在食堂内巡视一圈后,面带微笑着说:哦!今天伙食不错!两个菜,还有肉嘛!
此时的小应,显然有些不耐烦了,他猛然转身,对着老头的声音也提高了八度:我说大白菜,就是大白菜!
老头被如此顶撞,但并无恼色,他从头到尾都是笑容可掬。
随即,他不再停留,从容地转身向外走去。
当时,武警部队因肩负训练与守护双重任务,由于老兵刚退伍,中队执勤任务重,白天就没有设置卫哨,因此,我警惕地尾随着那个老头的后面,走了出来。
远远地,我看到营房外的哨所边,停放了一辆部队拍照的北京吉普车,那老头快到车子跟前时,驾驶员赶紧下车给他开门。
随后,那老头上车后,就迅速驶离。
我顿时大惊失色,我知道,那人肯定不是一般的领导。
半小时后,我接到支队首长转中队领导的电话通知,说总队长刚到你们中队微服私访了。
我当即把情况及时汇报给中队的领导,中队长操着浙江口音说:应xx(值班的炊事员),这个兵啊,真是迷迷糊糊,怎么和总队长这样说话?!
我给老乡小应也说了这事。
小应说,我当时忙得要命,对方问来问去,已影响到我的工作,我哪有时间好好说话啊!如果他们真的要因为这件事处理我,就随他去吧!
呵呵呵,此事后来也就那么过去了,对小应而言,算是有惊无险了。
如今,战友聚会时,偶尔想起那件事,也成了部队生活中的美好回忆,至今我见到那位老乡,还给他来一句:“我说大白菜,就是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