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杭州市委书记深夜接到一电话,罗瑞卿:毛主席在杭失踪了

呱呱看国际 2023-06-29 08:42:0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馆长微鉴

编辑:馆长微鉴

1953年的一天晚上,江华正如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工作,埋首于各种文件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却突然听得电话铃声大作。江华匆忙接起电话,只听电话另一头竟然传来了公安部长罗瑞卿的声音:“江华,你怎么搞的?怎么毛主席来杭州都找不到你了?现在毛主席已经失踪了,你知不知道?”

江华是毛主席的好友,此时他已经是杭州市委书记、市长兼警备司令了,实打实的杭州“一把手”。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在罗瑞卿的训斥下抬不起头来,顾不上多解释,赶紧带人根据罗瑞卿给出的线索去寻找毛主席。

其实此时江华也是一头雾水,因为他根本没有收到毛主席要来杭州的通知,完全不知道毛主席已经过来了。幸好经过一番寻找,江华最终还是在一家酒店里找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正在看书,抬头看见江华,便笑着说道:“你现在了不得啊,官架子够大的,我来都找不到你了。看来还得效仿刘备,要三顾茅庐才行。”

当然,毛主席其实只是开个玩笑,毕竟他和江华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但江华还是有些委屈:“毛主席,不是我摆架子,我真的不知道您来了杭州啊。”

他自己也很疑惑,按理说自己作为杭州的“一把手”,毛主席来了杭州他应该是最先知道的,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有呢?而毛主席听到江华这么说,也不禁皱起了眉头——不是因为觉得江华招待不周,而是这样的情况让他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那么,毛主席这次为什么要来杭州呢?他又是怎么“失踪”的呢?江华为什么不知道呢?毛主席最后又想到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一揭晓。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富庶可以说是天下闻名,在国家经济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除了经济发达之外,杭州的景色也十分优美,其中最著名的自然就是西湖了。西湖在古代就是文人墨客们钟爱的著名景点之一,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下了诗作。

但是,这样一座经济发达,景色秀丽的城市,此前却已经满目疮痍。这是因为抗战中杭州被日军长期占领,饱受摧残与劫掠,而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当局又对杭州大肆搜刮,将大量财富运往台湾。因此解放后的杭州已经不复往日繁华,可谓是百废待兴。

在此关键时刻,中央将恢复杭州繁荣的重任交给了江华。1949年8月,江华担任杭州市委书记兼市长,杭州市警备司令、政委,临危受命,扛起了复兴杭州的重任。

为什么中央会选择江华呢?这一方面是因为江华在解放战争期间曾担任辽东省委第二书记、辽东军区第二政委、中共辽东分局组织部部长兼社会部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地方行政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江华可以说是毛主席的老朋友了,是值得充分信任的人物,其信念也在多年的革命战争中得到了检验。

江华原名虞上聪,而“江华”这个名字还是当年毛主席给他取的。他是湖南江华县人,和毛主席算是老乡。他于1925年在国民大革命的浪潮中加入共青团,次年入党。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的白色恐怖中,虞上聪的信仰也没有动摇。他毅然来到井冈山,此后便长期追随毛主席,经受住了一系列反“围剿”斗争和长征的考验。

1938年,虞上聪奉命前往山东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不得不与毛主席分别。两人都很不舍,但他们知道这是为了中国的未来。分别前,毛主席考虑到虞上聪要到敌后工作,便建议他取一个化名,虞上聪询问毛主席取什么名字比较好。毛主席想了想,说道:

“你这一去,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了。你是湖南江华人,那以后就叫江华吧。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什么时候都不要忘本,要永远记得自己的本心。”

从此,虞上聪就叫江华了。尽管后来他已经不再做敌后工作,但还是一直用这个名字来督促激励自己,渐渐地大家也都习惯叫他江华,“虞上聪”这个本名反倒渐渐被遗忘了。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江华长期在东北做行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方行政经验,这也成为了他被派到杭州的重要原因。

而在杭州期间,江华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确实干得很不错。他整顿了已经遭到国民党严重破坏的金融体系,恢复了杭州的国民经济,还开展了西湖开发,终于使得杭州基本恢复了往日繁华。

因此到了1953年,毛主席听说杭州建设得不错,也决心去考察一下。既是为了看看杭州的大好河山,也是要看看杭州究竟建设得怎么样,是不是像报告中说得那么好,毕竟杭州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为了看看江华这个老友。并且,毛主席还要在杭州办一件大事。

毛主席在考察时往往是很低调的,不喜欢大排场,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地方的真实情况,并且他也不喜欢铺张浪费,这次也是一样。毛主席只是带了少量随行人员,就轻车简从来到杭州。

不过到杭州之后,肯定还是要通知当地领导的,毕竟毛主席还要向他们询问情况,而中央此时也已经安排人通知了杭州相关领导。但奇怪的是,到了预定的时间,大家都来了,唯独杭州的“一把手”江华没有来!

一时间现场氛围有些尴尬,大家面面相觑,杭州其他各部门的领导都来了,唯独一把手不来,而且这个一把手还是毛主席的好友,这算怎么回事?毛主席的警卫员也忍不住了,不禁小声抱怨起来:“江华不是毛主席的好朋友吗?怎么会不记得这事呢?”

“毛主席来杭州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记得?”另一名警卫员反驳道。

毛主席抬手制止了两名警卫员之间的争吵,豪气地说道:“杭州政府里可能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江华操心,他毕竟是现任领导,要忙的事情太多。况且我们自己有腿,难道还非要他来接我们,我们才能走不成?”于是毛主席没有在意此事,在其他领导的陪同下前往了下榻的酒店,但江华没有出现这事还是被通报给了公安部长罗瑞卿。

不过,毛主席还是让大家不要声张此事,他希望能够低调出行,不要惊动那么多人。很快毛主席就去看了钱塘江,接着前往天竺山登高,还欣赏了日落。日落后天渐渐黑下来,而当时天竺山还没有多少路灯,因此毛主席一行人下山比较缓慢。

而杭州的相关领导见毛主席迟迟未归,顿时都紧张了起来。毕竟毛主席要是在杭州出了事,他们可怎么向中央,向全国人民交代?他们赶紧联系了坐镇北京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向他通报了这一情况,而罗瑞卿得知后也是火冒三丈:“你们是怎么干招待工作的?江华呢?他在干什么?”

于是接下来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江华得知消息后赶紧带人去找毛主席,幸好毛主席等人平安无事,只是回来的比较晚罢了。在得知众人以为自己失踪的时候,毛主席笑着说:“我这也算是夜游杭州了,妙趣万哉,不用担心。”

而在见到毛主席后,江华也焦急地对毛主席解释,说自己根本没有听到毛主席要来的消息,所以才没来迎接。毛主席听完后顿时严肃起来,不是因为他觉得江华招待不周,而是他明白,自己来杭州的事情那么多杭州的领导都通知到了,却唯独江华这个杭州的“一把手”没有被通知到,那说明肯定是有人刻意对江华封锁了消息。但这样做无疑有很大的风险,这些人封锁消息又是为了什么呢?

毛主席想到自己来的目的,心中渐渐有了答案。他对江华说:“这事不怪你,但这次我来要办一件大事,需要你的帮忙。”

什么大事呢?正是起草一部宪法,宪法被称为“法律的法律”,是法律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毛主席这次来,最重要的目的正是要在杭州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展开宪法的起草工作,同时也是为了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因此毛主席才选择了杭州,选择了他所信任的江华所在的地方。

而现代国家和封建王朝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有没有公正、平等的法治。封建王朝当然也有法律,但是却很难做到“法治”,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封建王朝的法律往往是用来约束“臣民”的,而封建统治层却往往并不遵守自身制定的法律。并且封建王朝的法律大多并不全面,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直到新中国建立时,相当一部分人依然没有法制观念,很多人不懂法律也不相信法律,部分地方的宗族实力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因此起草一部保护人民群众的宪法,普及法制观念,便成为了重中之重。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尘埃落定,而国民经济也已经基本恢复,宪法起草也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而这次毛主席来到杭州之后的经历,让他意识到,有些人可能不希望这一工作顺利完成,因为这样可能会妨碍他们操弄权力,因此才出现了江华被刻意封锁消息的事情。而江华得知后也表示必须严惩这种欺上瞒下的行为,同时他也承担起了照顾毛主席生活的工作。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有这么大能耐,对江华封锁了消息呢?由于缺乏详细资料和题材的敏感性,我们这里难以详细论述。但是,如果能够在历史的海洋中寻得线索,那么答案也就不难得出。大家结合一下1953年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以及高岗、饶漱石二人在1953年的经历,应该就能有所思考。

但不管某些人如何破坏,都阻挡不了历史的进程。到了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称“五四宪法”正式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近代无数人为之奋斗的自由和平等,至此终于在法律中得到了确认。

文章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0 阅读:290
呱呱看国际

呱呱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