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有的以书写功力为最,有的以章法美为最,也有的则是以字的意趣为最。意趣是汉字书写中较为高级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现在有很多人都很重视书法的童趣表现方式,经常在书法中使用意趣来实现自己的书法形式,从而获得人们的认可。意趣的实现,有时候可能会因为突出这一特点,而会让字看起来很丑,因此也会有一些人感到它是丑书。
上面这幅隶书作品是一次隶书书法大赛中的二等奖获奖作品,因为作者为了表现书法中的意趣美,这幅作品看上去字形就很丑,加上字也写得很笨拙,用笔用墨完全符合书法的基本书写要求,它的意态也表现了书法的艺术性,因此,在这次书法展中,而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从而不仅入了展,而且还获得了二等奖。
但是,对于这幅获奖作品来说,也引起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关注和热议。一些人说,这幅隶书作品写得这么丑,怎么还能获奖?这肯定是哪个评委的关系。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字竟然能获奖,那些写得漂亮美观的隶书为啥不能获奖?看来评委的导向真的是出了问题了。但是,也有人觉得,我从这幅隶书作品中看到了书法的意趣之美,作者这样写字,功底很深,融合了许多隶书,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是一幅佳作。
从这幅隶书作品中可以看出,它的取法并不复杂,只是取于《好大王碑》,也融合了“二爨”的一些笔意,凡是了解和学习过上述碑帖的人都知道,《好大王碑》的艺术风格,就是在字中夸大某些字形的书写特点,例如“口”字作为字中的一个偏旁,当时的作者就会把这个“口”字写得很大,从而为书法增添了其艺术性。而这幅作品不仅借鉴了《好大王碑》某些字的书写特点,而且还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性地对字进行了一些变化处理,从而使作品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作品中“為”、“因”、“鶴”等字,可以说就是从《好大王碑》照搬过来的,并没有多少变化。但是,“蓄”、“魚”、“雲”等字,则打破了《好大王碑》原来的方形,而变为长形,这就是一种变化,不仅如此,作者在创作中,为了兼学多样,还在个别笔画与字形中采用了”二爨“中的某些写法,如”半“字的最后一个横画在收笔时,有意无意地向右向顿笔挑去,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多样化用笔,这就是作品中最大的特点。
但是,仅仅是这样去做,并不能说明作者在隶书的学习上就具有了一定的功力,为了丰富作品的意趣性与看点,作者还在书法中较好地交待了其矛盾性,使其具有了哲理性。例如,在字形上,将字的大小变化、笔画的粗细以及字内空间的表现都交待得很清楚,同时,在这样大字作品中,墨色的变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作者为了将墨色拉开层次,一方面使用重墨与淡墨进行比较变化,另一方面还利用字内空间的疏密变化,使墨色层次也出现了对比,让作品的画面感出现诸多变化。
古人讲,”大巧若拙“才是一种最美的艺术形式。这幅作品中每个字都好像是堆积起来的,它像是积木一般,但立而不倒,稳如泰山,这或许就是书法的意趣之美吧。对于这幅隶书作品,大家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