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跟我说了一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其实也就是一个证明“你儿子是你儿子”的事,虽然事情不大,但是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当前的社会,还存在着很多极其不合理的事情。一个老奶奶年事已高,已经不能下地干活,因而没有经济来源。原先老奶奶的三个儿子讲好每人接回家照顾两个月,结果老三照顾完了该老大的时候,老大却推脱说自己在外在打工,没有回来。因而就没法照顾母亲,希望老二能够先行照顾一下,但是老二以没有到自己照顾的时间为由,拒不愿意照顾老人。老三就犯了难,最后听人说其实老大也在家,只是不愿意露面,准备悄悄的过完年再出去务工,一旦照顾老人就不能出工打工赚钱了。

老太太一怒之下,就想要起诉老大和老二,但是找到当地的法律援助律师后,律师的一席话却让他犯了难。因为当地法院规定,像这种赡养纠纷的起诉,必须有身份证,户口本和亲子关系证明。如果跟子女在一个户口本上,那就不需要证明了,但是如果已经分户,则需要提供亲子证明,这问题就来了。老太太先后到村委会四次,想要去开这个证明,但都被拒绝了,理由就是国务院和民政部都下发过文件,不准以村委会名义提供这样的证明。老太太百般无奈之下,就找到了朋友,朋友联系了村委员,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并有相应的文件证明村委会已经不再需要出具这样的文件,否则就是违规。联系派出所的时候,派出所也是同样的问题,也是不应该出具这样的证明,最后这个案件就卡在了证明上面。

朋友无奈之下,又直接跟法院的相关部门联系,并跟他们说明了情况。得到的回复是:如果户口在一个户口本上,则不需要证明;户口不在一个户口本上,就需要相应的证明,不然无法立案。朋友把相关的情况跟法院说明了一下,法院的同志也表示为难,如果没有证明,则不符合条件,也是违反规定;但是如果村委会和派出所按要求出具证明,那也是违反规定。而这样规定和规定相冲突,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一般的老百姓。面对这样自相矛盾,相互冲突的规定,老太太不仅非常生气,也对当前的社会和法律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朋友没有放弃,最后又联系了几家单位,既然不能出具相应的证明,采取折中的办法。安排了几个人现场去核实,签字确认,最后送交法院立案。

朋友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解决了老太太关于请求子女赡养立案的问题。但是问题也来了,为什么这样自相矛盾的规定在我们生活中屡禁不止呢?其实在此之前,因为要证明“你爸是你爸”的事情,已经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也受到了国务院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时至今日,仍然还出现这样的现象,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看来,之所以频繁出现这样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行为,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在我看来,国家的规定并非本身存在冲突,而是由于一些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对政策理解不一致、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导致了类似“证明你爸是你爸”“你妈是你妈”和“你儿子是你儿子”的问题出现。

一是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可以说,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各自的政策时,多数是基于自身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需求,因而在执行过程中会就出现与其他部门“打架”甚至重复的现象。这就导致很多工作在实际执行中出现职责交叉或空白的情况。例如,证明亲属关系的问题,公安机关、公证处、居委会等都有各自的职责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是政策更新与衔接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事关老百姓利益的政策会不断更新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间,由于其中的一些部门可能未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政策要求,或者在新旧政策衔接过程中出现漏洞,就会导致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公安部曾明确公安机关不再出具亲属关系证明,但一些法院、银行和公证处可能仍然要求当事人提供此类证明,因为只有提供这些证明,他们的手续才能够更加完备。

三地方规定与中央政策差异: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比较常见,很多政策国家只是指导一个大方向,而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大多都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一旦没有充分考虑到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性,就可能导致政策冲突。比如在本文提到的这个案件之中,法院要求当事人出具亲属证明,但是村委会和派出所根据规定,都不愿意出具这样的证明,就导致了当事人来回跑也办不成事。

从本质上来讲,这些相关的证明都是各级机关需要的东西,如果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来看,这现现象的出现,其实就是单位之间协调不畅,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一些行政机关和相关单位确实需要这样的证明,那大可自行派员进行调查,而不是让当事人来回跑。对于这种事情来说,一般而言应该是机关对机关,部门对部门相对好办一些。老百姓在生活中只是一个弱势群体,任何一级部门都可以为难他们,比如说村委会,更不用说更加强势的派出所单位了。所以我建议今后凡是需要出具这样的证明,应该由提出这样要求的机关,由他们自行派人了解核实,否则让当事人来回折腾,这就是变相的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某些人在欠银行的贷款之后,自己无力负担的时候,难道会让当事人提供其家人的相关信息么?肯定不会。他们往往都是自行想办法调查,目的就是不会让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其实这都是一样的道理,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