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十五里面都是年,但是就在这个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各地学校却纷纷开学了,一场教育“内卷”的大战又拉开了帷幕。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本身应该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但是在当今时代,教育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如今却长满了“内卷”的杂草。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好成绩”,私自提前开学,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仿佛把孩子的时间都榨干了还不够,还要继续“压榨”。这不仅违反了国家规定,更是在无形中给学生和家庭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每次送孩子去上学,明明离上课时间还很早,但是孩子却非常着急,一离开就慌张的向教室里跑。其实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种好现象。

先来看看学校提前开学的“荒诞剧”。孩子们本该在寒假里享受难得的休息时光,与家人团聚,感受节日的温暖,可一些学校却早早地把他们拉回了教室。这就好比孩子们还没来得及把新年的鞭炮放完,就被赶回了学校,这哪里是教育,分明是“圈养”。学校美其名曰是为了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可这背后隐藏的,是对升学率的盲目追求,是对教育功利化的极致演绎。当然,这并不是老师的原因,也不单纯是学校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都集中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在这种不良思维和社会风气的引导下,我们的孩子都变得麻木了,他们哪里还是朝气蓬勃的学生?分明是一种工具,家长承载希望的工具,老师用来评职称的工具,校领导用来升职加薪的工具,当地教育部门用来炫耀功绩的工具。

再看看教育内卷的“怪圈”。如今的教育,仿佛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家长推上了“起跑线”,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接踵而至。家长们的焦虑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鸡娃”成了常态。我们很多家长把所有的压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肩上,却忘记了自己其实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只有一个优秀的父母,一个优秀的家庭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舞台。大家试想一下,有哪一个精英阶层会如此的逼迫自己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已经提前给自己的孩子铺好了路,开好了门,这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而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则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不要奢求大家有一样的起跑线,这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不公平的。而我们的孩子在重压之下被迫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却忘记了学习本该是快乐的探索。教育内卷不仅体现在学校内部的“成绩竞赛”上,还延伸到了校外培训的“战场”。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可这真的有用吗?孩子们在高强度的学习下,早已疲惫不堪,学习兴趣被一点点磨灭,创造力也被压抑得无处施展。等到全社会大家都开始花重金搞一些校外培训的时候,其实所有的孩子起点仍然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家庭一辈子的血汗钱却被一些与教育相关的资本榨了个干干净净。

教育内卷的根源,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集中在少数学校,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进入这些“好学校”,不惜一切代价。这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问题,更不是家长的问题。正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所以才会导致如此恶劣的竞争,这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应该由上层来解决。而应试教育制度更是推波助澜,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社会对“成功”的单一评价标准,也让家长们陷入了“学历焦虑”。仿佛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孩子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这种观念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了家长和孩子的心头,让他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无休止的“教育军备竞赛”。

面对教育内卷乱象,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取消中考、缩短学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些改革措施或许能为教育减负带来一线曙光,但是也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在中国,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最大的希望,当然不止这一条路,问题是也只有这一条咱相对更加公平一些,相对更加容易一些。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其他能够改变命运的方式,并且比通过高考要更容易,那所有的家庭还会如此内卷么?很显然不会的。而教育资源均等化同样重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而不是让少数学校独占资源。再者,我们也必须改变评价模式,不再单纯以分数论英雄,而是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破教育内卷的“怪圈”,让教育回归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不是制造“考试机器”的工厂。我们不能让教育内卷毁了孩子的未来。提前开学、延长学习时间,这些看似“积极”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孩子休息权的侵犯,是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尽管如此,但是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谁也无力改变。我们只有被动的等待上面的政策和规定,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反思,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别让教育“内卷”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而应成为他们通往未来的坚实阶梯。毕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前行的希望,为他们创造一些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其实说白了就是在给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在我看来,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不能认为把孩子送上大学之后,教育的使命就完成了。我们要看到,教育是始终贯穿一生的事业,如果单纯让孩子们为生存而学习,为了生活而学习,那就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正价值。因而,只有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培养人,教育人的本质,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拼尽全力,而忽略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提前开学、教育内卷,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教育功利化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让教育回归初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探索中学习,才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