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块无主之地,面积远比中国大,日本早已开始“圈地”

南斋孤风中 2024-09-16 18:06:57

地球上大多数地方都有了主人,但在最南边的南极洲,却还是一大片无主之地。

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紧缺。

这片处女地,正逐渐成为各国觊觎的对象。

南极洲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

早在多年前,一些国家就已经开始在此布局。

比如日本,早已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

南极,一个巨大的宝藏

南极洲面积达1424.5万平方公里,比我国还要大上不少。

它不仅是一片陆地,还包括周围的冰架和岛屿。

这片大陆98%的土地,都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着。

平均厚度达1880米,最厚的地方甚至有4000米,相当于把一座高山倒过来埋在地下。

由于是地球最南端,太阳光照射很弱,加上每年有长达半年的极夜。

使得这里,成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年平均气温,能低到零下25度。

在内陆更冷的地方,温度甚至可以降到零下50度。

除了寒冷,这里还常常刮着强烈的风,降水却很少。

早在19世纪,当探险家们第一次踏上这片冰原时。

他们可能想不到,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下,竟隐藏着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探测手段的改进,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南极的秘密。

南极洲,储存了地球上90%的冰和70%的淡水。

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藏着220多种矿物,这里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就像地球上其他地方一样。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这里还有许多稀有金属。

比如铂、锰、镍和钴。

这些金属在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有些甚至被称为“工业味精”。

在东南极大陆,有一个地方被人们称为“南极铁山”。

那里的铁矿储量十分惊人,据说可以供全世界开采200年。

谁能想到,在这片冰天雪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铁!

虽然南极的陆地上植物不多,只有850多种,大多是苔藓和地衣这样的小植物。

但是,南极周围的海洋里却很热闹。

那里盛产一种叫磷虾的小生物,每年可以打捞10.5亿吨。

这些小虾不仅自己可以吃,还是企鹅、海豹和鲸鱼的美食。

说到企鹅,它们可是南极的“明星”。

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企鹅、海豹和海狮成了主角,它们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在冰雪中生存繁衍。

每年,都有许多科学家来这里研究这些独特的动物。

除了矿产和生物,南极还藏着一种更珍贵的资源——淡水。

南极的冰盖里,储存着地球上72%的淡水。

在全球很多地方都在为缺水发愁的时候,南极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库,默默地为地球储存着宝贵的淡水资源。

南极不仅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更是一本记录地球历史的“大书”。

科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各种远古时期的化石。

有花粉的,有动物的,还有植物的。

这些化石就像时光胶囊,里面藏着地球悠久历史的秘密。

通过研究这些化石。

科学家们希望能了解地球是如何变化的,生命又是如何发展的。

这就像是在解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一块都可能带来重大发现。

日本的“圈地”行动

1821年1月,一个重要的时刻到来了。

俄国船长别林斯高晋,带着“和平”号和“东方”号两艘船。

在茫茫的南极海域中发现了一个大岛,他们给它起名叫亚历山大岛。

这个发现,让人们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南极大陆的一角。

有趣的是,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和英国也宣称他们发现了南极大陆。

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家们争相前往南极,他们中有些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直到1954年2月13日,人类在南极有了第一个“家”。

那天,澳大利亚人在南极大陆的麦克罗伯特森地上,建立了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取名叫莫森站。

上世纪初,各国对南极越来越感兴趣。

1959年,为了避免争端,12个国家签了个《南极条约》,说好南极是大家一起和平使用、搞科研的地方。

这个约定,让南极暂时太平了下来。

南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科研意义。

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这让一些国家很感兴趣。

比如日本,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南极,并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

但是,国际社会为了保护南极,签订了协议,禁止在南极进行资源开采。

这个禁令,至少要持续到2048年。

这个协议就像是给南极上了一把大锁,暂时保护它不被过度开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把锁还能坚持多久呢?

早在1958年,日本就对南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一年,日本派出了探险队,前往南极圈进行探索。

他们甚至声称在一片土地上,插了自己的小旗子,说“这是我的”。

但是,国际社会并没有承认日本的这种做法。

虽然日本的这次“圈地”行动,没有成功。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南极的兴趣。

相反,日本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各种探测和研究。

他们派出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建立了科研站,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这些研究涉及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地质构造等多个领域。

日本对南极的关注,可能不仅仅出于科研目的。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岛国,日本可能对南极这片广袤的土地有着特殜的渴望。

南极的面积比日本大得多,里面蕴藏的资源也十分丰富。

对于日本来说,南极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肥肉“,让他们垂涎三尺。

中国的脚步

眼看日本野心勃勃,中国决不能落后。

1984年,那一年,中国在西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这座站,是中国在南极插下的第一面旗帜,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南极科学研究的行列。

“中国梦”成为了现实。

然而,南极是个大地方,光在一个地方研究是不够的。

就像一个大房子,你不能只看一个角落就说了解了整个房子。

所以,中国决定继续向前迈进。

1989年2月26日。

中国在南极建立了第二个科学考察站,取名叫中山站。

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

中山站的建立,让中国的科学家们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2005年,中国的南极探索又迎来了一个重大突破。

那一年,科学家李院生带领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完成了一次非常了不起的探险。

他们走了1200公里,终于到达了一个被称为“冰穹A”的地方。

这个地方被认为是:“人类不可到达的南极冰盖最高点”。

李院生和他的团队不仅到达了那里,还创下了人类极地科考的新纪录。

这就像是登上了南极的“珠穆朗玛峰”,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中国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2009年,中国在南极建立了第三个科考站——昆仑站。

2014年,又建立了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

每一个新的科考站,都让中国在南极的研究范围更广,研究能力更强。

还有一个秦岭站。

截至目前,中国一共5个科考站。

日本有有两个主要科考站,还有一个无人值守观测点飞鸟站。

俄罗斯有8个科考站,是南极洲建立科考站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在关注南极。

到2020年,已经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

虽然南极有这么多宝藏,但是开发它们并不容易。

严寒的天气、厚厚的冰层,还有国际上的保护协议。

都让南极的资源开发,变得十分困难。

更重要的是,很多科学家担心,如果大规模开发南极,可能会破坏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影响全球气候。

所以,直到现在,南极仍然保持着它的纯净。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自然博物馆。

保存着地球的过去,也关系着地球的未来。

0 阅读:212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