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客不请三,门不纳四。”
一桌饭,吃的是情分,品的却是人性。
请客吃饭,本是人间烟火里最温暖的事。可偏偏有人,像饭桌上的刺,扎得人坐立难安;像汤锅里的腥,搅得人兴致全无。人到中年才懂:饭局不是人情场,而是照妖镜。这三种人,再亲也别请上桌。
不请口无遮拦,嘴风不严的人《醒世恒言》中讲:“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生活中,有一种人自以为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殊不知祸从口出,和这样的人一起吃饭,他们很可能会在酒精的作用下,胡言乱语。把你和其他人的隐私当作谈资,添油加醋地四处宣扬,给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在酒桌上口出狂言,大放厥词,得罪人而不自知,让你也跟着一起被埋怨。《资治通鉴》里记载过一桩“酒桌误国”的往事。战国时,齐国大夫田文宴请门客。席间,一位新来的食客喝得兴起,竟当众说起孟尝君与王妃的私交秘闻。邻桌的谋士听得心惊肉跳,这等宫闱秘事若传出去,轻则遭君王猜忌,重则招灭门之祸。果然不出三日,齐湣王便以“私通后宫”为由,罢黜了孟尝君的相位。那位口无遮拦的食客早已逃之夭夭,留下满堂门客作鸟兽散。孔子有云:“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在人前,慎言他人之事,彰显个人修养;在人后,保守他人隐私,体现基本品格。一个人的内涵与德行,往往体现在其一言一行之中。那些心怀他人,言语间设有分寸之人,无论身处何地,皆能收获旁人的钦佩与敬重。口无遮拦,嘴风不严的人,往往缺乏敬畏之心,容易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和祸端。请客吃饭,千万别请这样的人,以免引火烧身,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
老张是个热情好客的人,有一次他邀请了几个朋友到家里吃饭。其中有个朋友李哥,平时就比较挑剔。刚一进门,李哥就开始对老张的装修风格评头论足,说这个颜色搭配不好,那个家具款式过时。吃饭的时候,又对老张做的菜说这咸了那淡了,弄的老张是一肚子火。其实,老张为了这次聚会,特意去学了好几道新菜,本想让大家开心一下,没想到却遭到了李哥的数落。老话说:“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喜好,没有谁能够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面对他人的付出,理应心怀感激,给予尊重和认可。但生活中,总有些人你请他吃饭,他不仅不领情,反而挑三拣四,对菜品、环境各种挑剔。这类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付出。在他们的眼中,似乎一切都不合心意,总是希望对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与他们相处,自己费心费力,最后反而吃力不讨好,落下一身埋怨。请客吃饭,本是为了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如果请来的客人对主人的安排各种不满,那么这场聚会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千万别请那些爱挑剔,爱指点的人,你的好心和热情,换来的只会是他们的冷言冷语和无情践踏。
人们常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相互的往来和付出才能维系和巩固。而那些有来无往、占尽便宜的人,就像单行道一样,只会让关系逐渐走向尽头。邻居王叔是个热心肠,平日里和邻居们的关系都不错。每当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他都会邀请邻居们到家里来吃饭。邻居们也都十分客气,每次去他家吃饭,都会带上一些礼物。可唯独一楼的老李,每次去王叔家吃饭,都是两手空空,吃完抹抹嘴就走。王叔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想着大家都是邻居,也没太当回事。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王叔彻底寒了心。有一次,王叔生病住院,邻居们都去医院看望他,还给他带了许多营养品。唯独老李,不仅没去医院看他,连一句问候的话都没有。他没想到,自己对老李掏心掏肺,换来的却是他的冷漠无情。从那以后,王叔再也没请过老李吃饭,也渐渐和他疏远了。俗话说:“吃人三餐,还人一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讲究的就是一个有来有往。别人请你吃饭,你回请一次,这是人情往来,也是基本的礼貌。如果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那么再深厚的情谊,也会慢慢消磨殆尽。真正厚道的人,懂得知恩图报,做事坦坦荡荡。无论是饭局还是生活,都要做到问心无愧,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俗语说:“酒肉朋友易找,知心之人难寻。”一桌好饭,要请看得懂眼色的人;一壶好酒,要敬摆得正位置的人。人生在世,得闲时邀上三五好友吃饭聊天,本是一件惬意的事。但饭要和投缘的人吃,生活要和懂你的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