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存在于人体内的至精至微的生命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运行不息,维系人体的生命进程。人生所赖,唯气而已。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气的运动停息,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有形和无形是气的不同状态,无形之气凝聚而成有质之形,形消质散又复归于无形之气。以气为本原,自然界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

谢老师说:“气,最基本的特性就是物质性。充满宇宙间的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一边将谢老师的话语记录在笔记本上,一边思考着这一深奥的道理。
“天地山川、人禽草木、日月水火都是由物质的气构成。” 谢老师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在为气的物质性进行庄严的宣示。
小王感受到了谢老师话语中的深刻内涵,他沉浸其中,体会着气作为物质的重要性。
“宇宙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是由物质性的元气所构成。” 谢老师引用了王充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气作为物质的本质。
小王不禁为这一哲学观点的深刻而感叹,他心中充满了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和敬畏。
“中医学将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皆包含在气的范畴。” 谢老师的话语如同启迪之光,为小王揭示了中医学对气物质性的理解。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 谢老师引用了《公羊传解诂》的话语,强调了元气为天地万物的本源。
小王聆听着谢老师的解释,他的思维逐渐深入到气一元论的精髓中,领悟着宇宙万物的共同根源。
“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谢老师再次引用了《庄子》中的论述,强调了气的运动与万物生命的生成之间的紧密联系。
小王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开始意识到了气的重要性对于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推动作用。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谢老师的话语仿佛是一场智慧的启示,让小王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与宇宙的密切关系。
“气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谢老师的话语如同智慧之泉,为小王揭示了气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小王:“谢老师,您的解释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好好记录下来的。我一直听说元气和宗气,两者的区别,我仍感到迷茫。能否请您为我详细解释一下呢?”
元气谢老师微笑点头,示意小王坐下。他开始用深沉而铿锵的声音解答小王的问题:“元气,指以先天精气为基础,赖后天精气充养,而根源于肾的气。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他继续解释:“元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命门者是元气之所系。元气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之气的培育。因此,元气的充盛与否与先天之精、脾胃运化功能、饮食营养及后天之精的充盛都有关系。若因先天之精不足而导致元气虚弱,也可通过后天的培育补充,使元气充实。”
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的起始,是主宰着生命和健康的基本物质,是五脏六腑的精气的根源,是人体精气神的载体。元气源于先天,与人体的肾精是同个根源,隐藏于肾精之中,元气维持着人体各脏腑的基本功 能,使人体充满活力。 所以历代医家养生都非常注意照顾元气,比如气收丹田、艾灸关元穴等等,都是欲使元气收敛潜 藏养生的意思,以培本固元、补阳养阴。
小王聚精会神地记录下谢老师的每一句话,神情专注而虔诚。谢老师深知学生的努力,心中对小王的敬意倍增。

“元气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谢老师的手势生动,仿佛在画出元气在人体中的流动轨迹。他解释道:“元气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小王不禁感慨:“原来元气如此广泛而深入人体各处,真是身体之本啊。”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正是如此。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二是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他继续详细解释:“元气充沛,机体生长发育正常,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旺盛,体魄强健而少病。反之,若元气虚衰,则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等临床表现。”
小王握紧笔,用力记录下这些宝贵的医学知识。他想着,这些深奥的道理如果能在实践中应用,将会对患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元气含有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脏腑阴阳之本。元气既能发挥推动、兴奋、温煦等属于元阳的功能,又能发挥宁静、抑制、凉润等属于元阴的功能。”谢老师继续解释:“元阴与元阳协调平衡,元气则能发挥其推动和调节功能。”
小王感慨万分,他深深地明白,中医之道,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一门深刻的哲学。他又问:“谢老师,请问宗气又是怎么样的呢?”
宗气“宗气,即由呼吸清气与水谷精气所化生而聚于胸中之气。它的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两者结合生成宗气。” 谢老师语重心长地解释着。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听得津津有味,对于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充满了敬畏。
“宗气积聚于胸中,分布途径有三,一是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二是贯注心脉,推动血行;三是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注入腹股沟部位足阳明胃经的气街,再下行于足。” 谢老师继续详细解释宗气的分布。



小王努力地将这些知识点融入自己的思维体系,他感叹中医学问的博大精深,对于身体气机的调理居然有如此深刻的理论。
“谢老师,宗气具体有哪些生理功能呢?” 小王追问。
“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它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与语言、声音、肢体运动等都有关。其次,它贯注于心脉,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影响脉搏的力量和节律。最后,作为后天之气,它对先天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形成一身之气。” 谢老师一一道来。
宗气,是聚积在人体胸中的一种重要气体,也被称为大气。其主要来源包括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形成。宗气在形成后,聚集在胸中的气海之处,并通过心肺的脉络贯注全身。其主要生理功能体现在推动肺的呼吸上,同时影响着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以及嗅觉的灵敏度等方面。
小王:“宗气的行呼吸是如何理解呢?”
谢老师:“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它与我们的语言、发声都有关系。当宗气充盛时,呼吸徐缓均匀,声音洪亮。相反,宗气不足则会导致呼吸短促微弱,声音低微。”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解释,心中对宗气的呼吸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小王:“行气血是指宗气贯注于心脉,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是吗?”

谢老师:“宗气贯注于心脉,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 凡血液的运行、心搏的力量与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脉搏和缓有力,节律一致。反之,则脉来躁急,节律不规则,或微弱无力。中医的‘虚里’发于左乳下,相当于心尖搏动处,主候宗气盛衰。若‘虚里’搏动正常,是宗气充盛之象;若其搏动躁急,应衣而动,是宗气大虚;若其搏动消失,是宗气亡绝。由于宗气贯心脉行气血,所以宗气不足常可导致血行瘀滞、凝而留止的病机变化。此外,临床也从脉象测知宗气盛衰,由于操作方便而较为多用。”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心中感叹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谢老师:“最后,我们再来讨论宗气作为后天之气的资先天的作用。”
谢老师:“宗气作为后天之气,对先天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 元气自下而上运行,以三焦为通道,散布于胸中,以助后天之宗气;宗气则自上而下分布,蓄积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先天与后天之气相合,形成一身之气。因此,气之不足,在先天主要责之肾,在后天主要责之脾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