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汉朝史:第五十八篇·
在公元前176年,年轻的贾谊被派往长沙担任王太傅,离长安可谓千里迢迢。这一路上,他不仅是跋山涉水,还在湘江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吊屈原赋》。表面上是为屈原悲伤,实际上他是在暗自感慨自己的仕途坎坷,简直就是“屈原附体”!

贾谊
当时贾谊才24岁,但人生经历却像过山车一样惊险刺激。他出生在洛阳,17岁就因文采斐然而名声在外,甚至被当地的郡守吴公重用。凭着他的聪明才智,河南郡的治安和财政都搞得风生水起,贾谊的名气也随之水涨船高。

贾谊,为何得不到汉文帝重用?
而在这时,汉文帝刘恒也正值二十出头,听说过贾谊的事迹,心里默默记下。三年后,刘恒登基做了皇帝,正需要人才,便想起了这个年轻的才子。
贾谊第一次入京时,才21岁,被任命为博士。面对皇帝的提问,他总能一针见血,汉文帝对他青睐有加,短短一年就升他为太中大夫。此时的贾谊,简直是风光无限,但风头太劲,必然招来嫉妒。

李商隐写到诗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有治世之才,自然想要施展拳脚,但改革总是伴随着阻力。公元前178年,他给汉文帝上了一篇《论积贮疏》,提倡重农抑商,结果“动了很多人的奶酪”。那些富商和诸侯王可不乐意了,毕竟他们可都是靠剥削农民发家致富的。
接下来,贾谊又提出了“割地定制”的主张,想要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这一招可谓是“火上浇油”,让那些老资格的大臣们更加忌惮。周勃、灌婴等人本是开国功臣,看到贾谊的风头越来越劲,心里自然不爽。
而且还有一个人也对贾谊虎视眈眈,那就是汉文帝的男宠邓通。这个人除了讨好皇帝,简直一无是处,贾谊对此常常暗讽,常常被邓通在皇帝面前抹黑。
就这样,贾谊在内外夹击之下,逐渐被汉文帝疏远。公元前176年,他被派去长沙当太傅,表面上是外派,实际上是被贬。可在湘地的贾谊并没有沉沦,反而静待时机。
不久后,贾谊的仇家周勃因骄横被贬,灌婴也因病去世,文帝提拔了张苍接任丞相之位,张苍是贾谊的老师。张苍常在文帝面前念叨贾谊,前173年,文帝将贾谊从长沙召回长安宫廷。两人在于未央宫祭神宣室会面,文帝向贾谊大问鬼神之事,两人促膝长谈直到深夜。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不过,贾谊的才华虽被皇帝重视,权臣们的反对使他无法施展。后来,景帝在公元前154年还是起用贾谊削藩政策,而汉武帝时期的货币统一,亦是贾谊思想的延续。
贾谊的一生,才华横溢却屡遭打压,是一个才子悲歌,也是历史的悲剧,权力游戏的缩影。想想,24岁就被贬的贾谊,简直让人唏嘘不已,唐代李商隐曾在诗中写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写贾谊和文帝彻夜长谈的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