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贾诩。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曾为曹魏的开国功臣。他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他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后来,贾诩成为张绣的谋士,并在官渡之战前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平定河北后,贾诩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并在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被拜为太尉。

贾诩曹操五谋臣之一
贾诩以其深谋远虑著称,曾在多个关键时刻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曹魏奠定了基业。他的智慧和策略在三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就是这样一个人被人认为是天下第一毒士,他到底用过什么计。
别看他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其实他的故事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个“保命大师”!

贾诩申时度势
首先,贾诩之所以被冠上“毒士”的称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董卓被杀后,他给李傕.郭汜出了主意,带着董卓的旧部杀回长安,彻底捣毁了东汉的中央政权;另一个是在宛城之战中,他让张绣突然造反,杀了典韦和曹昂等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狠?
但实际上,贾诩的真实情况可没有那么简单。历史上他出过的计策大多是正面谋略,只有少数几次才算得上“毒计”。而且,这些“毒计”基本上都是为了自保,完全不是他天生毒辣的表现。那些后代人说的什么“拿人当军粮”、“散播瘟疫”之类的事,贾诩可从来没做过,他本人实际很反对这种事情。

贾诩一生用过那些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贾诩的风评并不算差。甚至在唐朝《唐会要》中把他评选进了“魏晋八君子”第一人,成为德才兼备的官员,想想看,能被唐朝人这么捧,贾诩的魅力可见一斑。
贾诩的老家在甘肃武威,从小风评就不错,甚至有人说他将来能和张良、陈平这些谋士齐名并肩。不过,年轻的贾诩也干过一件被后世诟病的事:有一次他和一群人回家,路上遇到了叛乱的氐人把他们全抓住。为了保命,他谎称自己是东汉名将段颎的外孙,说会有人拿钱救他,成功逃过一劫,但同行的人却全被杀了。哎,这种时候,谁能保证自己说的话是真的,能活下去就不错了。这件事被后世人认为毒辣。
后来,贾诩开始在凉州打工,跟着董卓混。董卓败亡后,贾诩和其他旧部准备投降,这时灭掉董卓的王允,却想把他们全部坑杀。这其中包括贾诩,为了自保,贾诩建议李傕和郭汜直接杀进长安,结果王允被杀,赶走了吕布导致东汉政权彻底崩溃。虽然贾诩的这个计策对东汉的灭亡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客观上说他也是为了自保啊。
在长安期间,贾诩并不以功劳自居,甚至在李傕、郭汜打赏时,还尽量拒绝。可惜好景不长,李傕和郭汜开始倒行逆施,贾诩以母亲病逝为一度借口辞官。接下来,李傕和郭汜不和造成局势混乱,这时张济带兵进入长安调停,贾诩也帮他缓和紧张关系,贾诩的努力没能挽回局面。就投奔了张济,但张济没多久玩亡了。最后,他只能给张济的侄子张绣打工。
后来贾诩建议张绣投靠曹操,但曹操却强纳张绣的婶娘,这让张绣的部下心生恐惧。怕曹操杀害他们。为了自保,贾诩又给张绣出主意,结果导致了宛城之战的突发,杀了典韦和曹昂。可战后,贾诩依然劝张绣投靠曹操,最终他成功在曹操麾下立足。
接下来,在官渡之战中贾诩主张速战,曹操却要偷袭,最后在贾诩的劝说下采取速战,结果大获全胜。而在赤壁之战前,他却不支持曹操出征,认为可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结果曹操惨败而归。
后来在曹操的家族政治斗争中,始终已自保的方式为曹操打工,生怕曹操起疑心。
总之,贾诩的几次“毒计”,其实都是为了自保而已。历史上的贾诩并没有出过什么“伤天理”的计策,反而在紧要关头多次劝阻曹操,想尽办法保全自己。
最终,曹丕上位后,曾官至太尉,贾诩得以善终。
所以,贾诩这位“三国第一毒士”,其实是个有着复杂内心和生存智慧的角色。想想看,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能活下来真是不容易啊!你们觉得贾诩是毒士还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