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未定国,郑成功没成功,南明两大水陆统帅,最后为何失败

听荷看历史 2025-03-21 15:18:44

公元1662年六月,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云南昆明被吴三桂所杀,存在了十八年的南明政权宣告灭亡。

永历皇帝被杀时,南明的陆军统帅李定国身在缅甸,水师统帅郑成功身在台湾。

得知永历帝被杀的消息后,李定国和郑成功也在当年相继去世。

李定国曾经在广西和湖南两蹶名王,威震西南;郑成功也曾三伐长江,威震东南。但他们为何眼睁睁看着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擒杀呢?

站在父亲肩膀上的少年

公元1621年,李定国出生在陕西榆林。十岁那年,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之后被张献忠收为义子。

公元1624年,郑成功出生在日本长崎的平户岛,父亲是福建东南沿海的亦盗亦商的郑芝龙。

所以,李定国和郑成功在幼年时代,都有一个颇具实力的父亲。

公元1630年,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接受了明朝的招安,带着强大的兵力和财富,强势入驻福建。而李定国的义父张献忠在面对大明王朝的招降时,选择继续与大明王朝展开斗争。

因为老爹们的不同选择,所以两个儿子的少年经历也不同。

郑成功的少年时代,学习的儒家的四书五经,并且在14岁考中秀才;李定国的少年时代,跟着义父张献忠一路攻城掠地。在16岁的年纪,李定国就可以独自指挥两万人马作战。

二人命运的改变,发生在公元1644年。

这一年,先是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大明王朝的都城,大明皇帝朱由检自尽。紧接着,东北的满清八旗在吴三桂的带领下直扑关内,然后又攻占南京。

大明江山,在这一年身处倒悬之中。

就在这时,李定国的义父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建立大西政权,封李定国为安西将军。而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则是拥立明朝宗室朱聿鍵为帝,建立隆武政权。

张献忠在称帝之后,放弃了与明朝的旧怨,尽起蜀中之兵,和李自成一起攻打满清。而郑芝龙则是拥立隆武政权后,想将其卖一个好价钱给满清。

公元1646年,张献忠在攻打清军时,被清军一箭射死。而郑芝龙则是在清军南下福建时,出卖了隆武政权,投降了清军,最后却被清军带回北京软禁。

这一年,李定国25岁,郑成功21岁。他们双双继承了父辈的势力。

进军云贵与驰骋东南

张献忠阵亡后,身后留下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奇能四个义子,以及二十万大西军。

郑芝龙投降后,背后留下的是郑成功,郑鸿逵等等一系列家族成员和旧部,以及东南沿海的海上帝国。

此时的华夏大地,以满清实力最强,其次是大西军,再其次是广西的南明永历政权,最后是郑氏家族在福建沿海的水师。而李自成的势力,已经被满清消灭。

郑芝龙降清之后,福建沿海的郑氏家族,郑成功一个人说了算。但是,张献忠战死之后,二十万大西军李定国一个人说了不算。

于是,郑成功在郑芝龙降清之后,马上带人郑氏族人和旧部,攻占了厦门和金门两岛,并以此为基地,开始了抗清斗争。

而李定国那边,则是四位将军共同商议,转战贵州。

但是到贵州之后,李定国和孙可望在关于大西军何去何从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李定国主张归降南明永历政权,一起合力抗击清军,孙可望则想自立为王。

最后在四大将军的共同商讨下,李定国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大西军确立了联明抗清的方针。但作为妥协条件,大西军以孙可望为首。

当时,在南明统治下的云南,爆发了沙定洲土司叛乱,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向大西军求救。而大西军当时也确实需要一块根据地,于是便受沐天波之邀,开赴云南平叛。

大西军进入云南之后,李定国历时两年,最终在公元1648年年底,平定了云南沙定洲叛乱。

云南刚刚平定,孙可望又想在云南自立为王,但是却遭到李定国和刘文秀的一致反对。

最后大西军内部开会决定,李定国留守云南,孙可望坐镇贵州,刘文秀攻打川南,三人共同经营云贵川地区,助明抗清。

就在李定国三人经营云贵川地区之时,清军却攻破湖南,而后大举进攻广西桂林的永历政权。永历皇帝在情急之下逃往南宁。

公元1251年年底,清军又攻陷南宁,这时在贵州的孙可望派前往广西,将永历皇帝接到贵州安龙。自此,大西军正式和南明永历朝廷结为一体。

李定国两蹶名王

清廷眼见永历皇帝逃往贵州,公元1652年春,命定南王孔友德从广西桂林出兵,北上攻打贵州;而后又命吴三桂从四川南下,意图合围逃往贵州的南明永历政权。

面对清军的两路合围,李定国建议孙可望趁清军不备,出兵湖广和四川,从两翼粉碎清军的围剿。

而后,李定国出兵攻打湖南;刘文秀引军阻击四川南下之敌

公元1652年三月,李定国引兵八万进入湖南境内,一路攻克湖南芷江、靖县、武岗、邵阳等地,一时西南震动,湖南各地相继告急。

当时,离湖南最近的清军,是驻守在广西桂林的孔友德部。在湖南守将的求救下,孔友德从桂林分出一部分兵马前往湖南救援。

然而,当孔友德在桂林分兵之后,李定国突然调转马头,在公元1652年六月占领祁阳,而后兵分三路,攻打广西全州、严关、桂林三地。

六月中旬,李定国大军攻破全州,打开了进入广西的门户,而后三军汇合,又攻破了桂林的北部门户严关。

这一下,坐镇桂林的清廷定南王孔友德慌了。

而后,孔友德亲率大军前往严关和李定国决战,企图从李定国手中夺回严关。

但就在这时,李定国却突然放出象兵部队,将孔友德的人马冲的人仰马翻,之后李定国亲率大军掩杀过去,孔友德部大败,其本人只身逃往桂林。

然而,李定国却没准备放过他,一路乘胜追击,最后将孔友德包围在桂林城内。

在走投无路之下,孔友德自焚而死。这个投降清军二十多年的满清定南王,就此在李定国手中终结。

孔友德死后,李定国趁势攻下整个广西。

广西平定之后,李定国又命一路人马去攻打广东,而他本人则是亲率主力北上湖南,继续攻打湖南未下诸县。

两个月之后,李定国攻占湖南全境,而后又分兵围攻江西吉安。

清廷见李定国攻势越来越猛,便任命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领15万大军向湖南长沙扑来。

李定国见尼堪来势汹汹,便主动让出长沙,退往衡州,其目的是引诱清军过湘江,而他本人则是在衡州设伏。

亲王尼堪不知李定国之计,亲率大军渡过湘江,追击李定国。当尼堪追到衡州时,李定国与其交战,而后佯装败退。尼堪再次中计,追击李定国。就在这时,李定国大军伏兵尽出,将尼堪团团围住。李定国亲自手持大刀,一刀将尼堪劈成两半。

战功赫赫的满清八旗亲王,就此命丧李定国之手。

大西军同室操戈

公元1652年,李定国两蹶名王,收复大明三千里土地。这是整个南明抗清历史上,取得的最大战果。

但是,与李定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郑成功从公元1646年到公元1652年的这六年间,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郑成功的水师一直在东南沿海攻打福建的泉州,漳州;广东的潮州,揭阳等地,却无一例外都没有成功。但是,即便遭遇了六年的失败,郑成功也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选择与清军抗争到底。身在贵州的永历皇帝为鼓励其不屈之心,在这一年加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无功获封延平郡王,而对于立下大功的李定国,永历皇帝打算立他为西宁王。但是却遭到孙可望的阻挠。

眼见李定国立下如此大功,孙可望妒心四起,之后竟然亲自带兵去攻打湖南的李定国。

李定国见状,不忍同室操戈,便引军从湖南退往广西。没想到孙可望不依不饶,又带兵从湖南追到广西。

这时,在湘江东岸的清军抓住机会,趁势从背后攻打孙可望。孙可望大败而逃,龟缩贵州。而清军则又顺势攻克了湖南,广西两地,让李定国一年的北伐成果付诸东流。

不得已之下,李定国只能带兵前往广东。

李定国与郑成功联手未成

公元1653年三月,李定国带兵围攻广东肇庆,但是围攻一个多月不下,李定国又转战柳州。

这时的李定国有意攻取两广地区,好与东南沿海的郑成功连城一片,以便更好的反攻清军。于是,李定国便派人送信给郑成功,相约共同攻打广东。

然而,此时的郑成功却正在和清廷谈判。

公元1653年五月,清廷表示,只要郑成功投降,便可以封郑成功为海澄公,并拿出福建泉州之地给郑成功驻军。

这场谈判从当年五月份一直谈到十一月份。所以,对于李定国的邀约,郑成功只是口头上答复,实际上并没有出兵的行动。

最后,郑成功没有答应清廷的条件,也没有响应李定国之约,而是率领百艘战船,和浙江沿海的张煌言一起北伐长江,一直打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但是后来因为后援不继,无奈退回厦门。

就在郑成功与张煌言一起北伐长江之时,李定国再次从广西出发,先后攻下广东西部的廉州和雷州两地,兵锋直指广东首府广州。

但是,李定国也知道,凭他一己之力无法拿下整个广东之地,便再次遣人去厦门联系郑成功,相约一起拿下广东之地,而后再将广西,广东,福建之地连成一片,最后同心协力,攻占长江以南。

公元1654年六月,李定国开始攻打广州的门户新会,在新会驻守的是老牌汉奸尚可喜和耿继茂。李定国攻城一度受挫。七月份,李定国再次致书郑成功,让其尽快发兵从海上攻打新会后方。并且告诉郑成功,一定要在十月份之前到达。

但就在此时,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却突然派人前来招降郑成功,让其尽快投降清军,并承诺将福建泉州,漳州,兴化,以及广东潮州给郑成功驻军。

然而,即便是父亲亲自劝降,郑成功也不为所动,依旧是拒绝了清廷的招降。

但是一来二去之间,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份,早已错过了李定国规定的出兵日期。而此时,十万清军已经在火速驰援广东新会的路上。

公元1654年十二月,十万清军到达新会城下,冲垮了李定国的战线。城内的尚可喜和耿继茂趁势出城反击,导致李定国全线崩溃,最后仅剩6000人逃回广西南宁。

孙可望降清与永历帝西逃缅甸

回到南宁之后,李定国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清军正在不断向南宁合围而来,李定国无奈之下,只能返回云南昆明。

但是李定国回到昆明之后,却引起了孙可望不满。此时的孙可望正在筹划着废除永历皇帝,自立为王。

但是只要李定国存在一天,孙可望的企图就无法得逞。

为了尽快实施自己的计划,孙可望在公元1657年九月,以“清君侧”为名,又一次带着十五万大军从贵州出发,去云南讨伐李定国。

然而,当孙可望的军队到达云南边境和李定国交战时,孙可望带来的人马竟然全部背叛了孙可望,投靠到李定国这边。

众叛亲离的孙可望最终带着十余骑投降了清军。

孙可望投降清军之后,将云贵地区大西军的底细和盘托出,并将大西军的军力布防画成了地图。

公元1658年二月,清军在拿到孙可望绘制的大西军布防图之后,从四川,湖南,广西三个方向云贵地区合围而来。

公元1658年九月,贵州全境被清军占领,李定国和永历帝退往昆明。

就在西南的抗清形势一片低沉之际,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为了缓解西南的压力,而后亲率十万大军,在浙江舟山和张煌言会师,打算沿长江北上,去攻打南京。

但是郑成功的船队刚刚进入长江口,就遭遇飓风,郑成功的战船损毁严重,三个儿子也落水溺亡,郑成功只能无奈退回厦门。

东南沿海的战场平静之后,公元1658年十二月,清军开始进逼云南,此时的大西军主力已经在贵州被清军摧毁,昆明已经守不住了。这时的李定国,沐天波以及永历帝等人商量,打算继续西逃,实在不行就退往缅甸。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大西军最后的力量便护送着永历帝等人离开昆明。

但是,永历帝等人想跑,清军却想一网打尽。当获知永历帝和李定国等人从昆明撤退之后,清军迅速尾随而至。李定国无奈之下,只能让一部分人护送永历皇帝前往云南腾冲,而他自己则在云南保山的磨盘山峡谷设伏,打算全歼追击清军。

此时,负责追击的清军统帅是吴三桂,他毫不知情的就带人冲进了李定国的埋伏圈。但就在这时,李定国的军中出现叛徒,将李定国设伏的消息告诉了吴三桂。吴三桂吓的大惊失色,急忙带兵从磨盘山后撤。

李定国见计划败露,带人从两边的山上杀出,双方在磨盘山峡谷展开血战,李定国的军队战死者十之七八,而吴三桂也好不到哪里去,二十多名八旗高级将领战死,士兵战死者九成。

但是,当得胜之后的李定国前往云南腾冲去找永历帝时,永历帝已经逃往缅甸。而永历帝一入缅甸,就被缅甸王扣押。李定国数次派兵前去攻打,让缅甸王交出永历帝,但是都未成功。

郑成功北伐南京与收复台湾

就在李定国在缅甸作战的时候,郑成功则是又一次在福建厦门集合17万大军,3000艘战船,和浙江舟山的张煌言会师,再次北伐长江。

这一次,他们一路攻克定海,崇明,瓜洲,镇江,最后在公元1659年七月,打到了南京城下。

公元1659年,西南的李定国已经陷入绝境,而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则是威震江南,长江两岸相继归降者众多。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郑成功因为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最后在南京城下被清军击溃。

意识到无法光复江南的郑成功只能再次回到大本营厦门。

公元1660年初,由于郑成功之前在南京城外大败而归,清军准备趁郑成功败军之际,一鼓作气将其剿灭。而后清廷命大将达素带领五万水师前去攻打郑成功的大本营厦门。但是,郑成功指挥陆地上的战争虽然不行,但是在海上,却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他。

最后,达素的二十万水师,被郑成功在海上歼灭四万,剩余残军只能退回福建漳州。

眼见靠武力消灭不了郑成功,清廷于是在东南沿海下令迁界禁海,焚毁沿海所有船只,打算将郑成功困死海上。

由于没有了物资来源,郑成功的水师面临崩溃的危险。而后郑成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横渡台湾海峡,去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两万五千水师,从金门岛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去收复台湾。经过长达八个月的战争,郑成功于公元1661年年底赶走了荷兰人,全面收复台湾。

永历帝被杀

就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云南的吴三桂却带兵进入缅甸索要永历皇帝,缅甸王不敢得罪吴三桂,最终将永历皇帝交给了吴三桂。

公元1162年春,吴三桂将永历皇帝带回云南,最后在昆明将其绞杀。

公元1662年五月初八,郑成功在台湾岛上听到永历帝被杀的消息,用双手抓破脸皮,暴病而亡。时年39岁。

公元1662年六月二十七,身在缅甸的李定国听到永历帝被杀,伏地泣血,病重去世。时年42岁。

李定国与郑成功二人,都以少年之身,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扛起复兴家国的重任。在恢复家国河山的路上,二人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将近二十年。

而这二十年,还是人一生中最好的二十年。

最终,山河的破碎,经年的战争耗尽了他们的心血,以致于他们壮年而逝。虽然他们拼尽全力,也没能恢复大明的江山,但是他们虽败犹荣。

0 阅读:0
听荷看历史

听荷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