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前半生当了17年的海上霸主,后半生当了17年的阶下囚徒。
郑芝龙最辉煌的时候,掌握着南洋诸岛到东洋日本的海上航线,拥有大小船只3000余艘,水师20余万,战将千员,其财富在明朝末年富可敌国,甚至于南明王朝的隆武帝朱聿鍵都是他拥立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东南沿海叱咤风云的人物,却在41岁,正是年富力强,兵强马壮的时候,毅然决然的投降了满清,最终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那么,郑芝龙是如何在明末乱世中做大做强,又是如何被满清斩首的呢?
远赴澳门公元1604年,郑芝龙出生于福建南平一个叫石井的小镇,父亲也不是啥大人物,只是一个在县衙帮忙管事的小吏。
在17岁那年,郑芝龙从福建南平出发,乘船前往香山澳,也就是今天的澳门,投奔自己的舅父黄程。
郑芝龙的舅父黄程因为早些年嗅到了大航海时代的商机,便早早的来到澳门。经过多年的打拼,黄程在澳门混的风生水起。
郑芝龙来到澳门之后,黄程对这个外甥也是照顾有加,并将自己的本事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不仅如此,黄程在每次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都会带上郑芝龙。郑芝龙也没有辜负舅父的培养,在学习经商之道的同时,还自学了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并且成为了一名忠实的天主教徒,并且有了一个尼古拉的教名。

除此之外,郑芝龙还经常和舅父乘船前往南洋各地进行海外贸易,其足迹一度到达马尼拉,也就是今天菲律宾的吕宋岛。
而此时的郑芝龙,也不过18岁而已。
立业成家公元1623年,由于黄程有一批货物要从澳门发往日本长崎平户岛,他让18岁的外甥郑芝龙帮他押船。
但此次运送货物的船只并不是黄程的,而是日本华侨李旦的商船。郑芝龙由此结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
李旦是福建泉州人,早年往返于泉州和日本之间进行海上贸易,后来索性定居日本长崎的平户岛,成为了一名在日本的华侨。李旦通过多年的经营,不仅生意庞大,而且是当地的华侨首领。同时李旦在日本到东南亚之间,还维持着一支数量庞大的船队,其产业遍布日本,台湾、以及大明沿海。
在与郑芝龙的交往中,李旦发现郑芝龙天资聪慧,是一把干海上贸易的好手,而且精通各国语言,于是李旦便把郑芝龙留在身边做翻译,并开始对郑芝龙进行重点培养。
由于李旦操劳一生却无儿无女,郑芝龙索性就认李旦为义父。之后的李旦不仅带着郑芝龙出入日本政商两界,更是将日本到占城(越南)的贸易交给郑芝龙打理。郑芝龙往返于日本平户和越南之间,将海上贸易干的有声有色。

在日本平户立业之后,郑芝龙又娶了日本长崎大户人家的姑娘田川松为妻。
在19岁的年纪,郑芝龙完成了成家、立业两件人生大事。
公元1624年,在成亲一年之后,郑芝龙的妻子田川松为他生下长子郑成功。
又过了一年之后,一生没有妻室子女的李旦因病去世。李旦在去世之前,将其多年经营下来的产业,全部给了义子郑芝龙。
郑芝龙一跃成为日本长崎地区的商界华人领袖。
接受招安在商界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之后,郑芝龙不满足于现状,又打算把手伸向政治。而后他和日本的另一位华商颜思齐商量,打算推翻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将日本变成明朝的藩属国。
随后,郑芝龙和颜思齐二人相继联络了二十八个在日本有头有脸的华人海商,众人共同推举颜思齐为首领,密谋在日本建立政权。
但事情很快败露,郑芝龙和颜思齐等人被被迫流亡台湾。
当时的台湾属于尚未开发的荒芜之地,之前归明朝福建省管辖,后来西方荷兰人将其强行占领,并在岛上建了两座城,有2000多人驻守。

由于李旦当年在台湾也有产业,荷兰人并未阻止郑芝龙等人上岛。
但是,面对台湾岛一片荒芜的景象,首领颜思齐决定派人前往福建招纳流民,让他们来台湾岛垦荒。
半年之后,颜思齐和郑芝龙等人就从福建漳州,泉州等地招纳了3000多流民来台湾开垦荒地。
但不久之后,首领颜思齐因为在台湾水土不服,最后因风寒而死。
颜思齐死后,郑芝龙被众人推举为新的首领。
上位之后的郑芝龙继续从福建沿海招纳流民,将他们运往台湾。
从公元1625年到公元1627年,郑芝龙集团先后从福建沿海招纳了数万流民。而郑芝龙的势力也在这一年极速壮大,队伍发展到数万人,船只700余艘。
然而,郑芝龙的这种行为,却同时引起了荷兰人和明朝政府的不满。
在荷兰人眼里,郑芝龙在台湾岛的所作所为,完全在蚕食他们的土地。
在明朝政府眼里,郑芝龙从福建沿海招纳流民去台湾,完全是掳掠大明百姓的海盗。
于是,郑芝龙在台湾岛和荷兰人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最后以荷兰人的失败而告终。此后荷兰人驻守城堡,郑芝龙带人开垦荒地,双方互不干涉。

而明朝政府则看到了郑芝龙在台湾的实力,向郑芝龙发出招安的指令。
对于明朝政府发出的招安指令,郑芝龙经过反复权衡之后,决定接受明朝政府的招安。
然而,此时的郑芝龙并非诚心归附,而是他想利用明朝政府给他的官方身份,在东南沿海继续扩大他的海上霸权。
郑芝龙被招安之后,明朝封其为福建总兵。
郑芝龙在任上,有打击东南沿海的海盗以及抵御荷兰人的责任。至于海上诸事,郑芝龙相机决断。
有了大明政府的承诺,郑芝龙带领三万人马,战船千艘从台湾岛横渡闽海,驻扎在福建沿海的漳州,泉州等地。
制霸海疆有了官方身份的加持,郑芝龙的商船更加畅通于东南沿海的南洋地区,海上贸易让他赚的盆满钵满。
同时,在郑芝龙这股海洋势力的震慑下,大明东南沿海的匪患逐渐消失。他们要么被郑芝龙收编,要么被郑芝龙消灭。从南洋到日本的航线进入一个稳定且高效的时代。
公元1633年,南洋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眼见郑芝龙在海上大发横财,不服气的他们仗着坚船利炮来攻打福建沿海的金门岛。此时的郑芝龙一点也不惯着他们,当即下令部下万炮齐发,一战下来,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那点家底打残。
自此,荷兰人在南洋地区的海上霸权落下帷幕,郑芝龙的船队称霸南海。

此后,从南洋的菲律宾,到东洋的日本,在这些海域内航行的所有船只,都要悬挂郑芝龙的大旗才可以通行。当然,这些商船也需要向郑芝龙缴纳价格不菲的过路费。
在之后的数年间,东到朝鲜半岛的仁川,西到印度半岛孟买,南到印度尼西亚的万里海疆,无人不知郑芝龙的大名。
凭借着强大的海上影响力,郑芝龙的财富和势力进入到野蛮生长的时期。其水师规模达到20万人,大小船只3000多艘,其军队当中不乏日本人,朝鲜人,南海诸岛的各族人群,甚至于还有黑人。
但是,郑芝龙维持这么庞大的一支水师舰队,却从来没有找明朝政府要过一分军饷。此时的郑芝龙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投降满清郑芝龙凭借着自己官商结合的身份,制霸海疆长达17年。但是让郑芝龙没有预料到的是,公元1644年,他背靠的明朝这棵大树却轰然倒塌。
先是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紧接着是满清八旗入关,一路打过了长江,灭亡了南明弘光政权。
在明朝即将灭亡之际,郑芝龙为了保住在东南沿海的利益,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鍵为帝,建立隆武政权。
隆武政权建立之后,作为隆武政权的中流砥柱,郑芝龙被封为平国公,掌握南明隆武政权的一切军政大权。
郑芝龙终于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海商,一跃成为万人之上的政权领导者。而此时的郑芝龙不过40岁而已。

但作为一个身处高位者,郑芝龙也有自己的担忧。在他看来,明朝的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满清的崛起也是势不可挡。自己在海上拼搏二十多年才打下的基业,他不想拿来和明朝一起殉葬。他想把这富可敌国的财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于是,郑芝龙做了一个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
那就是投降满清。
而后,在清军进攻福建之时,郑芝龙下令撤走了福建北部仙霞关和分水关的守军,让清军得以长驱直入进入福建腹地。
而后清军一路南下,进逼福州,并以大清闽粤总督的职位来招降郑芝龙。
面对满清的高官厚禄,郑芝龙像当年接受明军招安一样求之不得。
在郑芝龙看来,尽管大明换成了大清,只要自己在福建东南沿海的地位不变,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郑芝龙便在深夜带着少数亲兵和家族人员出城,前往清军大营商讨投降事宜。

但是,让郑芝龙没想到的是,他刚到清军大营,就被清军控制起来,随后将其掳至京城控制起来。
郑芝龙被抓之后,整个郑氏集团群龙无首,清军攻破福州,隆武帝朱聿鍵在逃往汀州途中被抓。郑芝龙一手拥立的南明隆武政权覆亡。
这时,郑芝龙的闽粤总督已成泡影,经营二十年的海上帝国也一朝倾覆,他更多的是思考自己应该怎样活下来。
命丧京城就在郑芝龙被掳至北京,隆武帝朱聿鍵被杀之时。郑芝龙的长子郑成功流亡海上,开始收拢郑芝龙的旧部起兵抗清。
不久之后,郑成功占领金门、厦门等地,以此为大本营,接手了郑芝龙当年在海上的贸易,一步步不断做大。
郑成功在抗清期间,东边和明朝宗室鲁王朱以海联系,西边和永历皇帝朱友榔联系,一直在福建东南沿海配合对明朝宗室的抗清运动。
但是郑成功的水师虽然厉害,但是一上岸就不行了。多年的战争下来,郑成功却没取得多大的进展,而南明的残存力量却被清军一点点吞噬。

在此期间,身在北京的郑芝龙多次劝降郑成功,但都被郑成功拒绝。
在郑成功看来,只要自己还在东南沿海反抗,父亲郑芝龙在北京就是安全的。
从公元1645年到公元1661年的17年间,郑成功一直以福建厦门为中心,坚持抗击清军,先后攻打浙江,广东沿海诸地,甚至一度打到南京城下。但每次取得的胜利成果,都无法得到长久保全。
郑成功虽然在抗击清军的过程中建树不大,但是他的反抗,成功的为身在北京的郑芝龙续命17年。
公元1661年初,清军由于奈何不了海上的郑成功,便下达迁海令。命令从山东到广东的沿海各地居民,必须内迁30里,并且焚毁沿海的所有船只,片板不得入海。一经发现与郑成功进行贸易的人员,即刻处死。
迁海令下达之后,郑成功的海上贸易彻底瘫痪。丧失了经济来源的郑成功,根本无法养活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就在郑氏集团势穷力屈之际,郑成功又重新把目光投向台湾岛,毕竟那是郑芝龙当年起家的地方。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二万五千水师攻打盘踞在台湾岛已经38年的荷兰人。
经过长达八个月的争夺,郑成功最终将荷兰人全部驱逐出岛,全面收复了台湾岛。

然而,郑成功不知道的是,自己收复台湾之日,就是父亲郑芝龙命丧黄泉之时。
郑成功的收复台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向满清传达出一种誓死抗清的态度。同时也宣告了自己绝无被招降的可能。
那么这样一来,郑芝龙便没有了任何价值。
最终,满清只能拿郑芝龙来泄愤,将郑芝龙及其家族成员在北京菜市口斩首示众。
郑芝龙的一生,前半生当了17年的海上霸主,后半生又当了17年的阶下囚徒。
这就是郑芝龙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