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上的过客:乌孙、月氏、匈奴,他们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听荷看历史 2025-02-19 15:47:30

河西走廊,形似一把掌驭天下的锁匙。

自秦汉开始,得河西走廊者,便可南望祁连山,以控制雪域高原;西达哈密,以控制西域诸国;北通沙漠戈壁,以控制漠北草原诸部。

可以这么说,得河西走廊者,得天下。但是,如此重要的位置,最先控制河西走廊的却是乌孙人,随后是月氏人,再后来是匈奴人。

然而,这三个民族都是河西走廊的过客,只有大汉子民才是河西走廊最后的主宰。

月氏驱逐乌孙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天的宁夏固原一带,游牧着一个西戎部落—乌氏。公元前320年,秦惠文王消灭了西戎乌氏部落,并在当地设置乌氏县。

但是,一些不愿臣服秦国的乌氏族人却一路西迁,来到了今天的河西走廊地区,和当地的古羌人杂居了起来。而后乌孙人在河西走廊的敦煌与祁连山北麓之间建国,这就是乌孙国的前身。

就在乌孙国西迁祁连山的同一时期,一支由伊朗高原东迁而来的吐火罗人,也来到了河西走廊。吐火罗人来到河西走廊之后,被称之为月氏人。

月氏人来到河西走廊之后,以今天的张掖地区为中心,在上面建造了昭武城,成立了月氏国。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河西走廊这片风水宝地,自然不能同时存在乌孙与月氏两个部族。而后双方爆发战争。

最后,月氏人更胜一筹,将乌孙人逐出了河西走廊。战败后的乌孙人被迫迁徙到伊犁河流域。

匈奴复仇月氏

月氏人独享了整个河西走廊之后,在今天的敦煌,酒泉、瓜州、张掖、武威等地发展生产,繁衍人口,整顿军备,而后又扩张到祁连山南麓,进入青海地区,形成对雪域高原的威慑。

公元前220年,月氏国再向漠北出兵,打败了匈奴的头曼单于,逼得头曼单于将自己的儿子冒顿送到月氏当人质。

公元前209年,在月氏国当了十多年人质的匈奴王子冒顿回到匈奴,对父亲头曼单于将自己送到月氏当人质不满,便射杀了自己的父亲,而后自立为匈奴大单于。

匈奴王子冒顿虽说个人道德欠缺,但是其领导能力还是出类拔萃的。就在秦帝国和中原各路起义军打得难解难分时,冒顿单于强势统一了匈奴各部。当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时,匈奴已经有了和汉王朝叫板的能力。

但是冒顿和刘邦只在白登山交过一次手后,双方就开始了和亲之举。

公元前177年,匈奴帝国经过冒顿单于30 多年的经营,已经变得兵强马壮,而后进入河西走廊,一举摧毁了月氏国在河西走廊的统治。

被匈奴打败的月氏人不得不向当年的乌孙人一样西迁。

月氏人走后,匈奴人继月氏之后,又控制了河西走廊,而后将河西走廊分给匈奴右贤王的部下浑邪王和休屠王管辖。

但是,占领河西走廊的匈奴人,比之前的月氏人野心更大。在占领河西走廊之后,匈奴人又充分利用这片土地的地理优势,继续将势力向中亚延伸,最后控制了西域三十六国。这时,匈奴的势力范围已经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塔里木盆地,幅员辽阔,东西相距万里。

月氏再战乌孙

公元前176年,被匈奴人从河西走廊赶走的月氏人,经过一路兜兜转转,也来到伊犁河流域。而在伊犁河流域生活的,正是一百多年前,被月氏人从河西走廊驱逐的乌孙人。

这月氏人打匈奴人打不过,但是打乌孙人却是手拿把掐。一战下来,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斩杀。

乌孙王难兜靡被杀之时,他的儿子猎骄靡年龄尚小,乌孙人抱着年幼的猎骄靡举族投降了匈奴。

眼见乌孙被月氏驱逐,匈奴的冒顿单于接纳了乌孙族人,并划给他们一片草场让他们繁衍生息,同时也将乌孙王子猎骄靡接到匈奴王庭抚养。

公元前174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去世,接替他的是儿子老上单于。

公元前163年,在匈奴生活了13年的乌孙王子猎骄靡已经长大。长大后的猎骄靡时刻不忘月氏人对他的灭国杀父之仇。于是年轻的猎骄靡请求匈奴的老上单于出兵帮助自己攻打月氏人,夺回伊犁河流域。

在乌孙王子猎骄靡的请求之下,匈奴老上单于派匈奴右贤王和猎骄靡一起出兵攻打13年前霸占伊犁河流域月氏人。

在匈奴人和乌孙人的合力打击下,月氏人战败,月氏王也在战斗中战死。

月氏王死后,为了彻底摧毁月氏人的信心,匈奴人砍下了月氏王的头颅,并将其做成了酒杯,以达到震慑月氏人的目的。

经此一战之后,月氏人再也无力和乌孙人抗衡,不得不退出伊犁河流域,向西穿越了大宛国,来到了今天的撒马尔罕,征服大夏国,又建立了大月氏国。

乌孙人在赶走月氏人后,则在伊犁河流域又建立了乌孙国,乌孙王子猎骄靡成为了乌孙国的开国君主。

大月氏和乌孙分别在中亚建国之后,这两个从河西走廊走出的部族,在后来的历史中很少因领地争端再起兵戈。

而占领河西走廊的匈奴人,被赶出河西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收复河西

月氏人走了,乌孙人因为在匈奴人的帮助下得以复国,所以倒向了匈奴人。再加上匈奴人通过河西走廊,进而又控制了西域诸国,这使得匈奴成为北方的一个庞然大物。

匈奴人的强大,对南方的大汉王朝来说,是一个巨大威胁。而强大后的匈奴人,仿佛把大汉王朝当成了自己后方的粮仓,每到秋天就开始叩关南下,在大汉边境频繁劫掠。

大汉王朝立国之初,由于国力不济,面对匈奴的屡屡犯境,只能采取防守的方式。而从汉高祖、吕后、汉文帝,一直到汉景帝时期,大汉王朝也尝试通过公主和亲的方式来缓解和匈奴的关系。

但是,大汉王朝的退让,换来的却是匈奴的变本加厉。公元前156年,年轻的汉武帝继位之后,开始尝试改变与匈奴的攻守关系。

在汉武帝之前,由于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位帝王的励精图治,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大汉王朝的国库里囤积了大量的财富。而这就是年轻的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底气。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在继位23年,做好充足准备之后,发起对匈奴的马邑(今山西朔州)之战,拉开了汉匈战争的序幕。

公元前127年,匈奴军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渔阳(今北京密云),汉武帝一边派人防守,一边命大将军卫青出云中,沿黄河西进,收复河套地区。

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命霍去病率一万精锐骑兵,自陇西出发,对河西走廊的匈奴进行试探性进攻。霍去病带领一万大军,出乌鞘岭,六天转战千余里,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斩首9000余级,大胜而归。

有了霍去病的探路在前,汉武帝决定彻底收复河西走廊,剪断匈奴的右臂。

公元前121年夏,汉武帝命霍去病带领三万骑兵,再次出征河西,意在将匈奴人逐出河西走廊。

这一次,霍去病越过焉支山,祁连山、深入匈奴境内两千里,从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背后发起攻击,歼灭匈奴三万余人。

镇守河西走廊的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见大势已去,便于公元前121年秋,率4万余众,向大汉请降。

然而,临到投降之际,匈奴休屠王却突然反悔,最后被浑邪王所杀,其部众尽数和浑邪王一起向霍去病缴械投降。

自此,匈奴人在占领河西走廊50多年后,也成为了河西走廊的过客。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河西走廊被大汉王朝所控制。

汉武帝为了对这片土地加强管理,在河西走廊上由东向西,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公元前60年,河西走廊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60多年的经营,终于将其打造成连接西域和中亚的通道。也是在这一年,汉宣帝通过河西走廊,在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开始了西汉对西域诸国的正式管理。

而月氏,乌孙,匈奴在河西走廊的恩怨情仇,都归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1 阅读:7
听荷看历史

听荷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