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61年,蒙古汉将李壇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在漠北争夺汗位之际,在山东地区发动叛乱。
但不到半年时间,李壇的叛乱就被忽必烈镇压下去。
然而,在平定李璮叛乱的半年时间里,忽必烈却从不同的渠道分别秘密查获了参与李璮叛乱中的人;那些事先知情而又隐匿不报的人;那些在战争之初徘徊观望的人,那些在叛乱前后互通书信的人。
当山东李壇的战事结束后,那些证据都握在了忽必烈手里。
但忽必烈又明显感觉到,他所掌握的不是证据,而是握着一个一点就炸的火药包。
双方的默契作为一个经营汉地数十年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应该是读过汉家史籍中,陈寿所写的那部《三国志》的。
当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之后,从袁绍的大营里搜出了大量自己的部下暗通袁绍的书信。得胜之后的曹操选择了不追究,将那些书信在大火中付之一炬。他自己解决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而他的部下则是彻底了安了心,从此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打天下。
而忽必烈所面临的情况比曹操更加糟糕,因为双方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当时被蒙古所统治的漠南汉地与蒙古贵族之间始终有着无法消除的隔阂。忽必烈也就注定做不了曹操。
而蒙古汉将史天泽等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不惜擅自杀李璮灭口,向忽必烈发出警告。
在李璮叛乱的那几个月里,凡是之前和李璮同谋的,交往密切的,甚至于和李璮的同伙有过牵连的文官,相继都被诛杀,隔离和审查。但是对于武将,也就是那些千户,万户们。忽必烈一直迟迟不敢决定。
在战争之中,忽必烈是怕战时的追究,会迫使那些汉将们人人自危,以至于铤而走险,联合李璮一起反叛。战争虽然结束了,那些有可能参与叛乱之中的人,此时摇身一变,成为了平定叛乱的有功之臣,手里正掌握着大量的军权,忽必烈一时也不敢轻易下手。
而忽必烈获知史天泽等人在俘获李璮之后,将其立即诛杀的举动之后,已经明白了史天泽等人和李璮谋反脱不了干系。
君臣之间的隔阂早就已经产生,但是有些话说破了就没什么意思。就在忽必烈在平叛之初就诛杀王文统,逮捕举荐过王文统的商挺,赵良弼等人之时。史天泽他们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危局就要来了,而自己之所以没有在中途就被忽必烈逮捕,那是因为他们手中有兵马。
但是史天泽等人确实吃得住忽必烈,而忽必烈也确实不想让李璮被活着押解到开平。
李璮要是活着被押回开平,对于忽必烈和史天泽等人来说,都将是一个大麻烦。到时候忽必烈就会陷入不得不追究史天泽等人的境地,而史天泽等参与此事的人,也将走上不得不反的道路。
所以,有些事虽然心知肚明,但明面上不可说破,这样对于大家都好。因为这样当事的双方都有退路,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忽必烈在这件事上之所以到现在还没表态,那是因为他正等待着史天泽等人的表态。
忽必烈是明白人,而史天泽等人也是明白人。
平定李璮叛乱,驱逐南宋的战事结束之后。史天泽等武将在生死存亡之际展示出了独有的政治天赋。
交出军权大战结束之后的史天泽等人不再像以往那样战后邀功,而是夹起了尾巴,回开平向忽必烈请罪。但史天泽的请罪则是请的非常有深意。在请罪的过程中,他刻意的避开了自己和李璮在战前互通书信的事实。这是忽必烈的禁区,也是他的禁区。一旦提及,连忽必烈本人也救不了他。此刻的他以自己在战后擅自诛杀李璮向忽必烈请罪,最为重要的是他打算以此为由要求削减他史氏家族除他以外的全部军权,以求获得忽必烈的宽恕。
史天泽深知,忽必烈所忌惮的,无非是他史氏一门手中的军权而已。如若此刻交出大部分军权,谋得身家性命,以及子孙富贵。这对他史氏族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他这种对于权利的态度转变,一切都源于这半年来的李璮叛乱。
曾经风光无限的李璮,终究没有驾驭到内心深处的权力欲望,而反过来被欲望所支配,以至于走上了身死族灭的道路。所谓的权利,既能给人带来富贵,但他同时也能给人带来祸患。而一不小心,有的人就从驾驭权力,而演变成了被权利所驾力,以致于让自己的人生由富贵走向覆灭。
而此时的史天泽也害怕啊,以后的事,谁又说得准。他怕有一天自己也会在史氏家族的裹挟下,走上李璮这条不归路。
史天泽意识到了权利的可怕,所以他抛出了史家的军权!
而史天泽怎么想的,忽必烈心里都明白。
史天泽识相的给了忽必烈一个台阶下,而忽必烈便也就坡下驴,爽快的答应了史天泽的要求。在收回史天泽家族部分人员军权的同时,赐予他们以富贵。
争相效仿史天泽的行为,给了那些身处在煎熬之中的人做出了表率。而忽必烈这样处理史天泽的事情,也是为了向众人传达出一个态度。那便是以手中的权利换取平安富贵,这才是尔等当下该做的!
而那些观望中的人也不傻,忽必烈和史天泽二人的行为已经把意思表达的这么明显了,他们要是还不知道真怎么做,那他们可就真的是没救了!
随后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的那些世家大族,拥兵自重的汉将们,纷纷根据忽必烈的需要,抛出了自己手中的部分军权,以求得家族的平安。
事情到了最后,忽必烈满意的笑了。李璮自己自身的毁灭,帮助忽必烈成功的清除了中原大地的世家大族对于忽必烈统治的威胁。而也正是李璮的反叛,让忽必烈和汉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让蒙古的汉化之路,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直到元朝的灭亡,蒙古的上层都没有真正汉化过。
中国两千多年皇权统治下的政府,将天下的子民明文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写进律法里的,也就只有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而这一切都源于这次山东李璮的叛乱以及众多汉将的参与,让忽必烈对于汉人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而忽必烈的这种态度所造成的影响,一直贯穿了整个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