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战神苏定方,武功冠绝当世,但终唐太宗一朝,都不为李世民所用。直到唐高宗李治继位,他才在65岁的高龄开始大展拳脚,西灭突厥,南镇吐蕃,东平百济。如果不是因为他年轻时做错了三件事,这些功业,他完全可以提前20年建立。

公元630年,唐太宗为报当年“渭水之盟”的耻辱,拜一代名将李靖为大将军,苏定方为前锋,翻越阴山,去攻打东突厥的颉利可汗。
在李靖的指挥下,苏定方率领二百余骑,趁着天黑,翻越阴山小道,冒着弥漫大雾,向颉利可汗的牙帐突袭而去。第二日清晨,大雾散尽,苏定方突然看见颉利可汗的牙帐竟离自己不足百米,而后下令二百余骑,全军出击,直奔颉利可汗营帐。而苏定方自己也跃马长枪,冲入敌阵,吓的颉利可汗和前隋的义成公主慌不择路,连大纛(军旗)都来不及带走,就骑上马逃离了营地。
但颉利可汗在逃跑的时候,大将军李靖所统帅的十万唐军已至。李靖率军追击,打得东突厥军狼狈逃窜,一战俘虏突厥男女10万余众,更是在追亡逐北的路上,将颉利可汗和义成公主抓获。

自此,东突厥再也无力和大唐争雄,只能向唐太宗李世民请降,东突厥自此灭亡。
在灭亡东突厥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大将军李靖。
其次,就是前锋苏定方。因为古代四大军功:陷阵,先登,斩将、夺旗。苏定方在此一战中,军功就占了三个。
论先登,苏定方第一个登上了阴山;论陷阵,他亲自率领二百余骑冲向颉利的牙帐;论夺旗,颉利可汗的大纛,可是被苏定方踩在脚下。
但是在此一战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只是将苏定方封为左骁卫中郎将,之后终李世民一生,再也没有启用过苏定方。
然而,苏定方到底做错了什么,让李世民终其一生都不用他?
大唐曾经的对头苏定方出生于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的冀州(河北),少年时期,他的父亲苏邕受隋朝官府之邀,组织民兵千余人,帮助官府在附近乡里讨伐贼寇。但不幸的是,在的苏定方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
父亲去世之后,在当地官府的允许下,苏定方接手了父亲的事业,成为新的乡兵首领。但紧接着就迎来了隋末的天下大乱。
当此之时,李渊起兵于山西继而进占关中长安,建立大唐;窦建德起兵于河北,建立大夏;王世充占据洛阳,建立郑国;李密占领瓦岗,建立大魏等等。
此后,中原大地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

而身处乱世的苏定方,由于身处冀州,就加入了窦建德的队伍。随着在战争中不断崭露头角,公元620年,苏定方被窦建德的部将高雅贤收为义子。
然而,公元620年,王世充被李世民所统率的唐军围困在洛阳,窦建德为解洛阳王世充之围,亲率10万大军去营救王世充,但是却在虎牢关被李世民一战击败,窦建德被俘虏,随后和王世充一同被押往长安处死。
窦建德死后,河北的大夏政权覆亡,苏定方只能跟着高雅贤开始流亡。但就在窦建德被处死的同年七月,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再次在河北起兵,攻打大唐控制下的河北各大州县。高雅贤和苏定方听说之后,就加入了刘黑闼的队伍。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苏定方与大唐名将李绩,薛万彻等人打得平分秋色,一时间给李唐王朝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但是,当时的李唐王朝统一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公元622年,苏定方的义父高雅贤战死于洺水(今河北邢台);公元623年,刘黑闼在李唐王朝的围剿下兵败被杀。苏定方的人生道路又开始变得模糊。

因为高雅贤对苏定方有知遇之恩,刘黑闼战死之后,苏定方不愿投降唐军,就回到老家隐居起来,过起了田园生活。
由于苏定方早年是跟随过窦建德,刘黑闼,给李世民和他的武将集团造成过不少麻烦。所以,终李世民一朝,苏定方很难进入李世民的而核心圈子,反而还得防着他为旧主报仇。
所以,出身问题,是李世民冷落苏定方的原因之一。
那么,苏定方在隐居田园之后,又为何会被李世民找到,并参与灭东突厥之战的呢?
纵兵抄掠就在苏定方隐居田园三年之后,刚刚平定天下的李唐王朝内部发生了两件大事。又一次改变了苏定方的人生轨迹
公元626年6月,秦王李世民带领忠于自己的秦王府兵将,在京师长安的玄武门设下埋伏,射杀了准备入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继而进逼皇宫。
一个月后,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继而又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当上皇帝还不到二十天,公元626年8月,北方的东突厥颉利可汗得知唐朝内乱,便亲率二十万大军,翻越阴山,一路叩关而来。

由于玄武门之变刚刚结束,新上位的李世民对唐帝国的掌控并不彻底,导致东突厥一路长驱直入,直逼都城长安的渭水北岸。
面对陈兵都城之外的突厥二十万雄兵,李世民调兵进行积极防御,双方于渭水之上的便桥展开对峙。
但此时的大唐王朝刚刚成立,又遭逢内乱,国家百废待兴。唐太宗李世民一点也不想打这一仗。更重要的是,即便强如战神的李世民,此时面对突厥的二十万大军,也没有必胜的信心。
所以,李世民不得不前往渭水和颉利可汗谈判,最后大唐帝国奉上了长安府库中所有的金银财宝,最终才换来颉利可汗的退兵。
但颉利可汗退兵之时,却在渭水北岸立起一个高达3米的拴马桩,以此作为对大唐帝国的羞辱。
这便是大唐立国之初和突厥的“渭水之耻”。
由于大唐帝国此时正处于动乱之中,面对如此奇耻大辱,即便骄傲如李世民,也只能选择隐忍。

随着突厥的北返草原,李世民逐步稳定了大唐的根基,而后开始励精图治,并时刻不忘突厥人带给他的耻辱。
然而,要征服突厥,一方面需要强大的国力,而另一方面,就需要能打的武将。尽管唐初名将如云,但是能如李靖,李绩,薛万彻,尉迟恭这般能打的将领还是不多。
就在这时,曾经和苏定方交过手的李靖和李绩,向李世民推荐了苏定方。
公元627年,在河北种地的苏定方被唐太宗李世民启用,授其为匡道府折冲都尉一职。
公元630年,经过三年的厉兵秣马,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对东突厥开战,以报三年前的渭水之仇。
而后唐太宗以李靖为大将军,苏定方为前锋,尽起十万大军,兵分六路,意在一举荡平东突厥。
而后唐军在李靖和苏定方的统帅下翻越阴山,奇袭颉利可汗中军大营,而后又以六路大军合围突厥残部,终于俘虏了包含颉利可汗在内的十万突厥之众,彻底灭亡了东突厥。

但是在此过程中,苏定方却给人留下了把柄。
原来在突袭颉利营帐成功之后,颉利在逃跑之时,有大量的金银财宝没来得及带走。这时的苏定方便默许手下士兵抢掠。而这也就成了苏东方后来被唐太宗疏远的直接原因。
灭东突厥之战结束之后,苏定方因战功被加封为左武侯中郎将。但此时,一封弹劾大将军李靖的奏折却出现在李世民的案牍上。
奏折里面弹劾李靖:“军无纲纪,致使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
这道奏折的意思就是李靖没有约束好部下,以致于打败突厥之后,突厥的奇珍异宝,都被乱军哄抢一空。
这道奏折看似是在弹劾李靖,实则是文官集团对武将集团展开的权力斗争。但这一情况又确实属实。

后来经过调查,确实发现苏定方有纵容士兵抢掠的事实。李世民为了平衡朝廷文武集团的势力,同时也为了彰显四海一家的怀柔之心,更为维护“天可汗”的风采,便开始冷落起在灭东突厥之战中立下大功的苏定方,以此来稳定文官集团和新归附的突厥人。
所以,纵兵抢掠这件事,就是唐太宗冷落苏定方的第二个原因。
妄议国策公元634年,此时的苏定方在灭东突厥后已经消声了四年。但是,此时在大唐帝国西南的青藏高原,一代雄主松赞干布已经称雄雪域高原,在拉萨建立起吐蕃王朝,并在这一年,派出使者向唐太宗求娶大唐公主。

由于当时唐朝只和青海的吐谷浑有姻亲关系,和更远的吐蕃没有太多交集,便于公元637年,拒绝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遭到唐太宗的拒绝,松赞干布的面子瞬间荡然无存。因为在松赞干布看来,突厥可以求娶大唐的公主;吐谷浑也可以求娶大唐的公主;为何他这个雪域之王不可以。
公元638年,气急败坏的松赞干布一边装着几车的金银财宝,一边又陈兵十万,在没有和大唐帝国打招呼的情况下,就往长安出发。
吐蕃使团临出发前还放下狠话,唐朝这次如果不嫁公主给他,吐蕃军就去攻打大唐,一副要强娶大唐公主的态度。

而松赞干布也是说到做到,随后便率军攻打唐帝国边境的松州(四川阿坝州),并且还打败了唐军,在大唐帝国的西边引起了很大的骚动。
遇到这种情况,唐太宗也不示弱,命五万大军分四路进击吐蕃,夜袭吐蕃大营,斩首一千余级,吐蕃无奈退军。
然而,就是经此一战,大唐和吐蕃才真正认识到对方的实力,意识到双方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征服对方。出于稳定边疆的考虑,唐太宗李世民便答应了松赞干布求娶大唐公主的请求。
但是,唐太宗的这一决定,却遭到了苏定方的质疑。这名神武的将军在给李世民的奏折中说道:“夷狄者,性情翻覆,唯利是图,安配皇女?”
然而,苏定方这道奏疏一上,算是彻底惹怒了李世民。

首先,在李世民看来,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通过与吐蕃和亲的方式来稳定大唐西部边疆,是整个大唐帝国勘定的国家大计,苏定方一个武将不好好带兵,竟然敢妄议朝政,否定国策。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
而与苏定方同期的大将军李绩,就比苏定方稳重。终李绩一生,不管哪个皇帝向李绩问国策,李绩都不拿主意,而是告诉那些皇帝们:“臣只是一个武将,陛下马鞭所指,便是微臣所向。”
两相对比,将军不过问政治,方能称为一个合格的将军。
其次,整个李唐皇族,包括李世民本身,经过南北朝的洗礼,他们的身上就有一半鲜卑人的血统。况且李世民自从灭亡东突厥,和亲吐谷浑之后,一直强调四海一家,凡大唐治下,民不分老幼,人不分种族,皆是大唐子民。

在中原,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在边疆,李世民是少数民族眼中的天可汗。而苏定方在奏折中还以夷狄一词奏事,既在无意间讽刺李世民本身的血统,也讽刺了李世民不分种族的国策。
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苏定方的思想一点也没有跟上。而这,也就是李世民闲置苏定方的第三个原因。
雄谋勘定在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十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因病去世。
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继位,成为新的大唐皇帝。但由于李治前半生听老爹的,后半生听老婆的。
所以,即使在皇帝换成了李治,苏定方依旧得不到重用,直到655年,苏定方才再次被人想起。

公元655年,此时的李治已经继位六年,这时的他也想创建如父亲李世民那般的功业。但此时放眼望去,只有身处西域的西突厥还未臣服。
但唐初那些能打的名将,此时已相继凋零,就在这时,大唐朝廷才发现25年前,那个突袭东突厥颉利可汗牙帐的猛将苏定方还活着。
于是唐高宗李治再拜苏定方为前锋,跟随唐初仅存的大将军程知节,也就是演义里的程咬金,去攻打西突厥。但是这次的出征,在获得局部胜利之后,因遭到副大总管王文度的错误阻挠而无功而返。
公元658年,唐高宗李治再次下令征伐西突厥。
这次,唐高宗直接任命65岁的苏定方为伊利道行军大总管,远征伊犁河流域,去攻打盘踞在那里的西突厥。苏定方再出奇兵,从阿尔泰山以西出兵,大破西突厥木昆部。而后又在额尔奇斯河大败西突厥大将阿史那贺鲁,阿史那贺鲁率部逃往中亚石国,苏定方继续率军追击,俘获阿史那贺鲁,最终灭亡西突厥,将大唐的势力范围推至中亚地区。

苏定方灭西突厥班师回朝,唐高宗拜其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
公元659年,葱岭以西的铁勒思结部落首领都曼攻打臣服于大唐的西域诸国,唐高宗再命苏定方率军西征。
此时的苏定方以67岁高龄,率领一万步兵,三千骑兵,以一天行军三百里的神速,将铁勒思结部打败,并俘虏其首领都曼。
公元660年初,苏定方将铁勒思结部首领押回洛阳,苏定方被唐高宗加封左武卫大将军。
但是,苏定方回到洛阳,屁股都还没坐热,朝鲜半岛的百济和高丽,又联合起来,攻打臣服大唐的新罗。
无奈之下,苏定方只得又一次率军东征。

不到十个月,苏定方便大破百济,俘虏百济王以及贵族千余人,并将其押往洛阳。
公元660年十一月,苏定方攻灭百济,凯旋而归,唐高宗下令天下大酺三日,以庆祝大唐灭百济之盛事。
三年之后,昔日求娶大唐公主的吐蕃,不幸被苏定方言中,他们在松赞干布死后,开始攻打臣服大唐的吐谷浑。
吐谷浑被被迫向大唐求救。
公元663年6月,唐高宗任命苏定方为安集大使,屯兵凉州,防御吐蕃进犯。
公元前667年,75岁的苏定方在防御吐蕃的任上去世,死后被追封为左骁卫大将军,达到他一生所追寻的武将巅峰。

苏定方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仿佛就是为战争而生。但是却因为做错了三件事,以致于在春秋正盛的年纪,于大唐帝国的功劳簿上销声匿迹,以致于在花甲之年才绽放本属于他的万丈光芒!
如果苏定方在年富力强的年纪就被唐太宗李世民重用,以苏定方的盖世勇武,大唐帝国又将到达 一个什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