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每个势力都会将自己的领袖提前备份。
早期蜀汉团队,刘备的备份是刘封。但刘禅的诞生让备份反倒成了病毒,被毫不留情地杀掉,还泼上“终难制御”的脏水;
到了司马家团队,司马师的备份是司马昭,司马师的死亡让备份成功上位;
也有原程序过于凶猛的,比如后金努尔哈赤,竟接连杀死自己的两个备份--亲弟弟舒尔哈齐和太子褚英。
朱元璋的备份即他亲侄子,全军最高军事单位大都督府的话事人---大都督朱文正。
一、长得像朱元璋的人朱文正是朱重八大哥朱重四的儿子,只比朱重八小6岁左右。
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名为叔侄,实为兄弟,在凤阳钟离乡的田间地头里处处都有朱重八带着朱文正玩耍的身影。
可以想象,《龙兴慈记》、《在田录》中记载的朱元璋小时候“杀犊讹地主”、“习行军之仪”等故事中,必定少不了朱文正这个小小跟屁虫。
朱重八17岁那年,疫情来了,然后就全家基本死光光了,爹妈和哥哥全部死掉,他大嫂吓得带着朱文正跑回娘家。
朱重八不得已去当了和尚,可庙里也没吃的,只得浪迹天涯,3年间穿行在安徽和河南,靠一张嘴忽悠(化缘)竟然能在大灾之年存活。
26岁时,朱元璋在义军中有了一片天,托人寻找尚在人世的亲属,找到了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
李文忠此时才16岁,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受教育。朱文正已经19了。
朱文正“貌类高祖”,跟朱元璋长得很像,但他没有经过朱元璋那种在鬼门关前的徘徊、在全家死光后买墓地都没钱的窘迫和在荒原夜里穿行的孤独,因此少了一分隐忍和阴狠,却多了一些爽直和冲动。
朱文正长得像朱元璋,但没有存世画像,
看了这么多年《明史》,就见过一个人敢跟朱元璋对骂,就是朱文正,被冤枉后脾气上来什么都敢说。
在朱元璋的看护下,朱文正节节高升,很快成为和徐达、廖永安并列的重臣,作为朱家“千里驹”,承担起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的重担。
他先在渡长江之战中立功,后又参与到攻克太平、破陈野先、取南京城等一系列战斗。到对阵张士诚势力的常州之战中,他已经从“将”升为“帅”,与徐达和汤和共同指挥大军。
二、干工程1361年,朱元璋对军队进行改组,26岁的朱文正成为朱元璋集团最高军事单位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如果此时朱元璋出意外,乱世中继承人不可能是6岁的亲儿子朱标,而是成年的朱文正。
第二年,朱文正被派往最危险的地方,即对抗陈友谅集团的前线重镇南昌。他的麾下配有当世名将邓愈、赵德胜、薛显、牛海龙等人,朱元璋怕没人给他这个直爽的侄子出馊主意,还派了儒生郭子章、刘仲服作为参谋辅佐。
之后的事情证明,朱文正无愧于朱元璋的悉心培养。
朱文正到了南昌第一件事就是摇人,“招谕山寨来降,头目尽皆归顺”。来人不看出身,不管是黑风寨谢宝庆这种山大王,还是万里独行田伯光这种有特殊癖好的江湖豪客,一概来者不拒,招入麾下。
谢宝庆田伯光们响应号召,来到南昌城,准备打仗发财,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可朱文正这小崽子却不识货,不带着这些有本事的人上场杀敌,反而带他们干工程!
众豪杰们过得苦不堪言,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有的去砌城墙,有的去挖地基,还有的去浚通河道。豪杰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各个心里都是牢骚。
有的豪杰心里不服,找朱文正去理论,可没想到这兔崽子眼见说不过,竟让把这些人送到南京城跟朱元璋去说理!
朱元璋一看,嘿,今年奇了怪了,竟有人来找我说理!“以此等人持两端之心,尽投于水”。
在这些豪杰的辛苦劳动下,一年时间,朱文正建了座南昌新城!
江西赣州的古城墙
新城的城墙竟有6公里长,高10米!不仅如此,城墙外面还有长10公里,宽30多米的壕沟。
古都西安城搞了上百年,城墙也就13公里长,朱文正干了一年,干出了半个西安城!
三、拉人、造船朱文正手下的豪杰们日子不好过,本想着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可没想到帝王的侄子却干起了包工头,他们莫名其妙就进入建筑业。
总有不死心就这么埋没的豪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终于侥幸逃出,投奔了陈友谅,以为一身功夫终于有了识货的。没想到,却只是从建筑业去了造船业。
自陈友谅上次败于南京城下,已经快三年了。
著名演员张家辉曾在天台上喊出,“五年,五年,你知道这五年我怎么过的吗?”
你知道陈友谅这三年怎么过的么?
三年间,他眼睁睁看着非嫡系的手下陆续叛逃,疆域日蹙 ,他忍了,只为了保存一分元气。
他只做了两件事:拉人、造船。
为了拉人,他已经不要经济了。在他的核心区域岳阳、南昌、长沙、荆州和襄阳一带,不管是农户、商家还是普通市民,陈友谅每3丁就抽1人当兵,以补充之前战争中损失的兵员。
但陈友谅也知道,凭这些才放下锄头的惶惶之众,想在军阵中打败朱元璋的久胜之师,无异于痴人说梦。
怎么办?
渔民世家出身的陈友谅选择在水上解决问题。在船上混了几十年,他认为凭借湖北造船业的优势,可以弥补人员素质的劣势。
他设计出一种专门用来作战的巨舰,高10米以上,上下有三层,下层的人听不见上面的人说话,那些被他强拉的农民商户们,就和古罗马战舰中的奴隶一样,塞到下面划船,上面怎么打跟他们无关。
不仅如此,这些船的每层中竟然都设有走马棚,想象一下,本来是打水战,当跟敌船相接时,铁甲骑士们直接冲到对手船上....
陈友谅只造巨舰,这种船有三个型号,大的可载3000人,中的2500人,最小的也2000人。
如木头晾晒等造船工序,到了陈友谅这里,能省则省,甚至连用桐油和石灰填补船缝这种关乎安全的必备工序,他都只填船底,其他部位不填。
“这些船就是用来跟朱元璋消耗的!在战场上的寿命可能就一两天,然后就将沉掉,何必造那么结实?”陈友谅看得极其明白。
3年间,陈友谅在湖北造了几百艘这种巨舰!
鼎盛时期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也就100来艘船,其核心战力盖伦帆船也就装300人左右。
哎,如果中国技术先进点,搞出远洋大船,就凭这雄厚的实力,何必本族人彼此打生打死?
无敌舰队的主力舰盖伦船无论尺寸还是载人数量都不如陈友谅的巨舰,但人家能在海上航行
四、空国而来陈友谅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1362年,几乎帮元朝肃清北方义军的察罕帖木儿被刺客杀死,手下四分五裂,又开始互相兼并,北方乱成一锅粥。
悬在南方军阀们的威胁被解除,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们又可以放开手脚打打杀杀了。
1363年二年,张士诚眼见正面战场跟朱元璋谁也奈何不得谁,便派手下第一大将吕珍率军10万,进攻朱元璋名义上boss小明王韩林儿所在的安丰(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其实这两年张士诚对朱元璋一直占优势,虽然在江南大家都谁也打不过谁,但在江北,张士诚拓地千里,连朱元璋的老家凤阳都占了。
听说小明王在安丰危在旦夕,朱元璋不顾刘伯温的阻拦,想去援救,给出的明面理由是“安丰破,士诚益张,不可不救”。
但关键原因朱元璋没有说出。一直以来朱元璋集团采用的是“共主模式”,由朱元璋直属派、原郭子兴派系、巢湖水寇派等组成。朱元璋由于手太黑,威望并不能服众,因此在他上面有一个小明王做皇帝,成为大家的名誉领袖。
若小明王被张士诚杀掉,原“共主模式”就此崩塌,朱元璋担心会有不服自己的人叛逃,比如廖永忠这些巢湖水寇派,毕竟廖的亲哥哥,原巢湖水寇派大boss廖永安此时还在张士诚手中,朱元璋死活不肯将其换俘换回来。
三月,朱元璋率徐达、常遇春等主力救援小明王。
趁朱元璋主力在外,四月,陈友谅“空国而来”,携众60万,顺长江而下。陈友谅本次出征,带的不仅有战兵,还有文武百官和家属,就跟当年完颜亮征南宋一样,啥人都带上,防止他们在后面作乱。
四月二十三日,陈军包围南昌。
五、天底下没有白走的路和白搬的砖大多数同学听到南昌就会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这里作为九省通衢,“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陈友谅得之则为重镇,朱元璋得之则为藩守,关乎了两个势力的成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中写道,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有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又有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
江西自古为儒风昌盛,儒家的几次高峰(理学,心学)都在这里发起,在战乱时期能为统治者提供大量高端人才。
江西有丰富的高端人力资源
南昌还有着发达的手工业制造和商品经济,其青瓷、漆器、纺织、金银铜器等历来声名远扬。
更重要的是,南昌以造船业为代表的军工器械更是天下翘楚。早在唐朝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唐太宗征高丽,就在这一带造浮海大船四百艘。后来李白在《豫章行》也对南昌的巨船有类似的描述:“楼船大如海,簸荡落星湾。”
因此陈友谅在朱元璋救援小明王时,并没有直趋南京一决生死,而是兵发南昌,欲为长久计。
数百艘几十米高的巨舰直抵城下,视觉效果极震撼,《明史》上描述为“楼船高与城等”。
陈友谅此前的绝招是将巨舰开到城墙边,士兵从比城墙还高的船上轻松跳入城中。
幸好朱文正搞了一年的土木工程,将城墙从江边后移30米,让陈友谅没那么轻松得手,只得“围数百重”。
面对陈友谅的攻势,朱文正与诸将商量后,采用分兵拒守策略,以邓愈守卫最容易被攻击的抚州门,赵德胜防守宫步、士步和桥步三门,薛显守章江、新城二门,牛海龙、赵国旺守护琉璃、澹台二门。朱文正居中指挥,率精兵2000往来驰援。
六、5个守门重将,一晚上死了2个四月二十七日,陈友谅开始攻城,他选的目标为24岁小将邓愈镇守的抚州门。
很快他将后悔今天这一决定。
明朝开国后论功,封6人为公爵,此即开国六公。邓愈名列其中,跟徐达、李文忠、冯胜和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并列,代表着大明的顶尖战力。
邓愈16岁就参加抗元革命,这时也不过25岁。虽然年纪不大,但他战绩彪悍,此前带着胡大海,先后攻占徽州、婺源、休宁、严州、建德等地,转战皖、浙、赣等地,为朱元璋打出一个大后方。
之后调到南昌城中,在朱文正面前,他也只得为副。
这么牛逼一个人只防守单单一个抚州门,就等着你陈友谅来。
邓愈
陈友谅看着自己的60万大军,根本不屑用什么战术什么装备,每个士兵发一个竹簸箕当盾牌,就驱赶着攻城了。
不得不说,有了庞大的数量,再难破的城池都能被砸开。这些簸箕兵像蚂蚁一样涌到城下,开始凿城,很快就“城坏三十余丈”。
危急时刻,邓愈使出了杀手锏:火铳队。
火铳在那个年代属于先进武器,之前邓愈等安徽山里人也从没见过,直到攻绍兴的时候,有钱仔张士诚突然掏出大批火铳,噼里啪啦,士兵们还以为是雷神下凡,吓得丢盔弃甲,让邓愈吃了苦头。
虽然绍兴在火器的防守下攻不下来,但邓愈好歹也见了世面。他随后四处搜刮,终于给自己弄来几百条火铳。
此时这些火铳派上了用场,邓愈集中所有火铳对着城墙缺口齐射,打得陈友谅措手不及。陈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见士兵一排排倒,吓得赶快撤退,
趁此时机,邓愈在城墙破损处立起一排排木栅加强防御。
很快,陈友谅也缓过味来,赶紧抢攻,阻止邓愈修城。
双方围绕着缺口杀得腥风血雨,陈友谅仗着人数优势眼看就要攻进南昌,这时朱文正带着他的2000人的精锐部队赶到。再之后,各城守将都赶到,成败就在此地。
双方杀了整整一夜。
朱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筑,通夕城完”,总算暂时挡住了陈友谅。但朱文正军也伤亡惨重,连赶来支援的其它门守将牛海龙和赵国旺等战死。
守门众将一共有5个,第一晚就被打死2个。若士兵的损伤也是这个比例,这意味一晚上就打掉4成的兵力。
(更精彩的内容,且看下回分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纪事录笺证》《朱元璋大传》陈梧桐《朱元璋传》吴晗
《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李林楠
《明帝国的新技术战争 》李湖光
《大明王朝诞生前的祭品——透视大都督朱文正之死》夏玉润
@磊哥~
赵二就是没有挂。
猫智深 回复 10-16 13:30
然后赵大就挂了。。。
mygame
真的重八出事文正接盘就是宇文氏/司马氏二选一了
亚楼
副统帅不挂,统帅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