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的形成,除了与脾虚痰湿内停有关,与肝、肺的功能失调也有密切关系。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津液输布失常,痰湿凝聚,形成脂肪瘤。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若肺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痰湿内生,亦易导致脂肪瘤。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你情绪抑郁,肝气不舒时,脂肪瘤往往会有所增大,因为气机的郁滞加剧了痰湿的凝聚。
再论脾,脾主运化水湿,为后天之本,若脾虚失运,则水湿内停,凝聚成痰,痰浊流注于皮下,形成脂肪瘤。
这就要提到一个方子,名为【消脂饮】,其组成如下:

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白芥子、浙贝母、三棱、莪术、夏枯草、海藻、昆布。
凡是脂肪瘤导致的皮下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等症状,用【消脂饮】便能有效化痰散结,消散肿块。
患者张先生,50岁,主诉皮下脂肪瘤,多处散在分布,逐渐增大。

来诊时,症状如下:1.皮下肿块,大小不一,质地柔软,边界清楚;2.身体困重,四肢乏力;3.口淡不渴,大便溏薄;4.舌质淡胖,苔白腻。
综合辩证为脾虚痰湿,气滞血瘀证,治疗以健脾化痰,行气散结,活血化瘀的方法。
用【消脂饮】颇为对症,来看方解:

方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治疗痰湿之要药;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减少痰湿生成。
白芥子、浙贝母化痰散结,消肿止痛,二者合用,能直达病所,消散脂肪瘤。

三棱、莪术活血化瘀,破血行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块消散。
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消肿解毒,有助于脂肪瘤的消散和吸收。
方用28剂,患者皮下脂肪瘤明显缩小,质地变软。继服至疗程结束,肿块完全消失,身体状态恢复良好,后随访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