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繁花》,想对那些弃剧的外地或部分上海人说的话

万丈豪气文化 2024-03-17 02:13:49

本来看个电视剧,你看你的,我看我的。这些都是基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所成长的环境,个人口味及偏好来决定的。既不值得看出什么地区优越感,更不值得看出地域之争了。

最近关于《繁花》电视剧,网络上的评论是两极分化的。我虽然怀疑是有人故意挑起两种评论的争议,从而引发更多人去观摩这部剧,但到了现在已经播出了普通话版14集的情况下,应该已经不包括那些看了一两集就果断弃剧了的人了。

之前我看到有外地人吐槽此剧时,我说你不看我看是合理的,就像没几个上海人会去看《乡村爱情故事》一样。而且《繁花》这种以特定年代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自然更适合那个年龄段的亲历者来一波“回忆杀”。就像我这个年龄层的观众,有几个会去看什么仙侠剧的?

很多外地人可能对上海当时是否那么繁华抱有怀疑,认为如电影《小时代》那样脱离实际。这剧似乎成了一种“网络炫富剧”,摄影风格非常“王家卫”,然后又有包括股票,餐饮,外贸,内销等多种领域的商战,让很多不熟悉那个年代的上海的外地观众以及不熟悉那个圈子的上海观众感到很难接受。但这一切对我而言,确实太过熟悉,以至于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就说这部电视剧似乎就是给我这样的观众量身定制的。

在我给大家谈一些那个年代,那个圈子的历史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先纠正一些莫名其妙的对王家卫的吐槽。王家卫的电影当然也是有好有坏的,但无论好坏,他的电影风格充满其独特的人文气息总是事实,个人认为你可以称他为电影界的“古龙”。很多人认为他不了解当时的上海,居然把一个上海电视剧拍出了“港味”。但他只是这个电视剧的“导演和监制”,这部小说的作者不是他,编剧也不是他。你们吐槽的一些东西,即便要背锅也是作者和编剧,这和王家卫没有什么关系啊!

我以从1994年大学毕业就进了中山东一路27号上海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原外贸总公司)当外销员的亲身经历,从类似“汪明珠”的角度来谈谈90年代的股票、餐饮和外贸。

这部电视剧里汪明珠(唐嫣饰)是87年毕业进外贸公司的,93年因为一副耳环被下放到外贸仓库。说实话这事似乎有点夸张了,至少94年进公司的我,从来没听说过类似的事情。不是说这种制度和规矩没有,而是这种事发生的年代一定更早一些。至于那个时候上海人有没有钱?是不是那么繁华?我不得不告诉你,其实85—90年间就有许多“暴发户”存在了。范美琳的老公去赌博把钱都输光了,这种事当时是屡见不鲜的。你们有没有看过《繁花》这本小说没关系,但请你们务必去看一篇由谢德辉写的1988年出版的纪实文学著作:《钱,疯狂的困兽》。你就知道什么叫:葱姜摊、街道模子、区级模子、市级模子之间的区别了。这些名称是指“赌资”的大小。

所以93年及之后黄河路、乍浦路天天灯红酒绿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有钱人的世界你们不懂,有钱人的圈子当然不会包括我一个刚工作的没多久的外销员,但至少我接触过这些人!从外贸的角度而言,国外的客户,国内的代理,产品加工厂,货运公司等,任何生意链上的一环都能发财,且都需要应酬。那些开饭店的老板娘基本上都是“暴发户”出身,她们能有多少文化和素质呢?当时上海人出国去日本餐饮业打工是一种普遍选择,财富就是这么积累出来的。谁还能比我对这个电视剧的真实程度更有发言权?而且我一个打小就认识的“光屁股朋友”,后来做的就是厨师,在我读书那会儿就已经在“混社会”了,拿个万把块的大哥大在那里“神兜兜”的,而我95年才拥有公司发给我的带中文显示的“摩托罗拉拷机”。

以上就是我想对那些弃剧的外地或部分上海人说的话,对于你们不了解的世界和圈子,不要武断地大放厥词。像我这种看尽人生起落的人,早就云淡风轻了。而且一个电视剧,为什么不能有虚构加工的内容呢?要完全符合你们心中的“事实”干什么呢?你们是不是代入感也太强了?

我没有瞧不起你们的意思,搞不好你们现在都比我有钱。但我从来不是以此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的,我会把没文化的暴发户放在眼里吗?我会因为你看不懂这个电视剧而有优越感吗?毫无必要啊!

我一天到晚让别人不要做阿Q,难道我自己要做阿Q?我只是劝你们不要把无知当有趣!

0 阅读:0
万丈豪气文化

万丈豪气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