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进党的无耻课纲说说《孟子》中的“无耻之耻”和“佚道使民”

万丈豪气文化 2024-03-16 05:59:53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提及了孟子关于“耻”的相连的两句话:

孟子曰: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半个多月前,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教师区桂芝斥责民进党当局推出的2019版课纲“去中国化”,是“无耻课纲”。因为此课纲把清朝顾炎武的这篇《廉耻》给删掉了,而《廉耻》中也引用到了孟子的这两段话。

我是完全可以趁当时这个“热点话题”写今天的这篇文章的,但“蹭热度”这种事是网络大V们为了“营生”才干的事,我是根本无所谓的。任何地域的民科和喷子越少惹我,我的相关文章就越少,他们蹦得越欢,我就打得越重,写得越频繁。

“耻”这个字原本写作“恥”,所以在简化字里非但“爱”无心(愛), “恥”也把“心”改成了“止”,一个是心,一个是脚(文字学),笔划没有任何减少,纯粹就是为了改成“形声字”。因此, “恥”的本义就是“耳朵听到了他人的批评,内心感到羞耻”的意思。

孟子口中的“无耻”指的就是“没有羞耻心”,那么如何理解“无耻之耻,无耻矣。”呢?让人感到羞耻的行为或事情有很多, “没有羞耻心”也是一种“羞耻的表现”,做了羞耻的行为或发生让人感到羞耻事情,只要你还有“羞耻心”,就有“知耻而后勇”的机会,就有改正自己的机会。但你连“羞耻心都没有”,那么任何他人认为羞耻的任何事情,对你而言都无所谓。所以这才是真正的“无耻”!为什么我在解释孟子的这句话时,突然觉得某个地域的民科和喷子特别适合来对号入座呢?

孟子随后就说那些“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也就是说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是不会用得着“羞耻心”的。为什么我在解释孟子的这句话时,突然觉得头条的某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V特别适合来对号入座呢?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这句就充分表达了“知耻而后勇”的意思,即:如果不以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为耻,如何奋发图强去获得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呢?所以整天沉湎于过去,而不面对现实,整天阿Q式地意淫,不去努力奋斗,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接着看《孟子•尽心》篇的下面这句话:

孟子曰: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以佚道使民”中的“佚”被解读为通假“逸”,即:以安逸的制度使用人民。也有尬解为“役使百姓注意劳逸结合”的,从而让这句话更合乎逻辑一些。但“逸”和后面的“劳”是互为反义的,你都以“逸道”使民了,民又如何“劳”呢?即便“劳”,那也是“举手之劳”啊!那么如何解释这个“佚”才合理呢? “佚”在古代还通假“迭”,是“轮流、更替”的意思!

“以佚道使民”就是“以迭道使民”,即“用轮流、更替的方式使用民力”,如此才能让人民“虽劳不怨”,这体现的就是个“公平”原则!你老是安排一部分人加班,而不是轮流加班,那么一定会让“劳”的那部分人产生怨恨啊!还记得在《论语》里孔子的这段话吗?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贫)而患不均,不患贫(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注意:括号里的蓝色字体才是正确的!我之前是专门写过这篇分析文章的。既然后面是“均无贫”,说明大家平均了,就没有贫富之分了。那前面当然就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了!所以我常说,国家教育局某些掌权者就是“尸位素餐”,而我们的平均教育水平就只配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种问题上做低层次的纠缠!

所以只要公平,让大家轮流加班,那么大家就无怨了。这才是“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所以我们很多人口口声声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却又一知半解,在那里到处“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但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孟子•尽心》篇开头这几章就已经有这么多翻译错误了,我只恨自己教得太晚。知道现在能跟我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们有多幸运了吗?头条上能看到我文章的朋友就且看且珍惜吧!

0 阅读:0
万丈豪气文化

万丈豪气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