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口号,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来为自己的事业拓宽道路。若是刘备真的统一三国,那么他如何处理与汉献帝的关系,决定了他帝位的合法性以及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光从刘备这一路创业的历程来看,长期以来他将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与汉室宗亲的身份紧密关联。在曹操时代,汉献帝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实际上早已被架空。当时的刘备作为汉室的忠臣,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在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这一身份成为刘备召集人心、广纳贤才的一大政治资本。由此可见,刘备登基的最大阻碍,便是这个曾经拯救他于困境的身份。
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位仁义之君,视汉室为无上的尊崇,力图复兴汉朝。然而,真实的历史却让刘备处在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曹丕篡汉自立,为自己和后世张开了合法性的大道,而刘备则要应对的是一个活着的、合法的汉献帝。更为棘手的是,汉献帝命比刘备还长,不存在自然让位的可能。
如果刘备真统一了天下,他手下的谋士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也绝不会同意将来之不易的江山拱手让给汉献帝。毕竟,这些人随刘备浴血奋战多年,不仅仅看重的是名声,更在乎的是实实在在从龙立国的利益和绩效。刘备若执意退位,那将触碰到整个蜀汉集团利益的底线,可能引起内部分裂和权力真空。
如果我们从刘备的性格出发,他绝不会选择直接将皇位相让。考虑到刘备的仁义之名和唐代以后蚂蚁倒壳的历史传统,我们可以推测,刘备可能会选择一种形式上的禅让,让汉献帝以某种‘正统’名义退位,而自己继续统治。这样,既保住了汉室的颜面,也不失自己复兴汉朝的立场。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蜀汉政权在刘备底下相对稳定,很少出现大规模的叛乱。刘备与刘邦一样重情重义,诸葛亮等文臣武将对他无比忠诚。如果刘备能用柔术解决汉献帝问题,以汉为名继续汉朝的统治,那么我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或许会大不相同。
从实质上讲,如果刘备继续以汉为国号,且延续汉家的文化传统,那么中华文化的影响将在更长久的时间内绵延不断,并深深植入国人心中。历史会铭记,汉朝以刘备为桥梁,真正实现了汉家天下的统一。众所周知,蜀汉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较为柔和。如果真正实现了天下一统,并带入刘备的宽松政策,不但能够避免历史上“八王之乱”和其他纷争,还可能在文化上形成更为和谐的民族融合。
但历史并没有如果,一切都是假设的结果。刘备如果真统一了三国,可能还会面对晋朝所面对的外族入侵问题,甚至可能在一开始就爆发更大的内部冲突。即便成功,他也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好汉献帝及其旧部的安置问题,不让他们成为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