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茯苓为天,泽泻为地,黄芩为人,一方消散全身结节、囊肿、包块

陈玉龙谈养护 2024-11-17 10:32:56

最近,我收到了许多粉丝的留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为什么身上的结节总是反复出现?”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个疑问。

实际上,结节的形成往往与个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即使通过手术去除了表面的结节,如果内在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比如痰浊的生成机制仍然存在,那么新的结节就有可能再次形成,给人一种“割了又长”的感觉。

去年,有一位患者,王先生,通过朋友找到了我,他一进门就说:“您好,陈教授,我去年做了一次结节手术,今年又复发了,然后又做了一次,还是长了,反反复复,真的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先生偶然发现胸部有一个明显的肿块,质地较硬,可以随呼吸动作上下移动,没有明显的疼痛或压迫感。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为肺结节3类。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及生活习惯,后辨证为“湿热蕴肺,气滞血瘀”型结节。

王先生长期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湿热内生;加之年龄增长,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的局面,湿热与瘀血相互搏结,最终形成结节。

于是,我为王医生开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处方:黄芩、茯苓、泽泻、桃仁、红花、丹参、川芎。

王先生看到药方简单,有些疑虑,我跟他说:“中医治疗并不是用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你病情的药。这些药材虽然不多,但都是根据你的情况精心挑选的,每一样都能直接帮到你,你不用太担心。”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反映胸闷和睡眠质量有所好转,舌象也有改善。精神状态和情绪都更加稳定,胸部的结节也有软化的迹象。

患者逐渐对治疗建立信心,持续使用原方药物。最后复查显示肺结节已恢复正常,无复发迹象。

中医认为结节多为“痰核”,是由于体内水液代谢异常产生的病理产物。这些“痰”若不能及时排出,可能会形成各种病症,如息肉、结节、增生甚至肌瘤。在中医眼中,这类疾病被称为“实病”,想彻底治愈它,需要标本兼治才行。

这个药方的构思,最初是受到了道家“天、地、人”三才理念的启发。方中的每一种药材,都如同天空、大地和人的角色一样,各司其职,共同清除体内的瘀毒,让身体恢复到自然健康的平衡。

1.以茯苓为天,能健脾利湿、清热排毒,与泽泻相得益彰,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减少湿热。

2.以泽泻为地,对于脾胃的排泄至关重要。在药方中,它负责利水渗湿、健脾和胃,有助于脾胃后天之本的功能强大,进一步减少湿热的产生。

3.以黄芩为人,它是清热利湿的关键药材,能清肺泻火,对于湿热蕴肺的情况特别有效。它深入肺经,帮助化解并排出体内的湿热,就像人一样,深入内部进行清理。

针对王先生的具体情况,我在药方中进行了适当的加减,加入了丹参、川芎、桃仁和红花等药材。这些药材不仅加强了清热利湿的效果,也共同发挥了健脾祛湿的作用,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湿热,改善血行不畅,促进瘀血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阅读:73
评论列表
  • 中医好历害一方消散.中医四大圣人的孙思邈在巜大医精诚》说德不近佛不可为医.但是在明知药有效并且吃的越多效果越大情况。而非要限量(目前沒有一本中医书有說明吃多少会出现什么样毒反).做着明明可以一天治好旦并要治个十天半月.這就是所谓中医四大圣人所标榜的近佛。当然这不算什么.科技水平低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中医们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的了不起。中医5000年历史。上亿名中医从业人员没有一位能说出自己如何定药量(包括四大圣人)。药决定能不能治病。而药量更是关系着病人多久能治好。病人需要承受多久的病痛还不夠重要吗。为了标榜中医写着药量又说药量是中医之秘。当是又说不出药量如何来.说临床的.但是中医临床只是表示用这个方子治过病最多证明次个方子有效。而证明不了这个方子的药量达到最大值𡿨已经考虑了有效和有毒〉因为中医沒有一次记录过服用后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你考慮过有毒性.西医临床是決定药能不能继续上市。而不是确定药量。西医药量由药企決定。西医生只有选择药品

陈玉龙谈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