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要明白的7大“真相”,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上学后吃亏

兰妈谈育儿 2023-09-07 19:55:59

文/兰妈谈育儿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服贴、又能贴近孩子身心的

再过不了几天,家里那个总是叽叽喳喳的小宝贝,就该去幼儿园一待就是一天了

眼看着入学时间进入倒计时,相信很多家长都开始有些小紧张

担心孩子上学后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在学校又会不会遭到其他同学的欺负…

其实呀,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也是孩子们走出社会的第一步

父母爱孩子、担心孩子,这是本能

可孩子离开家之后,更多的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勇敢坚强

这不,还没到开学时间,闺蜜就忧心忡忡地说:

“我儿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听说幼儿园也有潜规则,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入学后可要吃亏了”

听完闺蜜的话,就想到我那开学后就要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儿

细细回味过去2年的幼儿园之旅,要说“潜规则”吧,倒不如说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想要孩子更好地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了解一些你不知道的“真相”还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以下7个上幼儿园需要明白的“真相”,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避免孩子上学后吃亏

01

入学的年纪最小并不吃香

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好,这一直是家长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从公办幼儿园的入学标准来看,孩子的入园年龄需要年满3周岁

过早、或者成为班上入学年纪最小的,并没有那么吃香

女孩桐桐,家对面就是公办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热闹气氛影响下,桐桐从2岁多开始就吵着闹着要去幼儿园上学

也因为年龄太小,2岁多的入园梦也被硬生生拒绝了

都说“得不到永远是最好的”,自从因为年龄不够被拒绝上幼儿园后,对幼儿园的思念就越发强烈

每天守在窗户上眼巴巴地看着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有时候甚至专心到连饭都吃不下

如此一来,桐桐的爸爸妈妈看着也不忍心,在孩子的极力要求下最后选择一所私立幼托

当心心念念的上学日终于到了时,桐桐刚开始几天别提有多开心

可持续不到一个星期,热度就消散了

就在上幼托的第二个星期,桐桐突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我再也不要去上学了”

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桐桐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说话跟不上、玩游戏也跟不上

大概是觉得拖后腿的原因吧,大家都不愿意跟年龄最小的桐桐一起玩儿

在幼儿园被同学嫌弃、甚至冷落,这件事给桐桐的内心造成了很深的伤害

妈妈也认为:“孩子不想去学校就不去吧,反正在幼托也学不到什么,等到了年龄直接送到公办学校”

就那样,还没有正式开始融入大环境,桐桐就因为年龄小而退缩重新回到家里

从那以后,桐桐不再吵着闹着上幼儿园,等到年满3周岁也没有那么期待,甚至躲在妈妈的身后不敢上前,对上幼儿园的排斥感也要比之前还深

特别是入园的第一天哭声震聋,是属于全场反应最激烈的新生代表

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了解下才发现,桐桐之所以排斥上幼儿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之前那段不太愉快的入托体验

再加上体验几天就退缩的畏惧心理,才会从心理层面形成对幼儿园的排斥

我们希望孩子可以“早”些上幼儿园,但入学年纪越早越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同时孩子的自理能力、安全感形成也没有那么理想

所以,在家里有人带孩子的情况下,建议入园时间尽可能年满3周岁为佳

02

经常请假会加重分离焦虑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我们在考虑孩子入园年龄时也需要承认这一点

有些孩子受到家庭环境影响,从小独立、和自主能力比较强,不满3岁就可以独立吃饭如厕,也可以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

在这种自理情况比较强,并且孩子对幼儿园有着很深期待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而定

不过,孩子融入学校之后,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免请假、迟到,又或者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的过家家形式

正如先上幼托、后上公办幼儿园的桐桐,刚入托不到一个星期就回家了

这种遇到情绪就不想上学的退堂鼓态度,肯定是不利于环境适应的

每个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只不过是焦虑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差罢了

就比如,从开学到放假很少请假的孩子,他们对幼儿园的情怀就比较深

是上学后自理能力强的良好体验,也是不请假坚持入园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隐藏在本能力量中最强大的行为主导,同样一件事在经过不断地反复强化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个人本能反应的一部分

行为习惯,具有产生定力、淡化缺点的神奇力量,也是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好的自主能力

孩子上幼儿园也是如此,频繁请假会加深孩子的分离焦虑

特别是在家里自由懒散惯了,孩子就不愿意再回到学校去接受集体生活的束缚

所以,好的入学习惯是更好适应幼儿园的必经之路,非必要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请假,减少分离焦虑也是孩子入园后最好的集体状态

03

表达和自理能力要提前训练

孩子上幼儿园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只要到年龄就行了

实际上,年龄只是幼儿园的一个门槛,年龄门槛背后反映的也是孩子的生存能力

如果孩子只是年满3周岁却没有多少自理能力,到了幼儿园肯定是要吃亏的

这一点,兰妈算是过来人了

大女儿当初上幼儿园时连勺子都拿不好,在学校也因为性格内敛而不敢开口说话

有好几次都是尿湿裤子后偷偷再捂干,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饿了、就是渴了

上个幼儿园就像出门干了一天的苦力,刚开始还一直以为是学校本身的管理存在缺陷,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与帮助

可就在一次家长开放日的公开活动中,我发现了不一样的“真相”

那些上学开开心心,放学也一蹦一跳、不叫饿不叫渴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达和自理能力强

就比如,女儿班上比较胖的一个男孩,吃午饭的时候没有吃饱

他会直接捧着碗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还没有吃饱,可以再帮我盛些吗”

老师会拒绝吗?根本不会,还会热情地帮忙打饭

所以,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定要提前培养表达、和自理能力,孩子有某些需求了尽量让他们大声讲出来

比如:

“你说什么?可以大声把再讲一遍吗”

“这件事,你可以自己完成的,我相信你”

“别怕,把你想说的都说出来,我认真听着呢”

好的自理能力一定要有敢于实践、和表达的勇气,当孩子可以大胆说、大声说时,他在幼儿园的体验就比其他人更有安全感

04

过家家可以还原孩子的一天

孩子上幼儿园后,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娃在学校的体验感如何

父母之心,关之则切,可我们了解孩子的方法也是有技巧的

我见到很多家长,他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就趴在栅栏上左看看、右看看

目的呢,就是为了想多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

实际上,透过学校栅栏、班级群,所了解的情况都是一星半点而已

也有家长说,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莫过于老师知道得最多

为了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也有家长私底下想方设法和老师拉近关系

希望得到老师的格外照顾,也希望能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最真实情况

这不,堂姐家从事幼师工作的小姑子,前几天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当时,家里聚餐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好几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聚在一起很快就形成了拆家队伍

堂姐小姑子一上场,当时说了句“小手背后”,结果小朋友立马接了句:“小脚并齐”

果然,幼师一出场,调皮捣蛋的小魔王也瞬间安静下来了

如此经典再现的场面,也让我瞬间意识到情景再现的重要性

特别是那些放心不下孩子,又无从了解孩子更多情况的家长,就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

比如,孩子回家后跟他们玩角色对换的过家家游戏,孩子当幼儿园老师,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当学生

没有孩子能拒绝当老师的角色塑造,特别是在学校被老师管理一天的学生,内心最渴望的就是站在讲台过一把当老师的威风凛凛

而当孩子成为“老师”那一刻,就是他们在学校的真实生活,过家家游戏也完整地还原了孩子在学校的一天

05

尽量选择离家里近的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重要的择校标准是什么?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个真相

那就是选幼儿园尽量选离家距离近的学校

我认识一位妈妈

本来家旁边就有一所幼儿园,孩子上下学也不到5分钟路程

可给孩子报名前几天,她听说县城的公办幼儿园环境好、收费也公平公正

经过多方面考虑后,妈妈决定给女儿报名离家有二十多分钟路程的县幼儿园

报名那天人山人海,为了可以获得入学名额更是多方面托关系

好不容易获取的入学名额,对于妈妈来说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她也以为,县幼儿园的场地大、环境好也会深受孩子喜欢,至少不会出现不想入学的情况

结果,入学焦虑依旧跑不掉

因为学校离家距离远,母女俩每天都要比其他同学早起四十多分钟

这对于一个刚上幼儿园,还没有形成早起习惯的孩子来说,肯定是不太友好的

后来,为了早上可以多睡一会、也为了孩子少走一些路程,县幼儿园的半年学期结束后就选择了家附近的那所学校

刚适应学校、又转学到另一所学校,女孩需要重新适应环境,妈妈也需要再经历一次入学焦虑

所以,孩子上幼儿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还要尽量选择离家距离近的幼儿园,让孩子每天可以多休息一会,孩子才能有更好的精神气去面对崭新的一天

06

下午接孩子一定要守时积极

孩子的入学焦虑长短,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有孩子本身的生存能力、也有来自家庭的环境影响

身边的很多家长都说,二胎家里的老二在独立能力方面更胜一筹

这是因为养两个孩子会产生环境对比

环境因素下,老二从小就是在教育老大的标准下察言观色

比如,老大被批评学习不积极时,老二就会麻溜地拿起纸笔写写画画,先不提效果怎样、光是那个态度就让人脾气少了很多

行为处事如此,每天上学的积极性上也是如此

还记得小女儿上幼儿园那几天

本来在家里还有分离焦虑,嘴里不停地叨唠:“不想上幼儿园”

结果,带着小女儿去送大女儿上学,姐姐走到校门口回头说“妈妈,拜拜”的打招呼后

小女儿也很开心地说了句:“走吧,该送我去幼儿园了,可别迟到了”

小家伙刚走进幼儿园,就一步三回首地做着“拜拜”动作

后来,在上幼儿园这件事情上,小女儿也一直表现得很积极主动

直到一次出差,让奶奶接孩子迟到几次后,“不想上学”的情绪就再次被释放出来

也可能有人会说:

“幼儿园嘛,无所谓,早接一会、晚接一会,都无所谓,反正有老师在那里招呼着,出不了事”

而事实却是,每一个孩子都希望争第一,每一个孩子也希望被爸爸妈妈第一个送到学校、第一个接离学校

所以,孩子上幼儿园后家长一定要做到积极接送,让孩子感受到充足的被重视感觉,他们才不会感到分离焦虑

如果你是实在不能成为孩子期盼的“第一”,那也一定不要成为最后,等待的过程很孤独,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开心心上学、快快乐乐离园

07

不把老师当保姆、足够尊重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大步朝前地一个人走进学校大门,这就是勇敢

可有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孩子在学校的体验感也决定着他们的勇敢程度

朋友女儿所上的幼儿园,算是占据着能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的优势宝地了

一个是幼儿园离家距离近,出门就可以看到幼儿园

一个是有亲戚在幼儿园当老师,有熟人也避免了陌生面孔的分离焦虑

另一个还是老妈为班里的家委会负责人,和老师接触得多、孩子自然也熟悉了

正所谓有优势就有机会,每次幼儿园举办活动时,朋友女儿都是台上瞩目又耀眼的焦点

不是多才多艺的小主持人,就是站在C位的唱歌领舞

很多人都说,只有这样“有后台”的关系才能出人头地,孩子在幼儿园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机会、和照顾

其实,机会是可以创造,有先天的优势、也有后天的把握

当我们没有先天优势时,就要懂得去创造后天的把握

在人群中,什么样的孩子更能一眼被注意到呢

我认为,优秀出彩是自身能力上的优势,懂得感恩、尊重他人才是亘古不变的影响力

幼儿园也是一样,家境再强、先天性条件再好,也不如孩子自己跟老师处好关系

所以,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也是一个小社会的情商锻炼,家长要在这件事情上做好充足的影响力

在这方面我们就要摒弃不该有的观念,特别是别把老师当成照顾孩子的保姆,足够尊重、并教导孩子多关心老师

比如,课间十分钟活动时,其他同学都在玩游戏,而你家的孩子跑到老师跟前“捶捶背”,再说一句“老师,你辛苦了”

这样的感恩、尊重,还有勇气,想必老师见了都爱吧

那么,关于孩子上幼儿园需要避坑的地方,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1 阅读:524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