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息收入评估:
净利息收入的预测主要是是规模预测和净息差预测两部分。其中净息差预测需要依赖于建行但一季度的净息差数据。规模预测需要根据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以及建行自己的发展方针。
净息差预测
净息差的预测需要依赖于2个数据:第一是去年第四季度的单季净息差;第二是对于今年一季度净息差环比变化的评估。
去年第四季度建行的净息差我在年报点评的时候已经分析过了,参考如下表1:

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建行的第四季度单季净息差约为1.48%,环比持平。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生息资产收益率受到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影响环比下降近17bps。负债端环比降低20bps,应该是存款利率下调和负债结构调整带来的作用。
关于建行净息差变化,我在2024年底对银行业净息差展望的时候已经做过专门的定量分析。当时对于建行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1季度净息差环比变化的评估,净息差环比下降分别为3bps和1.7bps。
但是,实际情况是建行2025年第四季度净息差环比持平。当然,这里面除了以往存款利率下调的累积效应外,还有就是建行在资产结构方面的优化——放弃了盲目冲规模,改为更注重效益。所以,此次一季报业绩预测时,对于净息差的环比变化,我选择将中性值从-1.7bps上修为0bps,即2025年第一季度建行的净息差保持1.48%。
规模评估
今年一季度宏观货币政策出乎大家意料的平稳。3月份最新公布的M2增速是7%。这个增速和前两年接近或超过10%增长相比,明显下降。去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后时隔十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前大家多数认为十年一次的双宽松政策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提升。但是我们看到整个一季度m2的增速基本都维持在7%左右。可以预期建行一季度的总资产增速不会达到两位数。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建行在2024年是四大行里第一家,在规模增速上踩了刹车的银行。去年一季度建行的总资产增速就只有7%左右。由于去年建行的总资产规模基数偏低,所以此次一季报预测,我对于建行总资产的增速评估依然是8%。
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生息资产的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现在的情况有点特殊,生息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正反两个方向因素都有。首先建行的总资产增速相对偏低,所以它更多的资源投放到了信贷业务当中,即生息资产占比会提升。另一方面,从去年到目前为止一直是债券的大牛市而且社会信贷需求不足,所以很多银行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估计建行2025年一季度生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是偏中庸的值94%
根据上面的评估数据输入表2,我们就可以获得建行2025年一季度净利息收入的评估范围1433.97~1482.81亿:

表2
手续费评估
建行去年年报披露的手续费明细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结算清算,银行卡手续费,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代理业务。这四项中,去年只有代理业务手续费去年负增长超过10%,达到23.72%,其他3项中银行卡手续费是正增长。另外两项降幅也不大。
去年建行代理手续费和托管业务手续费的下降都是受到了减费让利的影响。展望今年一季度费率下调的同比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可以预见建行的代理业务手续费和托管业务手续费有可能持平或者小幅正增长。银行卡手续费和清算结算手续费随着社会消费的复苏表现应该会略好于去年同期。
所以,总体建行的手续费同比去年大概率是持平或者微增。我以400亿为中性评估,同比去年一季度小幅增长1.82%。
其他非利息收入评估
建行的其他非利息收入中有接近一半是其他收入,剩下的一半才是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投资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收入。今年一季度整个债券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调。可以预见建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环比同比都不会太出彩,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建行在2024年第四季度其他非息收入的表现,并不像其他银行表现的那么靓丽。建行2024年第四季度出现了单季度环比和同比负增长。这说明建行在金融投资资产上的配置策略可能和多数银行不太一样,或者建行持有较高的套期保值衍的生品。所以即便投资收入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的比例也不会太高。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对于其他非利息收入,一季度我给予的评估是110亿同比去年下降7.71%,正负10亿作为波动空间。
业务管理费及其他评估
建行的业务管理费及其他在今年金融行业过紧日子的大环境下,再叠加营收不给力,大概率会延续去年压业务管理费保利润的思路。最近2年报建行的业务管理费及其他同比分别是-0.75%和+0.66%。这次的业务管理费及其他,我给予的中性评估是同比去年一季度微降1%,500亿±10亿。
信用减值损失评估
今年一季度建行的营收压力相比去年一季度略有减小,但是营收大概率依然是同比小幅负增长。所以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今年应该还是降低为主。建行2024年新生成不良,正常贷款迁徙率有所改善。这些因素支持建行下调减值损失。我们也要考虑到建行已经连续3年通过压降信用减值损失来抬高利润。一面是越来越大的贷款规模,一面是越来越少的减值占营收比例。这种情况不具备可持续性,未来随着营收好转,减值计提必然会反弹。
所以,个人倾向今年一季度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下调的比例低于10%。我按445亿的信用减值损失给予中性评估,上下限按照±10亿考虑。
实际税率评估
大行的实际税率变动相对较小,可以考虑用2024年的实际税率对建行进行评估。
结合上面的评估和下面的净利息收入分析,汇总和得到表3:

表1
营收中性增速为-2.04%,净利润中性增速为+1.36%,±2%为高概率区间,即-0.6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