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不杀鳌拜?鳌拜不是索额图,也不是和珅,更非年羹尧

雍亲王府王妃 2025-02-10 16:06:59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虽然年仅24岁但因病去世;在遗诏中为年幼的儿子玄烨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其中辅政大臣之末便是战功赫赫的瓜尔佳.鳌拜,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侄儿、八门提督卫齐的儿子。

四辅政大臣之初,四位辅政大臣尚且能安心辅佐康熙帝;

但是很快鳌拜便越来越跋扈专横,为了能除掉鳌拜,孝庄太皇太后同康熙帝便将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直接册封为中宫皇后,康熙四年举行大婚。

康熙六年,索尼帮助14岁的康熙帝提前亲政。

康熙亲政没多久,索尼便因年迈去世了。

虽然康熙亲政,但是仍旧没办法应对鳌拜所带来的威胁,辅政大臣第二位的叶赫那拉.苏克萨哈主动提出辞去辅政大臣之职,前去为世祖皇帝守陵。此举让鳌拜极为不满,便为苏克萨哈罗织了二十余条大罪将其下狱,即便是康熙想要保住苏克萨哈一命,终究还是枉然,苏克萨哈被绞杀。

而鳌拜之所以会如此着急除掉苏克萨哈,就是因为若是苏克萨哈当真辞去辅政大臣之位,那么鳌拜与遏必隆便没有理由再继续担任辅政大臣,也需要辞职。已经早朝中权倾朝野的鳌拜,又如何能甘心就这样退出呢?

但已经亲政的康熙,又如何能忍阻碍自己掌握大清实权的鳌拜呢?

康熙八年五月,威风凛凛的辅政大臣鳌拜被康熙活捉问罪。最终鳌拜被定了30条罪状,其中结党擅专便占了23条;然而即便如此,康熙仍旧没有直接处死鳌拜,只是将其幽禁起来。

到了康熙晚年,康熙在想到鳌拜时,仍旧对其评价极高:

在大清所有从征立下战功的功臣中,巴图鲁鳌拜的功劳最大,应当给予他世职。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赠予鳌拜一等男的世职;

雍正帝登基后,不仅赠与鳌拜祭葬,而且恢复了他一等公的爵位,爵位世袭罔替;甚至在雍正九年,雍正帝将鳌拜追封为“一等超武公”。

只要是提起鳌拜,我们都知道康熙与孝庄对其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然而当鳌拜真正被抓后康熙反而没有将其处死,还在多年后对其缅怀。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实鳌拜确实也值得康熙如此,鳌拜虽然跋扈,但是他不是赫舍里.索额图,也不是钮祜禄.和珅,更不是年羹尧。

鳌拜不是赫舍里.索额图

索额图是谁?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索额图是康熙一生中最为痛恨的人之一,即便是索额图去世多年后,康熙提起索额图仍旧对其痛恨无比,咬牙切齿地将其称之为“大清第一罪人”。

索额图是帮助康熙亲政最大的功臣赫舍里.索尼的第三子,其生母出身勋贵家族——沙济富察氏一族,同乾隆的孝贤皇后同族。

虽然康熙的发妻孝诚仁皇后是索额图长兄噶布喇所生的女儿,按照辈分的话孝诚仁皇后称呼索额图为叔叔;但是索额图却是索尼六子中仕途最为顺遂的一个,而且成为都英额穆坤·赫舍里氏家族新的掌门人。在帮助康熙除掉鳌拜后不久,便入阁拜相、位极人臣。

这年年底,孝诚仁皇后生下嫡长子承祜;

三年后,承祜夭折;

康熙十三年,孝诚仁皇后生下嫡次子保成(胤礽),生下嫡次子后仅一个时辰后孝诚仁皇后便病逝了。次年,康熙将嫡次子册封为皇太子。

而索额图,作为皇太子的叔姥爷,成为康熙十分倚重的臣子。康熙如此看重索额图,就是为了让赫舍里氏家族成为皇太子胤礽将来立足朝堂、甚至登基时的依仗。

所以即便是索额图与权臣叶赫那拉氏.纳兰明珠党争,在朝中骄纵自持,康熙为了太子,也不忍索额图没落。因为赫舍里氏家族暂时还没有能够替代索额图,掌管家族、维护太子地位的人。

索额图作为皇太子胤礽的叔姥爷,康熙面前的宠臣,孝诚仁皇后的亲叔叔,赫舍里氏家族的掌门人,如此骄纵,同“明相”党争,确实也在情理之中。

康熙作为千古一帝,能够将党争掌握在一定程度内,反而有利于加强皇权。

然而索额图却落得一个被幽禁而死、“大清第一罪人”的结局,这究竟是为何呢?

康熙可以原谅索额图的跋扈骄纵,但是不能原谅索额图将自己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给毁了”,更不能原谅索额图这位几十年的老臣,居然有谋反之心。

康熙四十年,康熙南巡时皇太子随行一起,但是在到德州的时候太子胤礽卧病,康熙便下旨已经乞老退休的索额图前去照顾胤礽。胤礽痊愈后,康熙竟然发现了索额图与太子一起密谋篡位的证据。但即便是如此,康熙仍旧不想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

在太子同康熙的关系越来越微妙的时候,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下旨将索额图拘禁起来,没多久索额图便死在了狱中。然而即便是索额图死在了禁所中,太子也终究让康熙失望了,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废掉太子之位。

虽曾复起,但二次被废,胤礽被废掉太子之位后,九子夺嫡之争越演越烈。

为何说:鳌拜不是索额图呢?

康熙可以原谅索额图党争,但是不能原谅索额图有谋反之心,更不能原谅自己辛苦培养几十年的太子跟自己的关系越来越不好,以至于最终被废。

而鳌拜,虽然跋扈但是却从未有反心。

只要是提起鳌拜,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鳌拜因为想要谋夺皇位而被康熙除掉。

但实际上,真是如此吗?

太宗皇帝皇太极还在时,鳌拜虽然年轻,但是跟随太宗一起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君臣之间的情谊颇深。可以说太宗皇帝是鳌拜人生中第一位伯乐,正因为如此太宗皇帝病逝后,鳌拜坚决拥护“先帝之子”登基,而非威望极高、颇有战功的睿亲王多尔衮。

在年幼顺治帝登基后,即便是多尔衮再威逼利诱,鳌拜始终对顺治帝忠心耿耿,进行辅佐。

直到多尔衮去世、顺治帝亲政,鳌拜才终于熬出了头,位居忠臣、重臣之列。

对于对自己忠心耿耿、看着自己长大的鳌拜,顺治帝对其十分器重、信任,所以在自己病重时,将其选为辅政大臣之一。

而就是这样一位历经两朝的忠臣,却在康熙八年时被康熙颁布三十条罪状,捉拿幽禁。

但实际上,虽然鳌拜有三十条罪状,但是无一条是“造反篡位”:

有负先帝嘱托,欺君擅专

用奸臣

结党营私

起用太宗皇帝、世祖皇帝时不用之人

将辅政大臣之一苏克萨哈全家诛杀

不将圣母皇太后孝康皇后配享太庙

嫉妒内大臣噶布喇之女为皇后

御前呵斥院部大臣

.......

这30条罪状中,结党擅专是23条,不尊重太皇太后是2条,其他的为五条。

也就是说,康熙并未为鳌拜定罪:谋夺皇位。

既然鳌拜没有反心,康熙为何非要将其除掉呢?

法国传教士白晋是这样记载的:在康熙帝十五六岁的时候,在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是最有实力的宰相,他把持六部与议政王会议,随意使用康熙皇帝的权威,没有人敢提出质疑。

在康熙年纪还小的时候自然“还不计较”,但是随着康熙年龄越来越大时自然会在朝政上表达自己的意见,而鳌拜的权势地位太大康熙即便是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得不到尊重,康熙自然想要除掉鳌拜;尤其是鳌拜经常在康熙面前呵斥院部达成,还直接阻拦奏章,甚至在康熙面前“攘臂上前”,不将康熙放在眼里,这对于一国之君的康熙而言,自然是不能忍受的。

所以康熙六年康熙亲政后,鳌拜便成为康熙独掌大清实权最大的障碍。

鳌拜也非年羹尧

年羹尧与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登基最大的两位功臣,而出身汉军旗的年羹尧之所以能够入得了皇四子胤禛的眼,其实并非因为其妹妹为胤禛侧福晋的缘故,而是因为年羹尧在康熙朝时便先后任内阁学士、四川巡抚、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是康熙晚年十分信任的封疆大吏。

年羹尧能成为雍正登基的大功臣,不过是押对了宝而已。

雍正帝登基后,年羹尧一开始确实是雍正的股肱之臣,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凭战功而晋封为一等公。然而雍正三年十二月,在敦肃皇贵妃年氏去世后不久,年羹尧便被雍正帝赐死了。

很多人认为,年羹尧之所以被雍正帝赐死,是因为年羹尧跋扈僭越,无人臣之礼;确实这是年羹尧被赐死的原因之一。但是若非威胁到了雍正的皇权,雍正又如何能赐死自己最爱女子(敦肃皇贵妃)的亲哥哥呢?

雍正帝登基后,年羹尧凭战功越来越不知收敛,不仅结党营私,而且贪、举荐太监,雍正对其越来越失望。雍正本就猜忌心强,感觉到年羹尧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自然会将其除掉。像皇九子胤禟,是雍正帝夺嫡的宿敌之一,雍正将其发配年羹尧军中就是为了让年羹尧能够时刻盯着胤禟,找出胤禟的罪证。

然而年羹尧并没有帮雍正除掉胤禟,这让对胤禟恨之入骨的雍正如何能忍呢?

更何况,作为雍正登基的大功臣之一,年羹尧知晓雍正太多的事情。雍正登基之初为了彻底坐稳皇位不得不暂时信任年羹尧与隆科多,但是等到雍正坐稳皇位后,面对势力更大、战功赫赫的年羹尧,自然是直接处死,而隆科多则是幽禁。

而鳌拜呢?

虽然跋扈僭越,有时还无人臣之礼,但是鳌拜只是康熙大权独揽的一个阻碍。

而鳌拜之所以会如此,除了鳌拜自身的欲望外,跟另外三位辅政大臣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索尼是四位辅政大臣中最为资历、文武双全的四朝元老,比鳌拜的资历还要老;但是索尼到了康熙朝时已经年迈,很多事情确实也是力不从心;而索尼之所以对鳌拜放纵,也是因为索尼实在是瞧不上苏克萨哈,苏克萨哈原本是睿亲王多尔衮的人,在多尔衮去世后归顺的顺治帝。

索尼、鳌拜与遏必隆都看不起苏克萨哈,所以在鳌拜与苏克萨哈有矛盾的时候,索尼等人自然是倾向于鳌拜。其实并不是因为索尼等人多支持鳌拜,而是因为他们对苏克萨哈实在是太过厌恶。

遏必隆虽然出身勋贵家族——弘毅公家族,是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亲外孙,但是他胆小怕事,经常追随鳌拜之后。

正因为如此,鳌拜的野心越来越大,尤其是索尼病逝后开始大权独揽。

鳌拜虽然辅佐年幼的康熙帝,但是康熙帝从未有什么把柄在鳌拜手中,康熙的皇位也是顺治帝钦点毋庸置疑。如此背景下,康熙确实也没有理由直接处死这位战功赫赫、对太宗世祖忠心耿耿的三朝老臣。

更何况年羹尧虽然有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的功劳,但是远不能跟开国功臣鳌拜的功劳相比。

康熙曾这样称赞鳌拜:我朝从征效力的臣子中,没有人能比得过鳌拜巴图鲁。

而康熙之所以除掉鳌拜,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

鳌拜也非大贪官和珅

和珅是乾隆皇帝晚年时期最得宠的臣子,不仅位极人臣,而且还成为了乾隆最宠爱的固伦和孝公主的公公。在地位越来越高的同时,和珅开始结党营私、聚敛钱财。

在嘉庆帝登基后,乾隆皇帝已经年逾八十,但大清的实权还是掌握在乾隆与和珅的手里;尤其是和珅为首席军机大臣之后,便成了“二皇帝”。而嘉庆帝这位名副其实的皇帝,因为和珅在乾隆面前教唆,而成为没有实权的“侍皇帝”。

嘉庆帝对和珅的痛恨程度可见一般,所以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刚去世嘉庆帝便除掉了和珅。

而和珅去世后,便富了嘉庆帝。

所以便有“和珅倒,嘉庆饱”的说法,可想而知和珅在朝为官二十余年的时间,贪了多少银两。

而鳌拜,虽然是手握实权的辅政大臣,但是他并未像和珅一样大肆敛财,鳌拜之所以圈地,其实是跟满清入关后的背景有关系。多尔衮掌权的时候,两白旗便因为多尔衮是摄政王的缘故,而得到了更多的好处;而两黄旗则处境艰难。

鳌拜圈地,就是为了改变两黄旗的境遇,同时为自己在朝中树立威信、地位。

结语

鳌拜既不贪,也没有谋反的野心,也没有做十分严重的不法之事,反而做了很多对大清有利的事情。所以康熙将鳌拜活捉后,只是将其幽禁并未将其处死。

而且康熙也没有鳌拜的缘故,而过多的连累鳌拜的家人,鳌拜的家人大多也得到了善终。

0 阅读:22
雍亲王府王妃

雍亲王府王妃

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