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戳记币上面五星戳记印证着中国工农红军军徽的演变历史

红色潮看历史 2024-04-02 05:29:05

​​​#历史#​#读书#​​​​​​​​​​​​​​​​​​​​

原创:李国锋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率领国民革命军贺龙、叶挺部两万多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一南昌起义中,许多党员身上都主动佩戴着党员证章,以示和普通群众的区别。他们就是戴着这种证章,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牺牲在前。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今天仍然有一枚这样的证章遗留下来,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第二次革命战争馆中。它就是革命先辈钟步全在南昌起义中佩戴的。它的形状是一颗铜制的黄色的五角星,正中间刻着镰刀、斧头的图案。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一颗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证章。

秋收起义时,参加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浏阳、平江等地的工农义勇队;安源工人纠察队;安福、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队等,没有统一的服装,相互之间难以区别,不便协同作战。所以,他们决定,全部参加起义的人员,一律每人发一红色臂章,或者是胸章、袖章。此章上一律用毛笔蘸墨画一徽号,即五星内一交叉的镰刀、斧头。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镰刀、斧头代表工农。徽号的含义象征工农革命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徽号的下面或左面,书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团×营×连”。当时虽无明文规定,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中共领导的军队最早的军徽了。它和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证章是一致的。今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仍然存留着秋收起义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王富生的胸章,以及浏阳赤卫军的臂章。

1928年5月,工农革命军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的徽号与工农革命军的徽号与含义,没有什么区别。由于当时革命斗争条件的限制,各地红军徽号中镰刀、斧头的样式、方向往往有很大差别。到1930年,经过极其艰难曲折的奋斗,红军从无到有,从若干小游击队发展到拥有十多个军、七万余人的武装,并先后创建了井冈山、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边等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打破了敌人多次的“进剿”和“会剿”。其间,共消灭国民党军七万多人。

为了促进红军的正规化建设,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有关通令,对红军的徽号作出明确的规定:五星的顶点向上,中间镰刀、斧头交叉排列,刀斧相交叉;刀柄在左(右)下方,刀尖在右(左)上方,刀向内;斧柄在右(左)下方,斧头在左(右)上方,斜尖向内,平尖朝外。这时徽号中的斧子是两头开锋的,俗称锛。现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仍然可以看见当时存留下来的红军袖章、红军袖章印模、中国工农红军陕北军事部章等。这时红军袖章的基本样式仍为红色,印模蘸黑色或蓝色印制成。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流行最广泛的一种红军徽号。现在存留下来的实物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红军使用过的奖章、证章、外出证、印信、袖章、胸章、臂章、旗帜中,都采取了这种徽号。

1930年后,红军实行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土地革命战争继续胜利向前发展,红军为了适应战争的变化,相继建立了军团和方面军一级正规兵团。至1933年,主力红军已经发展到近30万人,先后创建了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湘鄂西苏区、川陕苏区、陕甘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闽浙赣苏区等十余块革命根据地。

1933年4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对红军的徽号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它的主要变化为,五星中间改为一交叉的镰刀、锤子。在军事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一枚当时的红军军帽帽徽,为一红色铁制五星,星内为黄色的镰刀、锤子。由于当时各苏区、根据地与红军之间联络不便,这种徽号在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只在一方面军中广泛使用。但是,这是红军时期影响最大的一种徽号,因为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最终采用的徽号,同时它和后来的党旗上的徽号也是趋于一致的。

1937年8月之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没有自己特殊的徽号。

一枚苏维埃戳记币,就是一段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历史!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依‬据‬作者或著作权人的‬意见进‬行‬包‬括‬删除在‬内‬的‬处‬理,但‬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0 阅读:0
红色潮看历史

红色潮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