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日本的传国玉玺不但是方形,而且用的还是汉字

红烧小面面 2025-04-24 11:08:33

日本的第一个国玺居然是由中国汉朝的皇帝刘秀赐予的!

1784年,日本九州福冈县志贺岛的一位农民偶然挖出了一件古老的宝贝——一枚来自中国汉朝的金印。这枚金印尺寸为2.3×2.3×2.2厘米,含金量高达95.1%,上面清晰地刻着“汉委奴国王”五个字,分三行排列。

东汉初年,日本列岛内战频繁,分裂成数百个小国。其中一个大部落的国王想借助强大的汉朝提升自己的地位,于是在公元57年派使者来中国朝见汉朝皇帝。刘秀接见了使者,使者表示愿意臣服于汉朝,请求皇帝赐名和封号。刘秀了解到该国百姓身材较矮,便赐国名为“倭国”,封其国王为“倭奴王”,并赐予印绶。这就是那枚金印的由来。

日本使者带着汉朝皇帝刘秀赏赐的礼物,顺利完成了使命回到日本。这些赏赐让整个日本都欢欣鼓舞。那枚金印证明了当时的倭奴国是汉朝的附属国,而刘秀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接见日本使者的皇帝。

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这枚汉倭奴国王金印成了各个部落争夺的焦点。谁拥有了它,谁就能得到宗主国的认可,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它的重要性,跟古代传国玉玺不相上下。

日本在近现代使用的国玺是什么样子的?

想弄明白日本近现代的国玺是怎么回事,得从他们近代的历史说起。

日本的近代发展脉络其实不难理解。1867年10月,德川幕府主动将权力交还给天皇。新登基的明治天皇随即发布"王政复古"诏令,并在1868年将首都从京都迁至江户,同时把江户改名为东京。接下来,日本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教育以及对外关系等领域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段被称作"明治维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日本正式迈入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

自明治天皇以来,日本已经经历了四位天皇的统治,他们依次是: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执政期间,通过推行明治维新政策,先后发动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带领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大正天皇嘉仁在位期间,由于健康状况不佳,1921年便由裕仁代为摄政。虽然他的统治时间不长,但那段时期的日本社会相对平稳。

昭和天皇裕仁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他在位期间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直接导致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间惨剧。他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将东亚和东南亚推入了最黑暗的深渊。虽然日本战败时是他宣布投降,但作为头号战犯,他在战后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这让人感到极度不公和愤怒。

明仁天皇从1989年到2019年在位,这段时间被称为平成时代。由于他目前仍然是日本的天皇,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他了。

日本天皇德仁从2019年5月1日开始执政,接替了在同年4月30日退位的明仁天皇,成为日本历史上第126任天皇,这一统治持续至今。

日本官方印章历史上总共制作过三个版本。

第一枚印章大约是在明治二年刻制的。这个国玺从明治二年一直用到明治四年。下面这张图就是明治二年版的“大日本国玺”,它被盖在了明治三年日本和西班牙、法国签订的贸易规章批准书上。

日本在明治四年打造了第二枚国玺,最特别的是上面的“日”字写成了不常见的“囸”字。

1874年,日本政府打造了一枚新的国家印章,这枚印章一直沿用到今天。印章上的文字笔画刚劲有力,每个字的写法和形状都经过精心设计。

日本目前保留下来的皇室印章共有多少枚?

日本有两枚重要的国印,一个叫"大日本国玺",另一个叫"天皇御玺"。国玺是青铜做的,御玺则是纯金打造。这两枚印章各有各的用途:处理国内事务,比如颁布政令和法律,就得用"大日本国玺";而涉及外交文件、签订条约等需要彰显天皇权威的场合,就得用"天皇御玺"。在二战期间,日本宣布停战的诏书和签署的投降文件上,盖的都是"天皇御玺"。

如今,我们官方用的印章都改成了圆形,而日本依然保持着老传统,使用方形的国玺和篆体汉字。不得不说,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这方面,日本确实比我们做得更到位。

方形印章搭配方正汉字,显得大气、稳重又雅致;圆形印章也有它的特色,可以在上面雕刻各种图案。你更偏爱传统的中式方印,还是现代风格的圆章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2
红烧小面面

红烧小面面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