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何少清 罗江涛 程芳
树冠如盖,枝叶葱茏,花开时节,香飘两里开外。在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冯岗村石洞坳,有一棵树标称武汉“桂花王”,当地人称其为“康熙桂”,树干需要两名成年人才能勉强合抱。尽管眼下桂花已经凋谢,但仍有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冯岗村石洞坳,只见这棵桂花古树生长在半山腰一座土台上,西边一块木牌上刻有“桂花王”三个大字。树冠枝繁叶茂,好似一朵巨大的绿色蘑菇。树上的桂花已经凋谢,但枝叶间还残存着不少干枯的花朵,落到地下的桂花也铺满了厚厚的一层。
“每年中秋节前后,树上黄色的桂花都开得密密麻麻,好香,有好多人来看!”冯岗村妇联主任刘瑶说,她家住在两里外的罗家田湾,老桂花树开花时节,她在家里也能闻到飘来的桂花香,由此引来众多外地游客观赏。多年前,新洲区园林和林业局就对桂花古树进行挂牌保护,今年上半年又在树下增设了座椅、石桌等设施,供游客休憩。
刘瑶告诉记者,今年10月13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两名专家再次对这棵桂花古树进行了勘测,测得古树高约11米,胸径0.76米,测算树龄为300年。经查阅有关统计资料,确认它是武汉市21棵挂牌保护的桂花树中最长寿的一棵。称其为武汉“桂花王”,名副其实。
刘瑶介绍,村里年龄大的村民通常称这棵老桂花树为“康熙桂”。对这一称谓的来历,她曾找多位老人进行求证。老人们说,有一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途经这里,看见有村民正在种树,一时兴起便接过铁锹体验了一番,亲手栽下三棵桂花树。后来,其中两棵因大旱枯死,另外一棵存活至今。但这一说法只是历代村民口口相传的传说,地方史志和村民家谱上找不到相关记载。
今年73岁的村民胡寸明,住房离桂花古树只有5米之隔,他出生后也一直生活在这里。对于“康熙桂”称谓的来历,胡寸明有另外一种说法。他说,解放前,桂花古树的东面建有一座名为朝阳寺的寺庙,后来毁于战火。他父亲原来在庙里当长工,听庙里的师父们说,这棵桂花古树并非康熙皇帝亲手栽种,而是由一位从孝感来朝阳寺驻锡的和尚栽种,因种于清代康熙年间,所以才叫“康熙桂”。
胡寸明说,对于家门口的这棵桂花树,全家人都关爱有加,平时清理树下杂草落叶,天干时给它浇水,看到有人爬树采摘桂花就会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