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谁才是娘

小侃间 2025-04-02 15:12:15

在唐朝时期,西北边陲的小镇外,伫立着两间简陋的小屋。屋内住着坚强的母亲秀姑和她纯真善良的女儿小梅。多年前,秀姑的丈夫不幸染病去世,撇下了这对母女。从那以后,秀姑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靠织布刺绣维持生计,精心抚养着小梅。

每日天还未亮,秀姑便坐在织布机前,双脚有节奏地踩踏踏板,双手熟练地穿梭引线。小梅也十分懂事,帮着母亲整理丝线,或是在一旁认真学习刺绣技巧。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梅渐渐长成了十八岁的大姑娘,刺绣手艺愈发精湛,接的活越来越多,母女俩的生活也逐渐有了起色。

这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母女二人手中的刺绣活不多,秀姑便想带着小梅去山里散散心,欣赏春天的美景,顺便挖些野菜回来。她们走在山间小路上,柔和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又惬意。小梅像个孩子般,在山路边跑来跑去,时不时掐下路边盛开的野花。不知不觉,两人来到了山顶。此时,她们有些疲惫,便坐在山顶的大石头上休息。

小梅虽然坐了下来,心却还在四处张望。就在这时,她看到后山山坳处,有个男子正拿着布条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绑着什么。小梅十分好奇,紧盯着那边,想看看男子究竟要做什么。没过一会儿,小梅突然大叫起来。这一叫把秀姑吓了一跳,秀姑忙问:“你这孩子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小梅拉着母亲,指着男子的方向,焦急地说:“娘,你看那边,有人上吊了。” 秀姑顺着小梅指的方向望去,“不好!赶快去救人。” 说着,就拉着小梅往男子那边跑去。

由于山路崎岖难行,等她们赶到时,男子的脸已憋得铁青,嘴唇微微发紫。母女俩二话不说,立刻展开救援,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把男子从绳索上解救下来。此时,男子已陷入昏迷,秀姑一边呼喊,一边掐着他的人中。过了一会儿,男子缓缓睁开了眼睛。

看着男子二十岁左右,和小梅年龄相仿,眼神中却满是迷茫和绝望。秀姑心疼不已,轻声问道:“孩子,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做这种傻事?是遇到什么事了吗?” 这一问,男子眼中泛起泪花,哽咽着讲述起自己的身世。

他叫林栋,十岁时母亲就过世了,父亲续弦,娶了现在的继母王氏。王氏刚进门时,虽然对他不如亲生,但表面上还算过得去。可没过两年,王氏生下自己的儿子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母开始对林栋非打即骂,稍有不顺心,就拿他出气。好在有父亲在,王氏没有做出太出格的行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前年,父亲因年老染病去世,王氏成了家里的主人。她不仅不让林栋继续读书,还把他当作家中奴仆,每日让他做繁重的体力活。若是做不完或者做不好,就不给他饭吃。因为父亲从小让他读书,他根本没干过这样的体力活,所以经常吃不饱饭,还遭受王氏的辱骂和责罚。更重要的是,他无法继续读书,考取功名的梦想彻底破灭。昨天,他因失手打破了一个腌菜坛子,被气急败坏的王氏赶出了家门,成了无家可归的人。长期的压抑与绝望,让林栋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最终选择了轻生。

听着林栋的叙述,秀姑和小梅眼眶泛红,心中充满同情。秀姑轻轻抚摸着林栋的头,温柔地说:“孩子,我同情你的遭遇,即便生活再艰难,也不能做傻事。这样,你先跟我们回家,我给你弄些吃的,以后的事咱们再想办法。” 秀姑知道,若不把这孩子带下山,自己一走,他可能还会寻短见。小梅也在一旁用力点头,说:“是啊,哥哥,你先跟我们回去,吃饱了或许就有办法了。” 林栋望着这对善良的母女,泪水夺眶而出。秀姑和小梅又好言相劝,林栋才缓缓起身,跟着她们往山下走去。

到家后,秀姑赶忙给林栋做了些吃的。林栋吃着吃着,眼睛又泛起泪花,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安心地吃过一顿饱饭了。秀姑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心中一阵酸痛,眼睛也湿润了。她起身把小梅拉进里屋,轻声对小梅说:“这个孩子太可怜了,娘跟你商量个事。”

秀姑揉了揉眼睛,继续说:“娘想把这小伙子暂时留在家中,他现在回不了家,在外面即便不轻生,也会被饿死。不如让他在咱们这儿待上几天,娘也能开导开导他。” 还没等秀姑说完,小梅就说:“是呀,娘,我也觉得他好可怜。” 秀姑接着说:“可是咱们家房子就这么大,突然多了个人住不下,你就委屈一下,搬到娘这屋来,跟娘挤一挤,让他暂时住在你屋里。”

小梅性格随秀姑,不矫情,热心肠,她说:“没事的,娘,我听你安排。” 秀姑见小梅答应了,很高兴,出去把安排跟林栋说了一遍。林栋本想拒绝,但自己确实无处可去,只能听从秀姑的安排,并连忙向母女俩道谢。

就这样,林栋在秀姑家住了下来,没事就帮她们打打下手,干些杂活。可没过几天,周围邻居开始议论纷纷。毕竟母女俩,一个丧偶,一个还未出嫁,家里突然住进来一个男人,难免引人非议。秀姑倒还好,自己行得正,年纪又大,能忍受别人的闲言碎语。但她担心小梅,小梅到了出嫁的年龄,再让人说三道四,毁了清白,以后可怎么找婆家。就在秀姑发愁时,一个老主顾上门,说儿子要去赶考,特意来让秀姑绣个荷包。听到 “赶考”,秀姑有了主意。

晚上,秀姑忙完手头的事,把林栋叫到身边,轻声问道:“孩子,之前听说你读过书,可有想过去考个功名?” 林栋无奈地笑了笑,说:“不瞒你说,小生之前一直奋发读书,就想考个功名,光宗耀祖。以前父亲在的时候,他也一直支持我。可如今,我连饭都没得吃,还仰仗着你们母女俩生活,哪里有盘缠去赶考啊。” 秀姑听后,眼前一亮,“孩子,只要你愿意去考,婶婶支持你。” 说完,便回到里屋,翻找了一阵,拿出一个小布袋。她把布袋递给林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是我这些年为小梅准备的嫁妆钱,虽然不多,但也够你花销一阵子了,你拿着这些银子去赶考吧。”

林栋捧着沉甸甸的布袋,又推回秀姑手上,说:“不,婶婶,这些银子我不能要。这段时间在这儿打扰你们,我已经很过意不去了,怎么能再拿你们的银子,你还是留着给小梅妹妹做嫁妆吧。” 秀姑又把布袋塞到林栋手里,“孩子,你就听婶婶的,拿着这些银子去赶考。小梅的嫁妆你不用担心,我们母女俩还能做刺绣再挣。但是你要是错过了今年的考试,可就要再等几年了。” 林栋还是不愿收下银子,秀姑又说:“孩子,你要是过意不去,这银子就当是婶婶借你的,等你高中了再来还给婶婶。”

林栋这才收下银子,眼眶里的泪珠打转。他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婶婶,不……,娘,您以后就是我亲娘,不管我能不能高中,我都会回来孝敬您老人家。” 接着,恭恭敬敬地给秀姑递了一杯茶,正式拜秀姑为娘,并发誓一定会回来报答这份恩情。

第二天,秀姑和小梅给林栋准备了一些干粮和换洗的衣服。林栋背上行囊,向秀姑磕了几个头,便踏上了赶考的路。

一年后,秀姑和小梅正在家中做刺绣,一个官差笑眯眯地走了进来,见到秀姑,忙拱手说道:“老夫人,您可是林栋的母亲?” 秀姑突然见到官差,有点懵,微微点了点头。官差立马笑盈盈地说:“给老夫人报喜了,林大人高中进士,马上就要到家了。” 秀姑这才反应过来,是林栋科考高中了,忙招呼小梅:“快,小梅,进屋把娘的钱袋拿出来,给这位官爷赏钱。” 给完赏钱,小梅又给官差泡了杯茶。秀姑拉着小梅说:“快跟娘进屋,咱们都换身新衣服,待会去门口迎接你哥哥。”

母女俩刚换完衣服站到门口,耳边就传来清脆的锣鼓声。放眼望去,林栋身着红袍,骑着高头大马向这边走来。一到跟前,林栋快速从马上下来,“扑通” 一声跪在秀姑面前,“孩儿感谢母亲大人的再造之恩,孩儿能有今天,全仗母亲的大义。” 秀姑忙扶起林栋,笑着的脸上泛起泪花,“儿啊,这是老天有眼,也是你的造化啊。” 说着,就拉着林栋进了屋。

林栋扶着秀姑坐在堂屋正中,又跪在地上,“娘,孩儿还有一事相求,还望娘能够成全。” 秀姑有点懵,“孩子,你现在都做了官了,还能有什么事求我这个老婆子。” 林栋跪在地上,严肃地说:“孩儿请求娘,把小梅妹妹嫁给我,我要照顾你们一生一世。”

一旁的小梅,脸唰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捂着脸跑进了里屋。秀姑对林栋这突然的请求也感到惊讶,脸一下子僵住了,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大笑道:“好好好,为娘答应了。” 林栋又告诉秀姑,自己已经被朝廷封了官,过段时间就带她们母女一起去上任,并打算上任后就与小梅成亲。秀姑高兴坏了,说一切听林栋的安排。

林栋高中的消息很快传开,他的继母王氏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心里悔恨交加。她匆匆赶来,一见到林栋,便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道:“儿啊,都是娘糊涂,过去亏待了你,你大人有大量,就原谅娘这一回吧。”

林栋看着眼前这个曾经百般折磨自己的女人,心中五味杂陈。念及父亲的情分,他最终选择了原谅。他扶起王氏,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王氏擦着眼泪说:“那你跟娘回家吧,家里准备了宴席,亲朋好友们都在等着给你庆贺呢。” 林栋脸色突然沉了下来,提到家,那些痛苦的回忆涌上心头。他不想再看到那个给自己带来苦难的地方,“你代我谢谢那些亲朋好友,我现在已经有自己的家了,你还是回去吧。” 说完,便背过脸去。王氏见状,知道林栋不会再回去了,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回到家,亲朋好友已经在酒席上等候。一看只有王氏一个人回来,众人都低头叹气。因为王氏以前是怎么对待林栋的,他们都清楚,林栋不回来,他们早有预料。既然主人公没回来,这庆功宴也没法吃了,亲朋好友们纷纷起身向王氏告辞。

王氏又羞又怒,一眼瞥见人群中的表哥胡三。胡三开了间赌场,认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王氏叫住胡三,把他拉到房间里,“表哥,这林栋现在不认我这个娘了,你给我想想办法。” 表哥笑了笑说:“我说表妹啊,你就知足吧,他不认你,也没跟你争家产啊。何况之前你那样对他,如今他当了官,也没跟你计较,这小子也算大度了。”

王氏眼一斜,恶狠狠地说:“我不甘心啊,这林栋是林家的人,吃林家的饭长大的,凭什么他当了官,把好处都给了别人。他不但不认这个家,还认了一个不相干的人为娘,这让我脸往哪放?再说,我也要为我儿子着想,他要是有个当官的哥哥,前途不就一片光明了。”

胡三摊了摊手,说:“那人家现在是朝廷命官,就不认你了,你又能拿他怎么样?”

听到这话,王氏更加气愤,“我对付不了他,还对付不了那母女俩吗?林栋之所以认那老妈子为娘,肯定是被她那女儿给迷住了。表哥你认识的人多,帮我找两个心狠手辣的兄弟,把那小妮子给做了,我就不信,他身边没有亲人了,还不来认我们林家。” 说完,拿出一锭银子递给胡三,还说这是定金,事成之后另有重谢。胡三看到白花花的银子,立马揣进兜里,笑眯眯地离开了。

回到赌场,胡三正好看到输了钱要离开的牛大和牛二。这兄弟俩嗜赌如命,欠了胡三不少银子。胡三拦住他们的去路,大声呵斥道:“你哥俩欠我的银子是不是该还了?” 两兄弟忙抱拳说道:“胡哥,最近我哥俩手气有点背,你看能不能再宽限几天?” 胡三一脸坏笑,凑到两人面前,低声说:“我这有个挣钱的买卖,看你哥俩愿不愿意干。” 一听说有挣钱的活,兄弟俩连忙点头,接着三人交头接耳地谈论起来。似乎对最后商定的价钱很满意,兄弟俩笑嘻嘻地离开了赌场。

牛大和牛二回去简单准备了一下,就蹲守在秀姑家门外。没等多久,就看见小梅拿着做好的刺绣出门,看样子是去给主顾送还。兄弟俩远远地跟在后面,等小梅走到一个偏僻无人的巷子里时,两人一拥而上,用布条堵住小梅的嘴,把她装进麻袋里,扛着就跑。

当时,县太爷听闻林栋高中,为保小镇庆祝期间治安稳定,正率官差在镇上例行巡视。刚走到巷子附近,就看到牛大和牛二神色慌张地扛着麻袋。县太爷赶忙让身后的官差前去查看。牛大和牛二见官差走来,丢下麻袋就跑,可没跑多远就被官差抓住。还没等县太爷审问,两人就如实交代了事情的原委。

县太爷一听,这事关系到林栋的家事,自己不便处理。于是带着小梅,押着牛大、牛二前来征求林栋的意见。林栋听后,连忙感谢县太爷救小梅之恩。对于王氏的做法,他非常气愤,给了县太爷四个字:依法惩办。

县太爷走后,林栋觉得这里既不安全,又让人生厌,一刻也不想再待下去。他让秀姑和小梅赶紧收拾东西,即刻跟他一起去上任。秀姑收拾好东西,坐上林栋专门为她准备的轿子。走到镇头,刚好遇到被官差押着的王氏,王氏看着轿子里的秀姑,心中五味杂陈。

林栋上任后不久,就和小梅成了婚,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