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脉和有胃,有胃气曰生,胃气少曰病,胃气尽曰不治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9-24 15:32:59

门缓缓推开,小王,谢老师最得意的学生,走了进来。他手中抱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脸上带着一丝认真而略显紧张的神情。

“谢老师,今天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小王坐到谢老师对面,拿出笔准备记录。

谢老师放下手中的书,微微点头:“很好,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

正常脉象,也称为平脉、常脉

小王翻开笔记,认真地说道:“我最近在学习脉诊,了解到正常脉象是健康的象征,但具体怎么判断脉象是否正常,我还是有些疑惑。老师,您能详细解释一下正常脉象的特点吗?”

谢老师轻轻笑了笑,似乎对小王的勤奋感到欣慰。他整理了一下衣袖,缓缓开口:“正常脉象,也称为平脉、常脉,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它不仅具有基本的特点,还随着人体的生理活动、气候、季节和环境而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脉搏的跳动应该平和稳定,一息四五至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小王的笔在纸上快速移动,继续说道:“正常脉象的形象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也就是说,脉搏的跳动应该平和稳定,一息四五至,相当于成年人的脉搏在72到80次每分钟之间。它不大不小,节律一致,尺部的脉搏沉取时有一定的力量。这就是正常脉象的基本特点。”

小王低头快速记着笔记,时不时点头表示理解。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疑问:“老师,您刚才提到寸、关、尺三部脉,那这三部脉的判断标准是不是一样的呢?”

谢老师点点头,眼神中透出一丝欣赏:“这是一个好问题。寸、关、尺三部的脉虽然位置不同,但它们反映的是人体不同脏腑的功能。总体来说,正常情况下三部脉应该是平衡的,不应该有明显的偏差。但在实际诊脉中,我们会注意到细微的差别,比如,寸脉对应的是心肺,关脉对应的是脾胃,而尺脉则主要反映肾脏的状态。如果某一部位的脉象特别强或特别弱,就可能暗示对应脏腑的功能异常。”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将目光转回到笔记本上,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此时,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消化谢老师的讲解。过了一会儿,他抬头问道:“老师,您之前提到过‘有胃’、‘有神’、‘有根’,这三者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有胃’是诊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谢老师微微颔首,露出了一丝笑意:“‘有胃’是诊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胃’在中医学中代表的是脾胃,脾胃是‘水谷之海’,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头。脉象中的‘胃气’,反映的就是脾胃功能的强弱。所谓‘有胃气’,就是说脉象中要有一种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这种脉象表明人体的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盈,机体运作协调。”

谢老师说到这里,轻轻举起手,示意小王注意他的手势。他轻轻在自己的手腕上按压,示范着如何通过切脉感知“胃气”的存在。

“当你切脉时,感觉到脉搏跳动得不急不缓,节律和谐,这就是‘有胃气’。即便是病人的脉象,只要还存在这种徐和的特点,说明脾胃功能还没有完全丧失,病情可能还没有到最危急的程度。”他放下手,静静地看着小王。

有胃气曰生,胃气少曰病,胃气尽曰不治

小王认真地看着谢老师的示范,然后默默在笔记本上记下每一个细节。他的脸上逐渐露出了一丝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如此,‘有胃气’就是通过脉象判断脾胃功能的强弱。”

谢老师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透露出一丝鼓励:“是的,人活着靠胃气,脉搏也是一样,脉里有胃气人就能活,胃气少了人就生病,胃气没了人也就救不回来了。清朝的程国彭在《医学心悟·脉法金针》里说过,‘凡诊脉之要,有胃气曰生,胃气少曰病,胃气尽曰不治’。所以,脉象里的胃气多或少,对判断病情的发展和好坏非常重要。”

小王听得专注,眉头渐渐舒展。谢老师的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他看着小王如此用心,心中不免对这个勤奋的学生更加器重。他拍拍小王的肩膀,语气温和而坚定:“切记,学医最重要的是勤于实践,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脉诊的精髓。”

小王认真地点了点头,郑重地在笔记本上写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复练习是关键。”他知道,谢老师的话并不是简单的叮嘱,而是多年从医经验的总结。

接下来的时间里,小王又提出了几个关于脉象判断的细节问题,谢老师一一耐心解答。他们的对话时而深入、时而轻松,整个诊所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窗外,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诊所里的灯光亮起,映照着师徒二人专注的面庞。

1 阅读:28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