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多少,才能最长寿?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张医生最近确实胖了不少,被妻子逼着去减肥。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减肥这件事,最基本的是6个字:管住嘴,迈开腿。话说的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是因为这六个字是反人性的。

我们的本性不客气的说,就是“好吃懒做”,这是深深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因为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我们都是处于能量极为匮乏的状态,为了节约能量,生存下去,我们的祖先必须增加能量的摄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就形成了这种本性。您如果还不相信,看看周围3高的发病率,自然就明白了。
正因如此,减肥这件事在很多朋友看来是困难重重的,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让人感到担心的是,减肥这件事如果做的不好,不但不能提升健康水平,反而会对自身造成严重的伤害。无论是管住嘴,还是迈开腿,都是这样,在这其中,关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的。下面,张医生就利用一点时间,和朋友们讨论一下,在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控制在多少,比较健康。

研究显示,包含较多油炸食品、内脏、加工肉类及甜味饮料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美国南方饮食模式,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这是老外的饮食模式,一看就不健康,又是油炸,又是高脂肪,更要命的,还有高碳水,不生病才怪。
那么我们稍作改变,去掉高脂肪会怎么样呢?统计数据表明,食用含糖饮料、精制谷物、薯条等,一样会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甚至比食用动物制品的风险还高。此外,长期低碳水化合物但高动物脂肪、蛋白质摄入的饮食模式,也与心脏和非心脏死亡率增加相关。
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会发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多了少了都会危害健康,这可能会让很多朋友感到不可思议,但荟萃分析显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及低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40%)均增加死亡风险,当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在50%~55%的时候,最为适宜。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表明,碳水化合物功能,如果超过了70%,可能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减少主食的摄入,还要注意饮食中的隐形碳水,现在,很多餐饮企业在加工菜品的时候,都喜欢加入大量的糖,这无疑会增加我们隐形碳水的摄入量。
关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问题,聊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想过没有,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大家都知道不能摄入太多,但为何很多朋友还欲罢不能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摄入碳水会让我们感到快乐,不信朋友们回想一下,我们打开一瓶饮料,猛灌一大口,那种满足感真的无与伦比。
张医生有位徒弟曾经形象的说,一瓶价值2.5元的饮料,第一口绝对值2元。聊到这里,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既能让我们获得满足感,又不必摄入那么多碳水化合物?

办法是有,但也有健康隐患,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很多饮品中,并不加糖,而是使用各种人工甜味剂,里面充满了科技与狠活,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统计数据表明,饮用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会增加卒中、冠心病及全因死亡风险 ,应避免饮用。
聊到这里,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需要和朋友们分享,聊了这么多,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能量到底是多少呢?这个还是有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活动水平等。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的建议,成年人,指的是18至49岁,推荐能量摄入量为2000至2500千卡。此外,美国农业部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需要2400至3000千卡,成年女性则为1800至2400千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是2400至2900千卡。

总体而言,普通成年人的日常能量需求通常在2000到2800千卡之间,具体还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这也就意味着,碳水化合物的日常供能,控制在1000到1500大卡之间比较健康,具体的换算,网上教程有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