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在什么地方避免失败,才能更好的成事,老子的成事之道(三)

斯威国学 2024-06-13 20:08:46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前面老子讲到圣人能够做成大事,是把事情做在事前。在旁人看来,圣人似乎没做什么事,居然就做成了。他们实际上只做一些小事、细微的事,就如同蝴蝶效应一样能引发巨大变化。而事情一旦开始,对整个过程都有准确的把控,叫事前运筹帷幄,事中因势利导,事后修补扭转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圣人并不是什么都不管,为还是无为,要判断非常准确。 这是圣人做事,普通人呢?普通人之所以那么普通,还不是跟圣人做事方式不同,甚至相反嘛!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百姓经常是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老百姓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半途而废,有始无终,虎头蛇尾。有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平时一向很好,一到考试,生病、丢准考证,各种问题都来了。两个人竞争,自己有升职的希望,却在关键时刻放弃。项目几乎完成的时候发现漏洞,补救也来不及…… 为什么? 太主观、太执着。老子讲,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样的人不仅主观、执着,而且还做不到慎终如始,所以会失败。 就像父母培养孩子。有些妈妈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常崩溃,有次整栋楼都能听到一个妈妈声嘶力竭的吼叫声,二加三到底等于几?到底等于几?啊!这就是妈妈陷在自己的主观情绪里,而不是基于客观事实。人都有成长阶段,在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的事。孩子还小,妈妈要有稳定的情绪,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培养,而不是妈妈主观认为孩子就应该会,应该对,并且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 其实,就算相当客观的人只要一主观,败起来,更是一塌糊涂。赤壁之战,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是怎么覆没的?还不是吃了主观的亏。用兵如神的曹操千算万算,根本想不到,大冬天居然会出现东南风。火烧赤壁,大伤曹操的元气。冬天的东南风,曹操的主观世界里,不可能有,真实的客观世界,就是有。孙刘联军利用好这一天时,占据地利,加上人和,也能做到以弱胜强。 谋略水平高的人,利用的就是人的主观和偏执,人一主观和偏执,思维就会出现偏差。战国末期,秦国李信攻打楚国,刚开始打得很顺,直到中了楚军的伏兵之计,狼狈逃跑。秦王起用老将王翦。王翦把军扎在楚国边境,修城池,摆出一副固守的姿态。一年以后,楚军松懈,认为秦军不过是防守自保,就开始撤退。王翦看到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楚军大乱,被秦军趁机打败。 《孙子兵法》中讲到,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善于打仗的人,总是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不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高手比拼到后来,就看谁的定力强,看谁更客观。定力不够的人一主观,就会出现破绽,而对手正等着你的破绽呢! 因为主观和固执导致失败的案例太多,中国历史上每一场战争,每一次较量,都伴随着一方的无为与无执和另一方的为与执。 要说古人非常智慧呢,即使不是政治家、谋略家,从古至今不少人也对主、客观理解得特别透彻。 明末清初有位名医叫叶天士,人们说他医术高明又怪异。 有一天,一位病人来求医,一进门就向叶天士求救,恐怕我的眼睛要瞎了,您救救我吧!叶天士详细察看一番,询问了病人情况,依我看,你这眼病很快就能好,只是你的两只脚心有问题,关乎性命。 病人吓的要死,赶紧求叶天士治疗,叶天士告诉,你也不用着急,方法还是有的,你按我说的,自然会保你平安。病人赶紧说,什么方法,我一定照办。 叶天士告诉他要用手搓脚心七天,每天两遍,每遍360次。这个人深信不疑,每天坚持,果然,眼睛好了,脚心没事,而且神清气爽了。 他就来向神医道谢,同时也发出疑问,不知道这眼病和脚心有何联系? 叶天士说,我只不过治了你的心病而已。你这人疑心病重,眼病是内火太旺,忧虑只能火上浇油,你不去想它,反而很快好起来。但是你这个人心事太重,无论说什么都不由你不想,而搓脚心可以降火定神、补肾强身,所以就通过脚心有病转移你的注意力,你的眼病自然就好了。 病人只是眼睛红肿,不停流泪,就得出自己眼睛要瞎的结论,可以知道,这个结论是臆测,属于扭曲类,很主观。如果只治眼睛,这个人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因为这个人是心病,是思维出现了偏差。而叶天士很客观,完全跳出眼前的问题,告诉那个人你要死了,病人的注意力就不在眼睛上了,而在搓脚心上救自己的命上,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利用人的思维偏差来救人。 所以说,分清主客观,避免主观与偏执,能决定成败,决定人的生死。 投资人推崇的查理·芒格特别喜欢一句话,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知道做什么一定会导致失败,就不去做,失败自然不会找到你。可以说,除了不可抗力,比如自然灾害导致失败,凡是失败的人都跟过于主观、执着有关。 《道德经》从第一章道与名开始,用现代语言来描述就是强调分清主客观的重要性。我们人要分清两样东西,一是大脑中的主观架构,二是客观事实。 一、主观架构。为什么有些人糊里糊涂的?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架构主观世界的能力。小说家在小说中架构的世界,来源于小说家自己大脑中的主观世界,如果他自身对小说世界没有清晰的架构,写出来的小说将会是乱七八糟,根本没法读。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艺术作品,是有相当强的主观架构能力。我们学习各种专业理论,也是为了把我们的主观世界架构起来。当我们的主观有了架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我们人的主观架构,必须坚持以客观规律作为思维规律的架构。不符合客观规律,主观世界就会有偏差,从而产生思想上的问题,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客观的准确。一个人只是主观架构能力强,是不行的。你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还要有付诸实践的能力。你构思了一个故事,你得把它写下来,得到大众的认可。你说你管理能力很强,你得在客观世界中真正能做到。很多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主观架构当成客观真实,平时指点江山,直到自己做事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我们经常强调主客观要统一,同时又需要认知到,主观是主观,客观是客观,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主观是大脑中虚无的架构,而客观却是真实的呈现。如果一个人只有主观的架构,没有客观的呈现,那么这个人是个空想家。如果一个人只有客观的呈现,没有主观的架构,那么他只能是个搬运工,没有思想的灵魂。 主观的架构需要客观准确认知的支撑,客观的呈现需要主观的灵感,缺一不可。当然了,老子认为,客观的准确认知是基础。因为合抱之木,是从幼芽生发起来的。九层之台,是一筐筐材料堆积起来的。千里之行,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些都是客观的真实,没有捷径。老子也讲过,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有些人的主观脱离了客观的真实,投机取巧,只会一败涂地。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个人老是想着别人怎么样顺自己的意,这个就是为,就是执。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放下主观的执念,真正地去帮助他人,我无为,哪里来的败,我无执,哪里会有失去呢! 如何避免为与执,做到无为与无执呢?把主客观分清,遇到任何事情,先学会不做反应。我们从小到大形成各种条件反射,有时候比较符合客观,经常主观。 我们人比较有意思,如果我们的行为在客观世界中发生,并没有得到主观预设的效果,通常会把责任归咎于客观世界中人和物。这个人不配合我,不按我的意思来,那个东西不称手,没有办法使用等等。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并不会帮助人把事情做好,达到人们想要的那种结果。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调整的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架构,而不是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客观原因。 所以,要先不做任何反应,做到价值中立,再发生行为。 如果你感到事情不顺,你要知道,这是你的主观在动,而非客观。然后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意义做负向解读了?任何事情,可以正向解读,也可以负向解读。比如你开车一不留神,变车道时没看后面,被后面车撞到,你的反应是什么?负向解读可能是真倒霉,我这人怎么这么倒霉!那人车怎么开那么快!正向解读可以是,幸好不是在高速,人都没事。以后开车要更加小心。有些孩子被父母骂,负向解读为爸妈不爱自己,天天找自己麻烦。正向解读为父母的出发点是帮助自己成长,父母的行为可以跟他们探讨。 变得客观,这是成事最关键的一步,主观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识别到客观世界的细微之处,更别提用细微去引发变化,所以要在平时多做练习。 做到主客观分清,价值中立,已经不再是普通人了。 然后就是做无为的事,前面讲了,基本上做到以下两点就是无为了。 1.坚持自己的目标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2.坚持帮助别人获得别人想要的价值的同时完成自己的目标。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做父母的都是要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从有为变得无为。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会上,老师问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大部分家长都回答希望孩子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然而,经过十年,一切都变样了。最初,父母一切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走着走着就变成了自己的执念,一定要孩子这样,不能那样,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千方百计的纠正孩子。 其实,我们做到慎终如始,始终用初始的心去对待每件事情,那么,就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所以,圣人从不以自己的欲望为导向,愿意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又不以得到某些物质为价值表现。不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其实是一个观念,是人所赋予的。在平时,黄金价值很高,大米没法跟它比。但是,在发生饥荒的时候,多少黄金都换不来一袋大米。 所以,贵难得之货,指的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些高价值物品。当人们以虚无的价值去评价那些高价值的物品,就丢失了这个物的本来面目。人被这些虚无的价值吸引时,自然也就丢失了本来的自己。名牌衣服、名牌包包和普通衣服、普通包包有多大的区别?人们认为有了那些豪宅、豪车就有面子,然而,面子是精神空间的,本来就是虚无的。有大房子的是人,没有房子的就不是人吗?这就是不贵难得之货的真相。 圣人学也不是为自己所学,也愿意去学别人所不愿意学的,考察总结别人失败的基础原因,并且用自然规律去检点引导人们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因此,圣人学习是帮助万物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自己要什么作为。 特别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这样的一种世界观来指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家长,是以孩子正向积极的成长为起始点,并不是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满足自己什么欲望的。人之所以和物不一样,是因为人是有精神灵魂的,家长自己避免成为物化的人,孩子才能发展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1 阅读:17
斯威国学

斯威国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